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细菌在金属植入物和死骨表面附着并形成的生物膜是造成骨骼肌肉系统的慢性感染的根本原因。目的:观察并比较细菌在钛板和死骨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方法:用改良的基质培养法制备细菌生物膜模型,将10块钛板圆柱和10片死骨随机配对,每一对放置在同一个培养瓶中用其菌液浸泡淹没,在同一个培养环境中培养。用荧光染料对各组细菌生物膜进行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采集图像。结果与结论:与死骨相比,钛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厚度较小(P〈0.05),其细菌生物膜中层和深层的活菌率较高(P〈0.05)。说明细菌在死骨形表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强于钛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技术与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结合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初步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6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应用微创技术与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结合治疗,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半髋置换术2例。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长度约10 cm,术中出血量为350-400 mL,手术时间95-100 min。术后第2天下地扶拐行走,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X线摄片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X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45°。术后患髋疼痛消失,步态正常,髋关节活动度良好,无跛行,术后14 d康复出院。6例患者均获1-5个月随访,按Harris评分标准,优4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运用微创技术与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结合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不仅是手术入路与操作技巧的微创,更应与具有微创理念的假体设计相结合,才能体现微创真正意义。因微创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开展时间不长,其配套手术系统尚不完善,手术技巧还需进一步完善,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网织红细胞分型在儿童贫血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各类贫血患儿网织红细胞(Ret)各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健康儿童和各类贫血患儿的Ret百分比、Ret绝对值及未成熟红细胞低荧光网织红细胞、中荧光网织红细胞、高荧光网织红细胞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网织红细胞参数中,除低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类贫血的各项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Ret及其相关参数在贫血患儿的鉴别诊断及临床疗效判断上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细菌在金属植入物和死骨表面附着并形成的生物膜是造成骨骼肌肉系统的慢性感染的根本原因。 目的:观察并比较细菌在钛板和死骨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 方法:用改良的基质培养法制备细菌生物膜模型,将10块钛板圆柱和10片死骨随机配对,每一对放置在同一个培养瓶中用其菌液浸泡淹没,在同一个培养环境中培养。用荧光染料对各组细菌生物膜进行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采集图像。 结果与结论:与死骨相比,钛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厚度较小(P < 0.05),其细菌生物膜中层和深层的活菌率较高(P < 0.05)。说明细菌在死骨形表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强于钛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腹泻新生儿对乳糖的耐受状况.方法 采用半乳糖氧化酶方法对135例腹泻新生儿和157例健康儿童进行尿半乳糖检测.结果实验组135例腹泻新生儿尿半乳糖试验乳糖不耐受为56例,占41.48%.对照组157例健康儿童乳糖不耐受仅1例,占0.63%.结论乳糖不耐受是引起新生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尿半乳糖试验能快速准确的进行检测,并对乳糖不耐受者进行调整和改善其喂养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取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隙入路,将骨折块复位后,将LPHP置于结节间沟外侧固定。检查关节固定牢靠以及关节面无卡压后缝合关节囊及肩袖。术后注意功能锻炼。结果 43例患者均获3~12个月随访,平均7.5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关节内螺钉穿孔、神经血管损伤、肱骨头坏死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按Neer评分标准,优29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0%。结论应用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应掌握肱骨近端的解剖特点,运用正确的手术技术,配合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LPHP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所建立的钛板和死骨表面的细菌生物膜(BBF)模型用于研究同种细菌在不同异物表面的BBF形成能力的可行性,从而指导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采用改良的置片培养法建立钛板和死骨表面的BBF模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BBF图像及测量BBF厚度、活菌百分率.[结果]BBF是具有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群体结构.实验组钛板和死骨的BBF厚度分别为(39.20±4.26)μm和(44.70±4.22)μn(P<0.05).在实验组钛板表面,中层和底层活菌百分率分别为(81.05±10.46)%和(52.20±5.45)%(P<0.01).在实验组死骨表面,中层和底层活菌百分率分别为(85.50±6.42)%和(57.30±4.92)%(P<0.01).[结论]此次实验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研究同种细菌在不同异物表面的BBF形成能力.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死骨表面的BBF形成能力比钛板强.在BBF里,底层活菌的新陈代谢比中层的慢,并且活菌大多被死菌所包裹,这种结构可能是造成慢性骨髓炎难以治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发展,高能量开放性创伤的发生率显著上升.我国是这类创伤的致伤致残率较高的国家之一[1].这类创伤的特点是:伤口容易感染,感染后难以治愈,形成慢性骨髓炎.究其原因是:细菌易黏附于骨科内固定物之类的惰性物体表面,如不能及时有效的清除这些细菌,则可能形成耐药的生物膜,成为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2].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细菌在金属植入物和死骨表面附着并形成的生物膜是造成骨骼肌肉系统的慢性感染的根本原因.目的:观察并比较细菌在钛板和死骨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方法:用改良的基质培养法制备细菌生物膜模型,将10块钛板圆柱和10片死骨随机配对,每一对放置在同一个培养瓶中用其菌液浸泡淹没,在同一个培养环境中培养.用荧光染料对各组细菌生物膜进行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采集图像.结果与结论:与死骨相比,钛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厚度较小(P < 0.05),其细菌生物膜中层和深层的活菌率较高(P < 0.05).说明细菌在死骨形表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强于钛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