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婴幼儿早期社交情绪发育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用年龄和发育进程问卷-社交情绪(ASQ-SE)量表对昆山市3岁儿童进行发育评估。结果共评估婴幼儿1 018名,检出有社交情绪问题儿童250名,检出率24.56%。6月龄组检出率14.88%,36月龄组检出率37.87%,随月龄增加检出率呈升高趋势(χ~2趋势=28.89,P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患身心疾病、围产期异常为危险因素,家庭高经济收入和母亲高文化程度为保护因素。结论昆山市婴幼儿社交情绪问题不容乐观,影响儿童早期社交情绪问题因素众多。要加强对患有身心系统疾病儿童、低收入、母亲低文化水平家庭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昆山市学龄前期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的状况,为提高学龄前期儿童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搜集2013年4-6月学龄前期儿童43 406例入学体检的相关资料,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来探究学龄前期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的状况。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学龄前期儿童营养不良1 347例,检出率为3.15%;贫血655例,检出率为1.53%。乡镇学龄前期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检出率均高于城区(P值均<0.05)。私立幼儿园儿童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公立幼儿园儿童(P<0.05)。结论 昆山市学龄前期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的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儿童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儿童的学习状况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在江苏省昆山市抽取的5 132名6~12岁儿童(其父母、老师等)进行学习困难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调查发现昆山市儿童学习困难发生率为16.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每增加1岁,学习困难的发生风险降低18%;女性与男性相比,学习困难发生风险相对较低,OR(95%CI)值为0.56(0.42~0.76);与主要照顾者为母亲的相比,主要照顾者为祖辈或其他可增加儿童学习困难发生风险,OR(95%CI)值为1.73(1.23~2.43);与民主的教养方式相比,保护式的教养方式可以增加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风险,OR(95%CI)值为1.65(1.12~2.41);与家庭和睦的相比,不断争吵的家庭可以增加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风险,其OR(95%CI)值为2.59(1.07~6.25)。结论 昆山市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率仍较高,应从学校、家庭、主要照顾者等多个方面来提高儿童的学习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水平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探讨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自全国抽取了5个省份中的5个城市为研究现场,每个城市抽取一个或几个社区为城市人群,一个乡镇或自然村为农村人群。调查对象是自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婴幼儿,有效人数为16 880。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婴幼儿一般状况、父母一般情况、母亲孕产期健康状况、母亲流/引产情况等,用卡方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为2.88%,巨大儿发生率为10.31%。男孩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女孩(P〈0.01),城市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农村(P〈0.01),5个地区的巨大儿发生率不同(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儿性别、出生地区、母亲生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孕期疾病史、胎儿产期、引产史与巨大儿发生有关(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婴、城市出生、母亲生育年龄≥30岁、母亲文化程度高、胎儿过期产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或0.05)。流产史和引产史与巨大儿发生无关(P〉0.05)。结论我国巨大儿发生率偏高,男性胎儿、城市人口、母亲生育年龄过大、母亲文化程度高、胎儿过期产会增加巨大儿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出生体质量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低出生体质量危险因素的聚集与低出生体质量危险性的关联性,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来自中国5个省份中5个城市的市区、镇和农村,以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婴幼儿及其父母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6 954名婴幼儿。采用现况调查方法,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面访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估计低出生体质量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母亲民族、性别、出生地区等因素后,妊高征、生育胎次≥2次及早产这3个因素均与低出生体质量危险性相关联(均P〈0.01);进一步分析危险因素聚集性,在调整母亲民族、性别、出生地区等因素后发现,与无危险因素聚集比较,随着危险因素聚集个数的增加,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的危险性越高(趋势检验χ2=550.3,P〈0.01),早产、胎次≥2、妊高征、孕期贫血这4个危险因素聚集1、2和≥3个的OR值分别为6.311(95%CI为5.024~7.926)、27.49(95%CI为19.80~38.18)和35.04(95%CI为15.66~78.40);危险因素聚集2个及以上的OR值均高于1项的OR值。结论低出生体质量危险性随着危险因素聚集个数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分娩状态对学龄前儿童体质的影响。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6岁学龄前儿童3 240例,调查昆山市学龄前儿童体质现况;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级、分娩状态等,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分娩状态对学龄前儿童体质的影响。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 240例,其体质测试的综合评分(25.28±4.63)分,其中男童的综合评分(24.44±4.64)分低于女童(26.16±4.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8,P<0.001);小班[(24.25±4.64)]分的综合评分低于中班(25.38±4.54)分和大班(26.04±4.55)分(F=40.52,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控制了年级和性别的影响后,与顺产组相比,剖宫产对综合评分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与足月产相比,早产会使儿童的体质综合评分降低1.08分(P<0.001),而过期产对综合评分的影响尚无统计学意义(P=0.678)。结论 早产会降低学龄前儿童的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钳产术后产妇排尿情况的观察与影响因素分析,探讨预防产钳术后尿潴留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以期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经阴道分娩并钳产术产后排尿情况进行分析,按照有无留置导尿管分为尿潴留组和非尿潴留组,其中非尿潴留组包括自行排尿及经处理排尿组,比较产妇年龄、产次、会阴完整性、新生儿出生体重、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血红蛋白(Hb)减少量、处理方式及结果等.结果 经阴道分娩并产钳助产的143例产妇中,27例发生了尿潴留,发生率为18.88%.尿潴留组较非尿潴留组产后2h、24h出血量、产后Hb减少量及产前导尿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h出血量(383.33±179.91)ml、24h出血量(449.96±187.35)ml、产后血红蛋白(Hb)减少量(34.56±13.44)g/L及产前导尿次数≥2次是钳产术后尿潴留的高风险因素.结论 在第一产程中指导并监督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减少胎头对膀胱的压迫,减少产前导尿次数,准确观察产后2h、24 h出血量及Hb变化,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锻炼,对钳产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本科护生临床实习初期的心理状况及原因进行调查,探讨相关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80名同届本科临床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护生当中,有85.0%护生存在精神紧张,87.5%护生存在疲劳感,96.3%护生渴求学习;影响因素分别有环境的陌生(85.0%)、胆怯怕错(63.8%)、与患者沟通困难(62.5%)、与带教老师沟通困难(60.0%)、厌烦生活护理(58.8%)、对本专业缺乏信心(52.5%).结论 对于临床实习护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做出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改善其心理状态,使其能够更好地融人医院的临床工作,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孕中期骨钙素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为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方法本研究根据孕24~28周的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选取病例组(妊娠期糖尿病组,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和对照组(血糖正常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础信息、孕24~28周产检的相关信息及血液标本,并进行血清骨钙素的检测。采用趋势性卡方检验分析不同骨钙素水平下GDM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骨钙素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的骨钙素水平高于血糖正常组,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随着骨钙素水平的升高,GDM的发生风险逐步提高(趋势性卡方检验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调整了年龄、孕早期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 BMI)、舒张压后,骨钙素每提升一个单位,GDM的发生风险增加0.29倍,OR值和95%CI值分别为1.29和1.12~1.48,P值为0.000。结论孕中期骨钙素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呈正相关关系,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