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气道是指直径小于2~3 mm的气道,包括相当于第9级分支以下的小支气管、小叶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小气道病变就是指发生在直径小于2 mm以下细支气管的病变.小气道病变可以是本身的病变,也可以是大的支气管和肺实质疾病扩散的结果,常见的病因有肺部感染、吸烟、结缔组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毒气吸入、药物毒性和包括肺在内的器官移植等[1,2].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 病变位于前纵隔1例,中纵隔3例,后纵隔3例。螺旋CT像上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前纵隔病变中病灶边界清晰;而中纵隔病例中3例则边界不清,其中2例侵犯气管壁,1例侵犯食管壁。后纵隔1例边界不清,侵犯相邻肋骨,余后纵隔2例边界清晰,其中1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呈轻度均匀强化1例,中度均匀强化4例,重度均匀强化2例。随访显示1例复发。结论 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螺旋CT表现为均匀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呈轻度、中度均匀强化,部分病灶边缘清楚,部分不清楚。螺旋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范围及与相邻组织解剖关系,对确定手术的可切除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性表现及其病理学对照。方法对6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手术病理证实的BAC进行回顾性分析,MSCT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分布、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与病理对比其相关特征。结果BAC分为结节型、炎症型和弥漫型三种。其中结节型占40%(24/60),炎症型28.3%(17/60),弥漫型31.7%(19/60)。结节型病灶中79.2%位于胸膜下区,45.8%显不规则形,能够明确中心小低密度区(空泡征、细支气管含气征、小空洞征)出现率58.3%,磨玻璃样密度和晕征29.2%,尾征75%。炎症型病灶边缘磨玻璃样密度或多发结节52.9%,实变内空泡征或蜂房状35.3%,弥漫型中31.6%可见中心小低密度区的特征。结论BA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病理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认为MSCT是BAC的临床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肺泡蛋白沉着症肺泡灌洗术前后定量CT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定量CT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定量CT通过分析PAP患者最大吸气末肺容积、肺重量、肺含气体积、平均肺密度及平均含气体积结果,对10例PAP患者共14次(两肺13次,单肺1次)肺泡灌洗术CT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常规CT(病灶范围、密度)、肺功能(检查9次)及血气分析检查(检查14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AP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定量CT检查显示肺重量从(1594±436) g减低至(1294±374) g(P=0.000),平均肺密度从(0.5269±0.12) g/ml减低至(0.4389±0.09) g/ml(P=0.006),平均肺充气体积从(1.0989±0.5031) ml/g增加至(1.4700±0.4548) ml/g(P=0.008),肺含气体积有一定程度增加(P=0.116),肺容积在灌洗后略增加(P=0.938);肺泡灌洗前后的肺容积与肺含气体积呈显著相关(绝对系数R2=0.94,P=0.000).常规CT评价79%(11/14)CT检查结果改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有10次肺功能检查结果示DLCO%从45.85%±22.09%上升到54.64%±19.09%(P=0.007)、DLCO/VA%从67.30%±22.62%上升到76.03%±18.60%(P=0.03);FVC%、FEV1%、FEV1/FVC、PEF%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14次血气分析显示从肺泡灌洗前的低氧血症[PaO2(8.07±2.1) kpa]到肺泡灌洗后的明显好转[PaO2(14.7±5.24) kpa](P=0.001).结论 定量CT可为PAP疗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肺泡灌洗术后以定量CT结果中的肺重量、平均肺密度及平均含气肺体积改善明显.常规CT评价对PAP疗效观察具有一定价值.通过肺泡灌洗术,大部分患者病情短期内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在诊断叶内型肺隔离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叶内型肺隔离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图像,对病灶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9例(90%)病灶位于左下叶基底段,其中7例(70%)位于左下叶后基底段,1例(10%)位于右下叶后基底段;7例(70%)病灶表现为含液/气的薄壁多房囊腔,增强后囊壁无明显强化,3例(30%)表现为不规则团块,增强后有中等强化,其内有粘液嵌塞的扩张支气管,也可有钙化或液性区;MPR、MIP及VR等三维重建显示10例(100%)均为降主动脉发出异常分支供血,并通过肺静脉回流入左房,血管显示情况与手术相符;7例(70%)患侧肺门淋巴结有增大。结论叶内型肺隔离症多表现为下肺基底段的多房液气囊腔或者不规则团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是一种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静脉穿刺术.方法将100例患者对半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应用相同的高压注射器进行造影,A组采用蝶翼一次静脉穿刺针,B组采用Intima-Ⅱ静脉留置针.结果A组肺动脉造影成功率为84%,B组肺动脉造影成功率为100%.结论在螺旋CT肺动脉造影时,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造影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CT(14例)、MR(6例)平扫和增强扫描及所有病理学资料.结果 20例胸部节细胞神经瘤中,发生于后纵隔17例、侧胸膜2例、右侧整个胸腔1例.14例肿瘤平扫CT值20~40 HU,平均30.5 HU,4例伴有小结节状钙化,1例伴有斑片状脂肪密度影;动脉期增强CT值0~12 HU,平均6.2 HU,延迟期增强10~20 HU,平均14.3 HU.MRI检查5例在T1 WI上为均匀低信号,1例在T1WI上低信号内夹杂斑片状高信号脂肪影;T2WI上6例为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呈旋涡状征象;增强后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逐渐进行性轻度强化.结论 增强后CT及MRI显示肿瘤在动脉期不强化或轻微强化、延迟后逐渐轻度强化是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表现.方法对92例SARS康复者的184个股骨头(随访1年以上)以MRI对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普查.结果184个股骨头中,10个(5.4%)发生了缺血性骨坏死,其中4例为双侧股骨头坏死,2例为单侧股骨头坏死;在MRI上9个(90.0%)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典型的双线征,而仅有1个(10%)表现为骨髓水肿(边缘模糊的髓腔内T1WI低信号,T2WI及STIR高信号的骨髓水肿).全部股骨头坏死均为早期改变,其中Ⅰ期2个,Ⅱ期8个;有髋关节症状组和无髋关节症状组对照发现,两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RI是SARS康复患者股骨头坏死随访筛选检查的一种有效方法,不管有无髋关节症状,对SARS康复患者进行合理的MRI随访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MALT淋巴瘤的CT表现,影像观察指标为病灶的数量、分布、形态、密度及伴随征象.结果 12例MALT淋巴瘤中共检出肺实变、肺肿块、肺结节、磨玻璃样病灶32个,病灶单发2例,多发10例;多发病例中单肺多发2例,双肺多发8例.肺实变10例共21个病灶,其内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2个病灶内见支气管扩张;肺肿块或结节影3例共5个病灶,3个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样改变2例共6个病灶;1例伴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MALT淋巴瘤CT上常表现为双肺多发、含有支气管充气征的肺实变、肿块、结节样或磨玻璃样改变;上述影像表现及相对缓慢的病变过程提示MALT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6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n=6)及PET/CT(n=1)表现。结果 6例中,3例位于前中纵隔,2例位于前中后纵隔,1例位于中纵隔;5例CT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大片坏死囊变区,1例密度均匀;3例病灶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不均匀中度强化(n=5)或明显强化(n=1);6例均有压迫或侵犯邻近纵隔结构征象;1例行PET/CT检查,肿块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为12.5。结论纵隔神经内分泌癌在CT、PET/CT上呈恶性肿瘤表现。若一较大肿瘤位于前中纵隔,其内出现散在点状钙化,肿瘤压迫或侵犯邻近纵隔结构,应考虑到该病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