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Graves病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分析其表达差异及与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Graves病初发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低可能与Graves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郭康  党珊 《解剖学杂志》2022,45(2):130-134
目的: 探究微小RNA-7(miR-7)靶向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肝癌细胞迁移、凋亡及干细胞特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慢病毒转染肝癌细胞MGCC97H,分为对照组、miR-7 模拟物组、miR-7 干扰组( 转染miR-7 模拟物 组+ 干扰物)、HIF-1α 过表达组( 转染pc-HIF1α)和共转染组( 转染miR-7 模拟物+pc-HIF1α),RT-PCR 检测各 组细胞miR-7、HIF-1α mRNA 表达量,免疫印迹检测各组HIF-1α 蛋白的表达量,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 力,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分析其干细胞特性,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7 与HIF-1α 靶向关系。结果: miR-7 模拟物组细胞HIF-1α 蛋白表达、迁移率、克隆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 HIF-1α 过表达组细胞迁移率、克隆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凋亡率低于对照组;共转染组HIF-1α 蛋白表达、细胞迁 移率、克隆形成率低于HIF-1α 过表达组,凋亡率高于HIF-1α 过表达组。结论: miR-7 靶向HIF-1α 可降低肝癌细 胞迁移能力及干细胞特性,促进细胞凋亡,miR-7 及HIF-1α 可能是肝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表达,并观察HIF-2α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胰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胰腺癌组织中的HIF-2α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32例胰腺癌组织HIF-2α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51.6%(32/62)。10例正常胰腺组织HIF-2α表达均阴性。HIF-2α阳性表达于细胞质。HIF-2α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血管侵犯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4.089;P均<0.05),而HIF-2α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0.001,0.518,1.004,2.325,1.617;P均>0.05)。胰腺癌中HIF-2α阴性组病例3年生存率为30%,而HIF-2α阳性组病例3年生存率为6.2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84,P<0.05)。结论HIF-2α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IF-2α有望成为胰腺癌新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和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评估IL-35对Treg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有51例HCC患者和25例对照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IL-35亚基mRN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35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CD4+CD25+CD127dim/-Treg比例。使用重组人IL-35(1 ng/ml)刺激HCC组PBMC 24 h,观察Treg比例和EBI3、IL-12p35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分选17例HCC患者的Treg,经重组人IL-35刺激后与自体PBMC共培养48 h,通过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表达评估IL-35对Treg功能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 HCC组血浆IL-3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24±218.0)p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胸部磁共振T1加权STAR-VIBE序列与CT成像在评估肺实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同时行胸部磁共振STARVIBE序列和CT成像且检出胸部疾病患者30例。观察STAR-VIBE序列及CT图像肺肿块(≥3cm)、结节(<3cm)、实变、斑片状影、条索状影、网状影、磨玻璃密度影、纵隔淋巴结、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肺气肿、肺大泡、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征象。由具有25年工作经验的胸部影像科医师对CT图像疾病征象进行观察并作为参考标准。由另外两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STAR-VIBE及CT图像疾病征象采用五分法进行双盲法独立评价,计算STAR-VIBE序列各种疾病征象的检出率。结果STARVIBE序列肺肿块、实变、纵隔淋巴结和胸腔积液的检出率均为100%,STAR-VIBE与CT主观评分均大于4分,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R-VIBE序列可以检出94.2%和92.9%的肺结节和胸膜增厚,磨玻璃密度、斑片状影、网状影、条索状影在STAR-VIBE序列的检出率依次为80.1%、85.2%、85.7%、88.0%,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的检出率(66.7%)高于肺气肿和肺大泡检出率,且低于其他胸部疾病征象检出率,且STAR-VIBE序列各种征象主观评分均高于3分。磁共振STAR-VIBE序列无法检出肺气肿和肺大泡,且STAR-VIBE序列主观评分低于2分。结论胸部MR成像STAR-VIBE序列对于评估肺和纵隔疾病是可行的,且在无辐射剂量前提下帮助评估多种肺实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经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患者67例钼靶影像,评价该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重要性。结果:67例经全数字化钼靶摄影诊断乳腺癌患者中,病理证实64例,诊断符合率为95.5%,其中肿块型41例,成簇分布恶性钙化型13例,结构紊乱6例,局灶性不对称致密影4例,病理结果不符3例。结论:全数字化钼靶乳腺摄影是目前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最有效和可靠的检查方法,简单方便又经济,对乳腺癌早期诊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MR放射状K空间填充的自由呼吸容积内插序列[free-breathing radial 3D fat-suppressed T1-weighted gradient echo(radi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radial VIBE]与常规剂量CT对肺占位基本征象的显示,探讨radial VIBE用于评价周围型实性肺占位形态学征象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地纳入46例CT检查发现周围型实性肺占位的患者,共49个病灶,病灶大小约(3.87±1.91) cm,CT检查后48 h内行胸部MR检查。两名放射医师分别对MR及CT图像病灶形态学征象(分叶、毛刺、胸膜凹陷、棘突、空洞、空泡、晕征、纵隔淋巴结肿大及钙化)进行观察。CT图像按照征象显示与否分为两类,MR图像评估采用5分法。以CT作为参照标准,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MR对肺占位形态学征象的显示能力。结果以CT为标准,radial VIBE对分叶征的显示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1.3%、100%;毛刺征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0%、78.9%;胸膜凹陷征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2.5%、76.0%;棘突征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1.1%、83.3%;空洞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空泡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0%、97.4%;晕征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0.0%、100%;纵隔淋巴结肿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4%、90.3%;其中4例结节出现钙化,radial VIBE对其显示欠佳。结论 radial VIBE序列对周围型实性肺占位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空洞、空泡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显示较好,MR有望成为CT的补充手段来评估周围型实性肺占位的形态学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防控中医务人员的身心体验,为保障医疗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 2020年 1月 28日至 2020年 1月 31日来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和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一线接触疫情工作的 16名医务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防控中的身心感受,并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身心感受主要提取为五项主题: ①震惊及恐惧心理; ②知识缺乏,需要正确认知新冠肺炎; ③医务人员需要正确面对,做好自身防护; ④保家卫国,刻不容缓; ⑤人民群众需要有效的防护及传染病知识宣传与重视度教育。结论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的防控中身心感受复杂多样,需要各级领导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在保障防护用品及设施的供给外,确保足够的医疗人力资源梯队,以应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PHEIC)。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神经病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功能行为学等多个层面,研究丹参、红花有效组分配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致炎因子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红花有效组分配伍(丹红配伍,720 mg·kg~(-1))组、尼莫地平(0.5 mg·kg~(-1))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采用改良MCAO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相关模型,分别于再灌0,6 h灌胃给药。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缺血性损伤引起的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相关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及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探讨其抗脑缺血损伤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正常表达的神经元计数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红配伍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组织存活神经元计数明显升高(P0.05,P0.01)。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IL~(-1)β和Nrf2蛋白阳性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红配伍组和尼莫地平组IL~(-1)β和Nrf2蛋白阳性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脑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红配伍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丹参、红花有效组分配伍能明显下调IL~(-1)β和Nrf2蛋白表达,其机制是激活炎症通路的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最终达到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损伤过程中的相关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