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浆凝溶胶蛋白(GS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恩施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118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烧伤脓毒血症组(n=51)和烧伤非脓毒血症组(n=67),选取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8)和存活组(n=33)。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T1)、第2天(T2)、第4天(T3)、第7天(T4)和第14天(T5),以及对照组体检当天,利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PCT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中GSN含量,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4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2-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患者T1-5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437,P < 0.05),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518,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总体平均值和血浆GSN总体平均值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随病情变化而动态改变,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 940 nm Er∶YAG点阵激光照射后,对皮肤真皮结构和衰老机制的影响。方法将体质量(40±2)g健康雌性昆明小鼠72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标记为组1、组2、组3,每组24只。采取自身空白对照,记为组0。激光照射(18 J/cm2、24 J/cm2、30 J/cm2能量密度,对应组1、组2、组3)1、2、4周后分别处死组1、组2、组3小鼠各8只,取实验区域皮肤,取距离实验区域5 cm处背部皮肤为自身空白对照,进行丽春红-维多利亚蓝染色的病理组织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金属基质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改变。使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平均光密度值(mean OD)作为统计数据。结果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染色结果显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且不同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阵激光照射1周后,MMP-1表达增加,其中组3(高能量组)更为明显(P0.05)。2周后,MMP-1表达开始下降,4周后MMP-1表达显著下降(P0.05),组3(高能量组)尤为明显(与组1、组2相比,P0.05)。点阵激光照射1、2周后,TIMP-1表达均无明显改变(P0.05),照射4周后可观察到TIMP-1表达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 940 nm Er∶YAG点阵激光照射短期内可造成小鼠真皮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变性,后期促进两者增生,提示点阵激光可用于瘢痕组织新生;短期内可增加小鼠真皮细胞内MMP-1的表达,后期可抑制其表达,提示点阵激光可用于皮肤抗衰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浆凝溶胶蛋白(GS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恩施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118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烧伤脓毒血症组(n=51)和烧伤非脓毒血症组(n=67),选取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8)和存活组(n=33)。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T1)、第2天(T2)、第4天(T3)、第7天(T4)和第14天(T5),以及对照组体检当天,利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PCT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中GSN含量,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4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2-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患者T1-5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437,P < 0.05),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518,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总体平均值和血浆GSN总体平均值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随病情变化而动态改变,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医院现有网络设备,在不改变现有网络架构的前提下实现医院同医保中心、省农合数据中心、地方合管办、外省农合数据中心以及合管办相连,来满足更多患者跨市乃至跨省就诊的需求.方法 某院采用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s,ACL)和端口映射(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NAPT)技术,在防火墙上将医院部分需要访问新农合数据中心、医保中心的设备IP地址以及对应的出端口进行映射,转换为可以访问新农合数据中心、医保中心的合法IP地址,在网闸(GAP)上采用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技术.结果 实现医院同新农合数据中心、医保中心相连.结论 网络技术与硬件设备相结合,保证网络的畅通,增强医院内部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同时还节约了公网IP地址.  相似文献   
5.
金鑫  许鸣  章玲  储颖 《医疗设备信息》2013,(9):56-58,49
目的对呼吸机进行质量检测控制,掌握呼吸机的性能状况,提高其监测可靠性。方法使用专用测量标准设备对呼吸机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我院3年检测的71台呼吸机总合格率为81.6%。结论呼吸机是医院医疗设备重要的一项,应提高对其质量控制的认识,为提升医疗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病例进行分析,对引起感染的疾病、手术的种类以及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结果引发烧伤整形外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有:葡萄球菌的金黄色种类和凝固酶的阴性种类、铜绿假单胞菌种类、肺炎克雷伯菌种类;以上病菌种类耐药性均非常高。烧伤整形外科要运用合理的干预手段,对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瘢痕切除联合中厚皮移植整形手术对深Ⅱ度烧伤愈合后瘢痕畸形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接收的60例深Ⅱ度烧伤愈合后瘢痕畸形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以及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瘢痕切除联合中厚皮移植整形手术以及功能锻炼。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关节功能疗效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对观察组患者植皮成活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植皮存活植皮存活率均较高(96%以上),其中手部、肩部植皮成活率均高于98%。术后第6、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总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切除联合中厚皮移植整形手术对深Ⅱ度烧伤愈合后瘢痕畸形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较好,患者植皮成活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斑蝥素对儿童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MC)的治疗效果。方法:共纳入确诊为MC的患儿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并给予为期2周的治疗(第1阶段治疗时长1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给予斑蝥素;第2阶段治疗时长1周,两组患儿均接受斑蝥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基线、治疗第1,2周皮损数量,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组成、既往药物治疗情况,治疗前皮损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阶段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治疗1周后皮损数量为14.6±6.6,与第0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治疗组治疗1周后皮损数为10.3±3.4,低于对照组第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同时治疗组治疗第1周皮损数低于同组第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第2阶段治疗中,对照组治疗2周后皮损数量为11.8±4.3,低于第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治疗组治疗2周后皮损数为6.1±2.6,低于对照组第2周皮损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同时治疗组治疗第2周皮损数也低于同组治疗第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斑蝥素能有效治疗儿童MC,该治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延迟复苏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治疗的影响作用。方法对61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早期复苏组32例与延迟复苏组29例,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延迟复苏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早期复苏组,死亡率以及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均显著高于早期复苏组,两组间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以及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复苏会延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有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田代雄  张格  张勇  张涛  曾进  储颖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89-F0003
利用整形修复技术治疗深度烧伤,修复受损组织的外形及功能。方法在深度烧伤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部位、创面深度而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可采用深度烧伤切/削痂大张中厚皮片移植,功能部位皮瓣转移等方法治疗深度烧伤。治疗深度烧伤.应加快创面愈合、尽早恢复受损部位的形态及功能、重视功能锻炼,关注心理治疗,才能达到治疗深度烧伤的目的。结果根据近5年来在深度烧伤的治疗中采用上述原则及方法,达到及早封闭创面,功能恢复较好、外观较为理想。结论利用整形修复技术治疗深度烧伤,修复受损组织的外形及功能,同时进行心理治疗与康复锻炼相结合,是治疗深度烧伤取得理想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