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叶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S100β、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予以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其治疗前后血清S100β、Hcy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58,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S100β、Hcy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的作用更为明显(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叶酸治疗能够提高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预后,其机理可能与降低机体的Hcy、S100β和hs-CRP水平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rt-PA溶栓治疗组38例和B组rt-PA联合HBO 40例。两组患者均在发病4.5h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B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立即进高压氧舱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0d,分别在治疗24h、10d及20d采用NIHSS及ADL评分进行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并通过患者发生再次脑梗、TIA发作、脑出血及死亡率进行治疗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前后2组NIHS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治疗后24h、10d、20d2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两个治疗组相比较,NIHSS评分在24h及20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在20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相比较,患者发生再次脑梗、TIA发作、脑出血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联合HBO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与单用rt-PA的疗效相比,在超早期及长期治疗的效果较好,因此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来我院诊治的7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心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每次10 mg,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对其临床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1)治疗组HAMD评分在治疗2周为(8.09±2.21)分,4周为(6.31±2.28)分,与治疗前[(11.98±2.17)分]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4周与对照组[(10.57±2.53)分和(8.91±2.3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1.6%(12/38),治疗组为92.5% (3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69,P<0.01).(3)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内皮素1(ET-1)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连续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79例,依据脑卒中后6个月的认知评定结果分为血管性痴呆(VD)组75例,血管性非痴呆认知障碍(VCIND)组123例和认知正常组(对照组)81例。观察各组血清sCD40L,ET-1、Hcy水平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及其与VCI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VD组和VCIND组的MMSE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sCD40L,ET-1和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MMSE评分(19.58±2.67)分、(25.94±1.68)分vs(28.46±1.56)分,sCD40L(7.45±2.24)μg/L、(5.98±1.94)μg/L vs(3.46±0.76)μg/L,ET-1(88.35±3.64)ng/L、(81.65±4.35)ng/L vs(65.24±5.64)ng/L,Hcy(25.67±4.25)mmol/L、(18.54±3.24)mmol/L vs(10.25±2.68)mmol/L;而VD组的增高水平较VCIND组更为明显(P〈0.01)。MMSE评分、sCD40L、ET-1和Hcy水平随着VCI严重程度的增高而增高(P〈0.05或〈0.01)。结论 sCD40L,ET-1和Hcy参与了VCI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浆sCD40L、ET-1和Hcy水平与V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VCI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西比灵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口服西比灵5mg,每日2次,病程8周。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效率为83.33%,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出现头晕嗜睡者2例,对照组中出现嗜睡、疲惫1例,口干、恶心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以降低本病的复发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论:依达拉奉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安脑丸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治疗组给予安脑丸口服;对照组给予谷维素、氯硝西泮口服,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脑丸治疗耳鸣有较好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米替林与乙哌立松合用时对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联合服用阿米替林与乙哌立松,对照组单用阿米替林,治疗2周,观察疼痛程度改变.结果 联合服用阿米替林与乙哌立松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用阿米替林.结论 两者合用治疗紧张性头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POEMS综合征是病因未明且少见的多系统损害疾病,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4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CT特征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多发生于大面积脑梗死,且大多(71.4%)在脑梗死2周內发生出血.45.2%的病人表现为原有症状恶化.【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起病2周内均应复查头颅CT,当脑梗死症状恶化时应高度怀疑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方可降低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