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外胆管的血液供应比较脆弱,有3个主要原因:其一,胆管的血供不像肝脏由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应,而仅由单一的动脉供给;其二,供给胆管血液的动脉均为与胆管伴行的终末支血管,口径较小;其三,这些终末支小动脉在胆管壁外的交通支较少.上述胆管供血动脉的解剖特点导致了胆管容易受到缺血性损伤.缺血性胆管损伤多为医源性,如肝移植、肝脏介入治疗、胆管和涉及胆管的胰腺手术等.  相似文献   
2.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自1998年9月~2002年9月,采用AF系统治疗64例胸腰椎骨折,疗效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进行B超,CT,PTC或ERCP及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检查,比较这些检查的术前诊断符合率。结果: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诊断符合率高于B超,CT及单纯PTC或ERCP检查,可获得清晰胆管树及病变的图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其能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肝组织、胆管、血管关系及有无肝内转移灶。结论: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肝外胆管的血液供应及临床意义: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胆汁胆固醇对胆囊收缩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汁胆固醇对胆囊收缩素受体(CCK-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受体放射配基结合法检测对照组、高胆固醇组、自然恢复组及治疗组豚鼠门静脉血CCK水平、胆囊CCK-R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亲和力(Kd),同时观察空腹胆囊体积(FV)、胆囊胆汁量(FB)和餐后胆囊体积(RV)、胆囊胆汁量(RB)及胆囊收缩率(E%)、胆汁胆固醇浓度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组豚鼠FV、FB增大(P<0.05),RV、RB也增大,胆囊收缩率下降(P<0.01),胆汁胆固醇浓度升高(P<0.05),门静脉血CCK水平及CCK-R的Kd无改变,而CCK-R的Bmax下降(P<0.01);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正常。结论 胆汁中的高胆固醇通过下调胆囊CCK-R表达而导致胆囊收缩功能障碍,降低胆汁高胆固醇浓度可以促进胆囊动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报告37例胆囊小隆起性病变,其中良性颈变34例,胆囊癌3例。结果:本组23例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或不适;病灶部位,大小,多少,有无合并胆石及病变性质与临床症状有关;B-us,OCG,CT的诊断符合率例如辚33/37,9/24和5/10(x^2=18.75,P<0.005)。认为对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病灶≥10mm,有增大趋势,呈恶性图像,合并胆石或血清CEA升高的病例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以16srRNA基因为基础的细菌聚核酶链反应(PCR)法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收集1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女13例,男4例,年龄17~79岁)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标本45份,其中17份来自细针穿刺(FNA),28份为术中标本。获取胰周渗液后,行细嚣通用引物PCR法检测。并与常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例最终诊断为胰腺感染,并行手术治疗;7例最终诊断为胰腺未感染,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死亡。常规培养阳性检出率为84.4%;细菌PCR法阳性检出率为80%。PCR、培养诊断胰腺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0%(9/10)、100%(10/10),特异性均为100%(7/7)。两者耗时分别为5h、3d。结论B超引导细针穿刺安全可行;PCR法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Ras is best known for the ability of regulating cell growth,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Mutations in Ras are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cell proliferation, resulting in the incidence of all human cancers.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are the most well described pathways in carcinogenesis, which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key downstream effector in Ras signaling as well as playing important roles in prognosis of tumors. Recently, evidence has gradually accumulated to demonstrate that mutation in Ras or aberrant expression of MAPK has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incidence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and applications of some chemotherapeutic drugs can not lead to the expectant function.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evant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Ras-MAPK signaling pathways will be helpful for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targeting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this article, the advances of Ras-MAPK signaling pathways in esophageal carcinoma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外伤性脾破裂进行保脾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3-01/2012-06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85例,回顾性分析其中36例行保脾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先经热敷压迫,再用生物胶涂在损伤组织表面,后用大网膜片覆盖;19例患者行脾下部不规则切除,再行修补;5例患者行大部分脾切除后保留有边缘血供的残留脾.全部患者获得治愈,住院平均时间为22.6d±19.0d,发生并发症8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治疗原则:(1)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2)儿童优先选择脾保留手术,且首选非手术治疗;(3)根据脾脏损伤程度、类型选择最佳术式,实施个体化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