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经皮血管闭合装置(percutaneous vascular closure devices ,VCD)在临床的广泛运用, 对于需要通过股动脉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 多数医生不在选择股动脉的切开, 转而使用VCD管理股动脉穿刺口;其中通过双把ProGlide(雅培公司)在大直径股动脉穿刺口预埋血管缝线的技术, 真正实现了大血管介入手术的全程微创。同样, 在进行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ECMO)的建立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医生也在使用穿刺股动脉的方法, 并使用ProGlide进行撤管后的血管闭合。通常, 大多中心均采取双把ProGlide处理动脉穿刺口, 由于该技术闭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及失败率[1,2,3,4], 且VA-ECMO并不是一个常规操作, 因此导致各中心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报道不尽相同。本中心尝试使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单把ProGlide联合ExoSeal(康蒂思公司)的对吻技术(one Proglide with one Exoseal Kissing techniqu...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结构脂肪乳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61例短期内不能耐受肠内营养和存在肠内营养禁忌的危重症患者分为结构脂肪乳(STG)组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浆蛋白、脂质代谢、血糖变化等。结果①胃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5d后,STG组获得正氮平衡,其结果与MCT/LC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TG组前白蛋白的增高可更好地促进蛋白合成。②STG组患者予肠外营养支持5d后与输注前比较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CT/LCT组血脂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对血糖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耐受肠内营养和存在肠内营养禁忌的危重症患者应用结构脂肪乳进行肠外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在改善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方面优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且对血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监测腹腔内压力(IAP)在危重患者预后分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我院ICU患者221例,采用经膀胱尿管间接测定方法每天监测患者IAP,连续7d。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预后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判断。结果存活患者IAP呈逐渐降低趋势,而死亡患者IAP则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第5、6、7天死亡患者IAP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或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ICU后第7天的IAP水平与危重患者的预后相关(OR=1.278,95%CI1.065~1.534,P=0.008)。患者入ICU第7天IA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1±0.041,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的0.921±0.021和SAPS评分的0.914±0.021(P<0.05或P<0.01)。IAP对预后的截断值为12.13mmHg,预后评价的敏感性为43.9%,特异性94.4%。结论观察IAP的变化有助于评估危重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在ICU内危重症患者进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PEG-J)肠内营养管道的建立,探讨该术式对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58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在排除禁忌证后于120 h内建立PEG-J营养支持管道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则选用鼻胃管作为肠内营养支持途径,若患者出现胃排空障碍时则选用鼻肠管。观察两组患者28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以及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28 d VAP发生率(7.14%比26.67%,P=0.049)、ICU停留时间[(13.6±5.9)d比(16.8±4.4)d, P=0.024]、机械通气时间[(8.1±5.0)d比(10.7±4.5)d,P=0.041]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PEG-J管道在危重症患者中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可靠、安全的,同时也是降低VAP发生率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急性肾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高,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在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核转录因子-κB (NF-κB)是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核蛋白因子,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参与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具有抑制和促进细胞凋亡的双向作用.本文就NF-κB信号传导在急性肾损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结构脂肪乳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1例短期内不能耐受肠内营养和存在肠内营养禁忌的危重症患者分为结构脂肪乳(STG)组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浆蛋白、脂质代谢、血糖变化等。结果①胃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5d后,STG组获得正氮平衡,其结果与MCT/LC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TG组前白蛋白的增高可更好地促进蛋白合成。②sTG组患者予肠外营养支持5d后与输注前比较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CT/LCT组血脂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对血糖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耐受肠内营养和存在肠内营养禁忌的危重症患者应用结构脂肪乳进行肠外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在改善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方面优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且对血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脂(PDTC)阻断核转录因子-κB (NF-κB)信号传导通路,探讨NF-κB信号传导通路对急性肾损伤(AKI)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18只C57 BL/6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正常组、AKI组和PDTC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后再开放的方法建立小鼠AKI模型,PDTC组在再开放时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PDTC 50mg/kg,操作均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洁净手术区进行.于造模后48 h采外周血用生化检测仪检测尿素氮和肌酐,并取肾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中NF-κBp65、Bcl-2、TNFR1、caspase-3的含量,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指数.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 PDTC组较AKI组肾组织损害减轻,肾脏病理Pallers评分、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均显著降低[(2.83±0.41) vs.(4.50±0.55)分, (61.65±3.06) vs.(77.78±5.82) mmol/L,(74.33±9.83) vs.(152.00±16.55) μmol/L,P=0.000,0.000,0.000].(2) AKI组肾组织匀浆中NF-κB活性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35.83±3.06)%vs.(3.88±0.75)%,P=0.000],PDTC组较AKI比较NF-κB活性显著降低[(20.33±2.34)%vs.(35.83 ±3.06)%,P=0.000].(3) PDTC组较AKI组肾组织凋亡细胞数显著降低[(16.67±1.15)% vs.(28.00±2.01)%,P=0.001].(4) PDTC组较AKI组促凋亡蛋白caspase-3、TNFR1水平显著降低[(7.00±1.26)vs.(11.00±1.26),(5.55±0.82) vs.(9.75±0.76),P=0.000,0.000],而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则显著升高[(10.50±1.38) vs.(1.83 ±0.98),P=0.000].结论 NF-κB信号传导通路促进AKI小鼠细胞凋亡的发生,特异性阻断NF-κB信号通路可减轻肾脏细胞凋亡,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联合qSOFA评分诊断脓毒症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价值。方法: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入住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病房的感染或疑似感染患者,排除年龄小于18岁、妊娠、中途放弃治疗、入院后3 d内死亡患者。记录感染前48 h内至发病后24 h的基本生命体征、实验室化验结果、AGI分级情况,根据患者是否诊断为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将研究对象按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在建模组中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建立诊断模型A(qSOFA)、模型B(AGI分级联合qSOFA评分)以及模型C(多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为参数)。在验证组进行验证,通过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果,绘制校准曲线评价一致性,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净效益,并绘制各预测模型诊断的列线图。结果:共2 553例患者纳入研究,建模组1 789例,验证组764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共326例患者发生了脓毒症。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感染源、体温、心率、呼吸急促、意识改变、严重水肿、高血糖、白细胞数量、CRP、PCT、低血压、低氧、急性少尿、凝血功能异常、高乳酸血症、毛细血管充盈受损或皮肤花斑、AGI分级及qSOFA对脓毒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均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测脓毒症的危险因素为年龄( OR=1.027, P<0.01),感染源( OR=2.809, P=0.03),低血压( OR=35.449, P<0.01)、低氧血症( OR=57.018, P<0.01),AGI分级( OR=19.313, P<0.01)。ROC分析显示建模组中模型A、B、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0.944,0.971,敏感度分别为63.9%,89.5%,97.5%,特异度分别为90.8%,90.3%,88.1%,验证组中,模型A、B、C的AUC为0.832,0.975,0.980,敏感度分别为72.7%,90.9%,96.6%,特异度分别为92.2%,94.5%,92.8%。模型B、模型C的AUC明显大于模型A( P<0.01),而在验证组之间B、C( P=0.684)。模型A在验证组中的校准度较差,精确性低,有漏诊脓毒症的风险( P=0.044)。决策曲线分析显示模型B及模型C的净效益优于模型A。 结论:AGI分级联合qSOFA评分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熵指数(entropy index)与RASS评分在有创机械通气危重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12—2018-12期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予标准镇静方案镇静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68例,根据RASS评分结果判断镇静水平,调整镇静治疗的用药剂量,以达到适度镇静目标(RASS评分-2~0)。监测记录患者的无创动脉平均压(MBP)、心率(HR)、呼吸(R)、脉搏氧饱和度(SpO_2)、反应熵(RE)、状态熵(SE)、RASS评分,连续监测24 h。以RASS评分≥1分及RASS评分≤-3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镇静适度时熵值的最佳截断值。结果:随着镇静深度的加深,熵指数的监测值逐渐减小,镇静不同等级时熵值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的生命体征(MBP、HR、R、SpO_2)均维持在较稳定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SE、RE-SE与RAS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0.914、0.741(P0.01),RE与RASS评分相关性最高,适度镇静时患者的RE值为70(56~84),SE值为60(49~71);诊断镇静不足的最佳RE/SE截断值为84/75、镇静过度的最佳RE/SE截断值为54/47。结论:熵指数与RASS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判断,指导镇静治疗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