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克隆环状RNA hsa_circ_0000254,构建过表达载体并初步鉴定其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人工合成hsa_circ_0000254的524 bp序列,用pGH克隆载体合成基因,然后酶切目的片段,连接到慢病毒过表达载体pLCDH-ciR中,测序验证。筛选阳性克隆,分别以pLCDH-circ254(C254)、NC(pLCDH-ciR)转染293T细胞,培养40 h后收集细胞进行PCR检测及产物测序验证。结果:pLCDH-circ254表达载体经测序验证,测序峰图正常,且无杂峰或叠带,序列对比吻合,表明hsa_circ_0000254成功插入环状RNA表达载体pLCDHciR,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表达效率高达1万倍。结论:成功构建hsa_circ_0000254表达载体,可高效表达hsa_circ_0000254。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红细胞(微)嵌合体血型鉴定的新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建立4℃吸收56℃放散盐水介质试管法用于检测 A/O 、B/O 体外模拟红细胞微嵌合体和 ABO 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红细胞微嵌合体血型,同时将其与常规盐水介质试管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吸收56℃放散盐水介质法 A/O 嵌合体模型组中 A 型红细胞、B/O 嵌合体模型组中 B 型红细胞最低检测限均为1∶12800,ABO 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标本检到 B 抗原;常规盐水介质试管法 A/O 嵌合体模型组中 A 型红细胞以及 B/O 嵌合体模型组中 B 型红细胞最低检测限均为1∶100,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未检到 B 抗原。结论4℃吸收56℃放散盐水介质试管法对红细胞(微)嵌合体血型的最低检测限明显小于常规盐水介质试管法,可用于 ABO 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红细胞血型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Ig G抗A(B)效价监测对ABO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溶血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ABO HDN患儿488例,回顾分析其母亲在孕期孕16周后监测的血清Ig G抗A(B)效价,根据首次及末次效价是否增高及末次效价是否高于256分为效价上升组低组、效价上升组高组、效价稳定组低组和效价稳定组高组,比较4组间新生儿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的差别。结果:Ig G抗A(B)阳性孕妇,其患儿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在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后,Ig G抗A(B)效价上升组高组患儿的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高于效价上升组低组(P<0.001)。Ig G抗A(B)效价上升组高组及效价上升组低组患儿血清间接胆红素的浓度均高于效价稳定组低组和效价稳定组高组(P<0.001);而Ig G抗A(B)效价稳定组低组与效价稳定组高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BO HDN患儿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其母亲孕期Ig G抗A(B)的效价动态升高及升高幅度有关。动态上升且末次Ig G抗A(B)效价越高的孕妇,其子女发生HDN的溶血现象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时间及减白方式对机采血小板中生物效应元件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储存1 d、3 d、5 d后去白机采血小板去白前后血浆及去白后储存1 d、3 d、5 d的血小板血浆,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生物效应元件(BRM)浓度。结果:随储存时间的增加,机采血小板中的BRM分子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采用储存后减白,血小板中各BRM浓度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滤器可滤除部分IL-8、RANTES、sCD40L,而对IL-6、TGF-β1的滤除效果不明显;采用储存前减白,IL-6浓度未发生明显变化,IL-8、TGF-β1、RANTES、sCD40L浓度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不同储存时间及减白方式对机采血小板中生物效应元件浓度有着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同种异体输血造成受血者免疫功能抑制,大量研究表明,可溶性HLA-1(sHLA-I)类分子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分子是引起输血后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拟通过制备免疫磁珠吸附去除血液中的sHLA-I和sFasL分子以减轻输血后免疫抑制的发生,同时监测红细胞悬液中其它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抗sHLA—Ⅰ免疫磁珠去除红细胞悬液和机采血小板中的sHLA—Ⅰ分子。方法将单克隆抗体W6/32以共价偶联的方式包被制备免疫磁珠,以FITC标记的羊抗鼠二抗标记磁珠,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包被效果。取10例红细胞悬液和机采血小板上清和制备好的免疫磁珠孵育后移去磁珠,用ELISA检测吸附前后sHLA—Ⅰ浓度变化评价吸附效果。结果制备的抗sHLA—Ⅰ免疫磁珠包被效率约为75%。对红细胞悬液和机采血小板中sHLA—Ⅰ的吸附效果可达到84%和83%。结论采用单克隆抗体W6/32制备的免疫磁珠能有效去除红细胞悬液和机采血小板中的sHLA—Ⅰ分子,在改善临床输血安全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体输血造成受血者免疫功能抑制,导致肿瘤复发率和术后感染率增高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大量的研究表明供血者的白细胞在其中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输注时用滤网去除白细胞,可以显著降低受血者的死亡率,减少输血后发热和抗生素的应用,并且同自体输血所造成的术后感染率和肿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1,2]).目前滤器去白技术已在全血输注中应用广泛,但血小板去白并不常见,我们通过比较输去白血小板与输非去白血小板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探讨滤器去白技术在血小板输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重组阴道毛滴虫(T.υ)黏附蛋白33(AP33)单克隆抗体(McAb)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将pET32(a)-AP33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用0.5 mmol/L IPTG诱导表达,超声破菌后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通过Ni-NTA法纯化,以纯化的融合蛋白33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用ELISA和有限稀释法筛选出分泌高滴度McAb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免疫印迹分析其特异性。结果共筛选出能稳定分泌抗AP33单克隆抗体的5株(4A2,4F11,4F8,4E7,4H11)杂交瘤细胞株,抗体重链均为IgG1;腹水的上清效价为1∶40 000-1∶80 000。免疫印迹分析显示,5株单抗均能与重组阴道毛滴虫AP33发生特异性结合;与阴道毛滴虫抗原分子量为33kDa抗原分子结合。结论制备的抗重组AP33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识别重组AP33的高特异性单抗,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阴道毛滴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1例类孟买血型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对1例ABO血型常规检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就诊者,采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红细胞弱表达的ABH血型抗原,唾液酸实验检测唾液中血型物质。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 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 FUT1和 FUT2基因序列分析。 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