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葛根素联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6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和降糖治疗,治疗组给予葛根素联用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单给予葛根素治疗。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两疗程,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好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葛根素联用甲钴铵治疗DPN比单用葛根素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再入院患者血脂代谢的特点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 确诊的73例不同临床分型的WD再入院患者作为试验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RIG);采用直接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赖氏法检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WD再入院患者TC、LDL-C均降低(P<0.05);而HDL-C、TRIG较正常对照组改变不明显(P>0.05);其中肝损伤型及神经精神损伤型患者TC、LDL-C较无症状型患者降低(P<0.05);TC、LDL-C下降与肝功能AST及ALT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WD再入院患者存在血脂异常的并发症,且与临床类型有关。进行血脂检测对病情监测及预防血脂紊乱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构建兔颈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S斑块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兔白介素-6(IL-6)、兔白介素-10(IL-10)和兔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ATRA的抗AS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34只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他汀组、ATRA组.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实验4周后他汀组予辛伐他汀2 mg/(kg·d)灌胃给药,ATRA组予ATRA 20 mg/d灌胃给药.12周末处死动物,取颈动脉组织观察AS斑块形态及炎症反应情况,并测定血清中血脂、TGF-β、IL-6、IL-10、IL-17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颈动脉可见AS斑块形成,内膜断裂.他汀组及ATRA组内皮细胞形态和内膜尚完整.血清中TGF-β1和IL-10水平结果,ATRA组分别为(3 059.49±599.75) ng/L和(46.83±4.56) ng/L,他汀组分别为(2 709.48±601.44)ng/L和(43.13±4.07)ng/L,均比模型组的(2 039.16±638.07) ng/L和(36.39±7.34) ng/L显著增高(P<0.05).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结果,ATRA组分别为(64.92±6.64) ng/L和(1 474.88± 140.55) ng/L,他汀组分别为(69.54±8.84) ng/L和(1 518.58± 136.69) ng/L,均比模型组的(110.00±7.26) ng/L和(2 002.66± 195.57) ng/L显著降低(P<0.05).结论 ATRA具有抗AS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TRA的炎症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进展性卒中早期的变化及其对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诱发电位仪对发病24h内43例颈内动脉系统进展性卒中与非进展性卒中患者进行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进展性卒中早期,起源于脑干的Ⅲ、V波异常率达62.79%,其异常主要以双侧V波PL及I-V波IPL的延长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作为颈内动脉系统进展性脑卒中在临床症状、体征进展达到诊断标准前的一个有效的评估指标,有助于临床对进展性卒中进行早期的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精神障碍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问题。方法对住院的389例脑卒中患者中126例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32.39%。精神障碍发生率依次为情感障碍综合症、神经症样综合征、意识障碍、神经病性综合症、人格改变、遗忘综合症、智能损害综合症。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脑部供血、神经递质等与精神障碍有一定关系。结论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并辅以适当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梗死早期采用葛根素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100例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胞二磷胆碱lg静滴作为基础治疗,中药组加葛根素300mg静滴,观察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压,药物副作用及治疗后第21天、3个月和半年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半年MR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间NIHSS和MR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第21天、3个月和半年两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治疗半年后两组间M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早期采用葛根素治疗能提高病人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减轻病残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脑血管反应性(CVR)与进展性卒中(SIP)的关系。方法对发病24h内住院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以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在住院72h内评分较入院时下降2分以上者判定为SIP患者,共50例;在住院72h内评分较入院时不下降或下降小于2分者判定为非SIP患者,共61例;以无脑梗死的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52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两组NO血浆水平,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屏气试验获取屏气指数(BHI)以评价CVR。结果 SIP组NO水平(40.15±4.73)显著低于非SIP组(56.55±8.35)和对照组(65.5±7.40)(P<0.00l),SIP组BHI(1.01±0.26)低于对照组(1.41±0.34)和非SIP组(1.18±0.30)(P<0.00l),BHI与NO血浆水平呈正相关(r=0.29,P=0.034)。结论 SIP患者的CVR降低与NO水平下降有相关性,CVR的下降是导致SIP的危险因素之一,检测NO水平和BHI有助于预测SIP发生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和TGF-β1的血浆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浆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on stroke,PS)的关系。方法对发病24h内住院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死的患者,以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在住院72h内评分较入院时下降2分以上者判定为PS的标准。诊断为PS患者51例。以入院时SSS评分相近的MCA供血区非PS患者为对照组(54例);在住院48h内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NO、TGF-β1测定,并对双侧颈动脉作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2组年龄、入院时评分SSS及合并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史)无显著性差异(P〉0.05)。PS组NO和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S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 ma-media thickness,I 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O和TGF-β1水平显著下降是PS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脑梗死早期检测其血浆NO和TGF-β1水平有助于预测PS的发生,为临床的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