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州市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的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温州市流动人口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加强这些人群的传染病防制和监测工作。方法:我们对温州市1997-2000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结果:(1)流动人口传染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4.75/10万;(2)省外流动人口传染病报告发病率(55.55/10万)高于省内(12.03/10万);(3)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率以呼吸道,肠道,血源和性传播疾病为高,而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和新生儿破伤风相对较低;(4)流动人口中肺结核,乙肝,甲肝和痢疾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数均占总病数的10%以上;(5)流动人口疟疾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当地人群,而其它传染病发病率则低于当地人群。结论:目前,流动人口传染病问题已日益突出,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将发生严重影响,采取合适的防制措施对控制流动人口传染病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温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温州市1985~2000年HIV/AIDS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全市的艾滋病监测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1985年发现首例HIV抗体阳性,至2000年底累计发现感染者124例,发病27例,死亡16例。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3.28:1,静脉推注吸毒和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结论 预计今后几年温州市高危人群中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3.
温州市外来流动人口HIV感染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温州市外来流动人口HIV感染情况及其分布特征。对1988-2001年由确诊实验室确诊的流动人口HIV感染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至2001年底温州市共检出102例HIV感染者,其中流动人口82例,占82.39%,死亡10例。82例HIV感染者中外省54例(65.85%),外籍华人华侨28例(34.15%)。外省流动人口HIV感染者以新疆籍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20-40岁之间为多。感染途径以经血传播为主,占总流动人口感染者的64.63%。1998年前感染者以华侨华人为主,而1999年后则以新疆籍的流动人口为主。调查表明,目前温州市HIV感染者仍以流动人口为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控制和预防流动人口艾滋病的流行非常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4.
温州市主要传染病季节性分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温州市1990-2000年10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在时间上的流行特征,为制订传染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温州市霍乱、乙脑、麻疹、流脑和痢疾等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而百日咳、疟疾、伤寒、猩红热和肝炎等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布不明显。结论 对季节性分布明显的传染病应根据其高峰期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对季节性不明显的传染病应做好全年的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浙江南部沿海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等鼠传疾病流行情况,为实施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浙南沿海地区鼠传疾病疫情报告和监测资料,用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浙南沿海地区是鼠传疾病老疫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曾报告鼠疫、HFRS、钩体病、斑疹伤寒和恙虫病等鼠传疾病,2004-2012年累计报告鼠传疾病165例,其中HFRS 113例,钩体病3例和恙虫病49例。鼠疫从1950年后进入静息期,无报告病例;从2011年开始疫情呈缓慢上升趋势;钩体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报告,发病率达445/10万,20世纪80年代后逐年下降,目前处于散发状态;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有恙虫病病例报告,近年来恙虫病报告病例呈增多趋势。1984年以来发现鼠形动物16种,其中褐家鼠、臭鼩鼱和黄胸鼠为优势种。结论浙南沿海地区适宜鼠传疾病动物宿主孳生繁殖,人口流动频繁,存在鼠传疾病流行暴发风险,应加强鼠传疾病综合监测积极防范鼠传疾病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温州市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的应用情况及效果。 方法 以温州市2008年4月2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预警系统产生的预警信号量、信号响应率、响应时间、信号核实率、信号核实方式、响应结果、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8491条,信号响应率为100%,24 h信号核实率为71.75%。涉及24种传染病。81条预警信号被判断为疑似事件,经过现场调查共确认暴发7起,预警系统的灵敏度为43.75%,阳性预测值为0.08%。 结论 预警系统可初步实现传染病暴发早期自动预警,但预警系统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较低,需要不断改进。建议不同的传染病可依据本地流行情况设定不同的预警值,以提高传染病自动预警质量。  相似文献   
7.
2001年9月30日我市某幼儿园发生一起腹痛、腹泻、脓性大便等症状的疾病爆发,持续6d,共发生114例,罹患率为14.23%.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温州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和医院感染情况,为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抽样检测方法对温州市19所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了监测。结果共抽检396件次,总合格率为84.60%。医疗机构室内空气合格率为72.22%,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仅为60.81%,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合格率为76.19%。2006~2007年共调查613 299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43%,其中呼吸道感染率为56.27%,泌尿道感染率为15.28%。结论温州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合格率偏低,压力蒸汽灭菌器质量堪忧;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9.
温州市首例狂犬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市下辖11个县(市、区),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部属浙南中山区,迤东高度逐渐降低为丘陵地,东部为沿海平原。下辖的泰顺县为山区县,经济不发达,外出打工者较多。温州市历史上尚无狂犬病病人或犬患狂犬病的记载,然而在2000年9月发生了首例狂犬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温州市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向华  薛大燕 《疾病监测》2006,21(12):647-650
目的分析1950 ̄2005年温州市蚊媒传染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56年蚊媒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1950 ̄2005年温州市共报告疟疾1270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0.26/10万,乙脑1731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69/10万,疟疾和乙脑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无明显周期性;乙脑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分布,高峰期为7 ̄8月份,与蚊媒监测结果一致;疟疾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2004、2005年共报告5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结论温州市存在蚊媒传染病流行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蚊媒传染病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