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TI定量评价大鼠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后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DTI定量参数动态评价大鼠不同程度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后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备轻度、中度及重度损伤组大鼠急性TSCI模型各10只。于损伤前、损伤后即刻、6 h、24 h、3天、7天及14天分别行DTI检查及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获得并比较轻、中、重度损伤组大鼠TSCI后不同时间点DTI参数值及BBB评分的差异,分析大鼠BBB评分与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轻、中、重度损伤组间和TSCI后不同时间点间FA、MD及R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SCI后不同时间点间A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20,P<0.001),而轻、中、重度损伤组间A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9,P=0.630)。大鼠TSCI后即刻FA、MD值减低,RD值升高,后FA值持续降低,MD和RD值持续升高至24 h (P均<0.05),24 h后趋于稳定(P均>0.05)。大鼠BBB评分损伤后即刻降至最低值,之后持续上升(P均<0.05),且BBB评分与MD相关性最高(r=0.958,P<0.01)。结论 DTI可动态定量评价大鼠TSCI后功能改变;推测TSCI后1天之内可能为治疗最佳时间窗。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Essen卒中风险评分,利用高分辨MR黑血序列及CE-T1WI比较低风险组与高风险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负荷及成分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一周内行颈动脉3D-TOF成像、高分辨MRI黑血序列及CE-T1WI成像,其中低风险组25例,高风险组16例,并对脑梗死的责任颈动脉进行影像分析,比较低风险组及高风险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负荷及成分的差异。结果 (1)低风险组与高风险组患者再发脑梗死、年龄、糖尿病、吸烟及周围血管病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低风险组及高风险组患者的标准化管壁指数、管腔直径、管壁厚度及管腔狭窄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风险组斑块内纤维帽破裂发生率、出血发生率、脂质坏死核心(lipid-rich necrotic core,LRNC)发生率及管腔狭窄率50%发生率、LRNC面积、LRNC指数及出血面积、出血指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存在差异,利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结合高分辨MRI可以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度进行分层,对具有再发风险的高危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脑卒中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大鼠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改良的Allen′s法制备大鼠TSCI模型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脊髓损伤组(损伤组)15只和脊髓损伤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15只。治疗组TSCI后每日干预2次,连续干预3 d后每日干预1次,共干预4周,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磁共振波谱(MRS)在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4例胶质瘤术后复发和20例放射性坏死患者采用Siemens Verio 3.0 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MRI、DWI、PWI或MRS检查.分别测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rADC值、PWI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MRS的代谢物参数,利用两样本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并联合筛检DWI、PWI和MRS各自的最佳参数.结果 rADC值、rCBV和Cho/NAA分别是DWI、PWI和MRS的最佳诊断参数,对两种疾病鉴别诊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Youden指数最大值作为诊断临界点,rADC值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72.9%.rCBV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5%和94.7%.Cho/NAA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100%.联合rADC值、rCBV和Cho/NAA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和100%.结论 DWI、PWI和MRS在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联合最佳参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WI和DWI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HG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A与41例HGA患者的常规MR、PWI及DWI资料。计算PA和HGA的相对脑血容量值(rCBV)及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rAD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ROC曲线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PA的rCBV值(1.82±1.05)明显低于HGA(5.07±1.49),PA的rADC值(1.98±0.60)明显高于HGA(0.99±0.29),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以rCBV值>3.02或rADC值≤1.24作为诊断HGA的阈值时,rCBV与rADC值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2条ROC曲线下的面积AUCrCBV和AUCrADC分别为0.97及0.92,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WI和DWI对PA和HGA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 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的可重复性。方法 30名无肝炎、肝硬化及肝脏肿瘤病史的志愿者,均行两次3.0 T1H-MRS扫描,前后间隔时间为1~2周,分析两次1H-MRS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所有受试者前后两次测量结果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997,可重复性系数(repeatable coefficient,RC)为0.5884%,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14.3864%,95%的一致性界限为:下限-0.6305%,上限0.5463%。5例脂肪肝者前后两次测量结果 ICC为0.996,RC为0.8693%,CV为4.7109%。结论1H-MRS在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的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对脂肪肝患者的随访观察及疗效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320排CT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320排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接受颅脑CTA检查并经病理和(或)DSA证实的脑AVM破裂出血患者45例,均接受增强动态容积多期CT扫描;利用sub/add软件得到动脉期和静脉期减影数据,对其进行VR、MIP,获得仿真脑动脉、静脉减影图像;回顾性分析原始及重建图像。21例同时接受CTA与DSA检查,对CTA与DSA显示的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TA 检出44例脑AVM,其中幕上39例(颞叶最多,8例,顶叶次之,7例),幕下5例,均位于小脑;漏诊1例。AVM破裂出血表现为脑实质血肿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单条动脉供血37例,2条动脉供血7例;引流至浅表静脉窦29例,引流至深静脉15例。CTA与DSA对AV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20排CTA可作为诊断脑AVM破裂出血安全、准确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WI对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和血管母细胞瘤(HB)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PA与16例HB患者的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扫描资料。计算PA和HB瘤体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相对信号恢复率(rPS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Z检验及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A的rCBV值明显低于HB(1.79±0.99,8.69±2.66),rPSR值明显高于HB(0.99±0.25,0.48±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当rCBV值>3.95或rPSR值≤0.71诊断HB时,rCBV值较rPSR的准确率高。rCBV和rPS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0.90(Z=1.995,P<0.05)。结论 PWI有助于PA和HB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腮腺黏液表皮样癌(MEC)的常规MRI和DW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2个经病理证实的腮腺MEC的术前MRI资料,评估肿瘤的位置、形态、边界、大小、均质程度、信号特征、ADC值、强化方式、包膜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结果:41例MEC患者中40例为单侧单发肿瘤,1例患者为单侧双发肿瘤,21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21个跨深浅叶。病灶最长径为(2.5±1.0)cm,其中28个肿瘤形态不规则,28个边界不清,3个病灶存在包膜。病灶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7个病灶中T2明显高信号区出现分隔状、环状极低信号;ADC值约(1.05±0.17)×10-3mm2/s;增强后呈中度-明显强化。14例病灶侵犯周围结构,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腮腺ME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准确判断肿瘤的范围及侵犯的结构,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CTA术前评估颅内窦旁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20层CTA术前评估颅内窦旁脑膜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颅内窦旁脑膜瘤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320层CTA,扫描后数据后处理方法为MPR、VR、MIP,观察及评估肿瘤与周围血管及静脉窦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比较,分析CTA术前诊断与术中所见是否一致。结果 36例中,肿瘤位于上矢状窦旁25例,下矢状窦旁2例,横窦旁4例,直窦旁5例;CT静脉成像(CTV)示13例静脉窦正常,未受肿瘤侵犯,与术中所见一致;CTV示23例静脉窦不同程度受肿瘤侵犯,其中Ⅰ型6例,Ⅱ型10例,Ⅲ型7例,而术中示22例静脉窦受侵,1例未受侵,CTV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7.22%(35/36)。36例中CTA均可以清楚显示脑膜瘤的供血血管,其中颈外动脉供血26例(脑膜中动脉、颞浅动脉、枕后动脉),颈外、颈内动脉共同供血6例,颈内动脉供血4例,CTA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 320层CTA能清楚显示颅内窦旁脑膜瘤与供血动脉及静脉窦的关系,对临床选择最佳手术入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和处理周围血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