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损伤后宜早期干预,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治疗效果。而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是现有技术水平上最为理想的选择。本文就国内现有的应用较多的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的重建术式、不同重建材料及重建固定技术进行总结和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2.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严重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常伴有肱骨头脱位,大、小结节撕脱,肩袖和关节囊撕裂,骨折碎块常累及肱骨头关节面,是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骨折。对于严重粉碎骨折和老年骨质疏松骨折,采用一般保守治疗疗效并不理想,多数学者认为,开放复位内固定是上述类型老年肱骨骨折治疗的主要手段。我科1999年10月~2005年3月外科治疗此类患者19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胫骨下段因血供差,骨折后易于发生骨折不连接,治疗比较困难。作者自1989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30例,经再次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或外固定支架固定均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对其发生骨不连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2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5例皮瓣远端达到跖趾关节,皮瓣面积(6cm×4cm)~(15cm×13cm)。结果21例皮瓣中,16例皮瓣远端在跖趾关节以近者完全成活;5例皮瓣远端达到或者超过跖趾关节者有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2例皮瓣远端小隐静脉与足背静脉吻合者完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其修复创面的最远端可达到跖趾关节。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肱骨头颈部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17例高龄肱骨头颈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0.4(65~78)岁,其中65~70岁10例,70~75岁5例,75岁以上2例。右侧13例,左侧4例,均行人工肱骨头置换。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周伤口拆线,Ⅰ期甲级愈合,无感染病例。术后1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17例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生活自理,无假体松动、脱位、伤口感染及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肱骨头颈部粉碎性骨折能较快地恢复患肩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骨科感染创面病原菌菌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骨科患者感染细菌菌群分布情况,为治疗骨科感染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本科住院患者感染伤口取500份分泌物标本行细菌培养,总结分析感染菌株分布情况。结果送检的500份标本中,培养出细菌248株,其中G+占43.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占12.9%);G-杆菌占52.0%,其中铜绿假单孢菌居首(占10.5%)。感染细菌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9%,G-肠球菌12.5%,铜绿假单孢菌10.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各占9.3%,鲍曼氏不动杆菌8.5%,大肠埃希菌6.9%。结论骨科感染病原菌以G-菌占多数,且有上升趋势,临床应严格监测感染细菌菌群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3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采用胫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34例,评价胫骨锁定加压钢板对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4(53~76)岁。根据AO骨折分型:B2型骨折8例,B3型13例,C1型8例,C2型5例。结果 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2个月。本组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Sanders膝关节评分结果:优26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4.12%。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固定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患肢功能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9.
Y形解剖钢板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Y形解剖钢板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33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髁上15例,髁间18例,均采取肘后正中切口,骨折复位后Y形解剖钢板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按Ailken和Rombeck功能评定标准,优29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3.9%。结论:Y形钢板治疗肱骨远端粉碎形骨折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腕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不稳定型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端均有移位但无明显骨质缺损,均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7例均获随访,平均10(8~12)月,均获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6.4月,腕关节活动范围在106°~128°之间。疗效评价:优11例,良5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对腕舟状骨骨折的加压固定可靠,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对腕关节损伤小,是治疗不稳定腕舟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