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云南省保山市手足口病流行与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统计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云南省保山市2008-2014年的手足口病患者资料;基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随机抽取的患者标本进行毒株筛选和评估。结果 2008-2014年保山市通过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患者总计为15025例,其中重症98例,死亡5例,发病率从2008年的12.5/10万升至2014年的147.2/10万。病例的区域分布提示以隆阳区的病例构成及发病率最高(47.4%,110/10万);病例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峰值出现在夏季前后(4-7月、9-12月),冬春少见;病例大多是5岁以下的儿童(93.9%),相对集中在1岁年龄组(2192.8/10万),儿童病例中以分散居住(85.0%)明显多于托幼机构(10.2%)。抽取1042例病例标本经检测阳性为680例(65.3%):柯萨奇病毒A组16型247例、肠道病毒71型173例、其他肠道病毒189例、混合感染71例。结论 手足口病在云南省保山市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发病的季节、年龄、区域分布和优势毒株型均有较典型的流行特征。提示对重点地区的重点人群亟需加强健康宣教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保山市乙型肝炎(乙肝)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Excel 2007及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开源软件GeoDa 1.8.0软件进行于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SaTScan 9.6软件开展回顾性时间扫描统计,同时运用ArcGIS 10.5软件绘制各乡镇乙肝年均发病率和急性乙肝年均发病率分布图以及发病风险图。  结果  2005-2018年云南省保山市共报告乙肝患者184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2.30/10万。 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年男性农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每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的季节发病高峰。 隆阳区乙肝报告病例数最多且发病率最高,空间自相关提示乙肝发病在乡镇尺度上存在空间聚集性;空间扫描统计量显示空间聚集区位于保山东北地区,空间聚集区以杨柳乡为中心,聚集半径为31.46 km,聚集区覆盖保山市区及周边地区等12个乡镇或街道办,聚集区内的乙肝发病风险(RR)是聚集区外的2.26倍。 急性乙肝发病率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为0.40;急性乙肝发病主要聚集在碧寨乡等保山西南部地区19个乡镇,聚集半径为38.92 km,聚集区内的发病风险是聚集区外的1.82倍。  结论  保山市部分乡镇乙肝和急性乙肝发病率高,且乙肝和急性乙肝发病在乡镇尺度上均存在热点地区,热点地区存在空间分异性。 今后应根据本市乙肝流行特征,深入开展乙肝空间分异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3.
知母有效成分ZMS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M受体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3H-QNB测定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的M受体,得到典型的饱和曲线,培养2至8天内M受体密度稳定在一定水平。培养液中加三碘甲状原氨酸使M受体密度降低,且有剂理依赖关系,同时加知母皂甙元的琥珀酰衍生物S-ZMS,浓度递增至10^-5mol/L以上时,能使降低的M受体密度提高到接近正常水平。S-ZMS单独加于培养液中对M受体无上调或下调作用,对^3H-QNB与心肌M受体的结合也无竞争作用,所以是不同于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云南省保山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伤寒副伤寒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保山市2005—2015年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保山市伤寒副伤寒年均发病率为12.11/10万,以伤寒为主;各年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伤寒=314.907,P<0.05;χ2副伤寒=249.316,P<0.05;χ2伤寒/副伤寒=249.316,P<0.05),2014年以后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下降,各发病率均以2015年最低;各月均有病例报告,7—9月为发病高峰;五县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施甸县、龙陵县、隆阳区、腾冲县、昌宁县(χ2伤寒=1 375.149, P<0.05;χ2副伤寒=431.417,P<0.05;χ2伤寒/副伤寒=249.316,P<0.05);发病居前三位的职业为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分别占总发病的53.95%、21.69%、12.60%;男∶女=1∶1.05;5~10岁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最高。结论 2014年后保山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降低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对农民、学生、散居儿童以及高发县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 2011-2016 年保山市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保山市水痘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 2011-2016 年保山市水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共报告水痘病例5724 例,年平均发病率37.49/10 万,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χ2趋势=63.733,P<0.001)。所辖 5个县(市、区)均有水痘病例报告,发病率前 3 位为腾冲市、施甸县和隆阳区。全年每月均有病例发生,呈双峰分布,峰值为4-7月和 10-1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4~10岁间,占全部病例数的 55.17% ,男女性别比为 1.13[DK]∶1。农村发病数高于城市。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其中学生病例数最多,占全部病例数的56.81% 。期间无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结论 保山市水痘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发病率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建议适时调整免疫规划策略,特别是针对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的学生和学龄儿童加强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保山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流行规律,为制定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保山市2008—2013年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3年保山市共报告11 268例手足口病,其中重症病例86例(0.76%),死亡病例5例(0.04%)。总发病率为524.99/10万,发病率从2008年的12.49/10万上升至2012年的153.06/10万。5岁以下幼儿占93.46%(10 531/11 268),男女性别比为1.66∶1,隆阳区发病数占43.26%(4 875/11 268),发病高峰在4—7月,散居儿童发病占84.91%(9 568/11 268);病原学检测:Cox A16病毒数占37.75%(114/302),EV71病毒数占33.11%(100/302)。结论保山市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和季节性特征,且EV71病毒与Cox A16病毒交替为主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一起肠道病毒型脑炎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为及时、有效防控肠道病毒脑炎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发病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暴发原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2014年4月 14日-6月23日保山市施甸县酒房乡发生肠道病毒脑炎病例89 例,病例主要分布在酒房乡8个行政村,男女比例为1.02:1 (45/44),最小发病年龄为8个月, 最大年龄35 岁, 以4~15岁年龄组发病最多, 占62.92%。病例以学生为主,共45例,占总发病数的50.56%;“与患者密切接触”、“与患者共同就餐”、“经常食用未经加热的食物”、“经常饮用生水”、“和别人共用杯、瓢” 等是暴发危险因素。 20份粪便标本12株埃可9型肠道病毒分离阳性。结论 本次为保山市首起埃可9型肠道病毒脑炎掺杂少量乙脑患者的暴发疫情。村民主要饮用水源为未消毒的山箐水,而村民和学生不良饮水卫生(饮用水未经消毒、经常饮用生水、共用杯瓢饮水)和食品卫生习惯(经常食用未经加热的食物、与患者共同就餐)导致疫情的发生。今后应加强乡镇以及学校的三管一灭工作,指导相应部门做好饮用水、粪便、餐具消毒以及加强健康教育使村民和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单光子吸收法(SPA)观察了24例糖尿病(DM)患者的骨矿面密度(BMD)和血清骨钙素(BGP)。其结果显示两者间呈直线正相关(r=0.837)。同时证明,SPA法对于DM所致骨质减少、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临床价值,若与BGP测定相结合,对其早期诊断和提高诊断准确性则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GAVI项目对降低乙肝发病率的效果.方法 对2004-2011年项目实施前后保山市乙肝疫苗接种和人群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项目实施后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不断提高,1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逐年下降,2011年最低(5.68/10万);5~14岁儿童发病率与3针全程接种率呈负相关;2004-2011年报告发病数、发病率均比2001-2003年高;总体上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学生发病构成比下降明显,排序逐年靠后.结论 GAVI项目对目标人群防控效果显著.应开展健康教育,让乙肝疫苗惠及15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2009年保山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国卫生部下发的调查问卷对2009年保山市甲型H1N1流感各暴发点的所有病例进行面对面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这些流感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年9月12日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至12月31日,保山市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68例,重症病例2例,无死亡病例。最初的病例可能为输人性病例感染所致。研究期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以12月最多,共报告36例,占52.9%;地区分布以隆阳区最多,共52例,占76.5%;发病人群分布以学生为主,共56例,占82.35%,5~19岁年龄组55例,占80.88%,男女性别比为1.43:1。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81%)、咳嗽(45%)、咽痛(30%)、畏寒(30%)、肌肉酸痛(27%),其它症状主要涉及头疼、乏力、鼻塞、流涕。结论保山市首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为输入性病例感染所致,高发于青少年学生,今后应抓好学校内的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