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因子-κB(NF-κB)是研究最为广泛的转录因子之一,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细胞的生长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NF-κB活化后可通过诱发局部动脉血管壁慢性炎症反应的形成,导致血管壁的破坏,从而诱导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就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颅内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1例60岁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初始服用甲泼尼龙40mg,1次/d,用甲泼尼龙治疗45d后加用吗替麦考酚酯0.75g,2次/d,用药38d后出现发热、胸闷、低氧血症。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双肺野呈磨玻璃样。给予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钠和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实验室检测示CD4+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为103/mm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出伊氏肺孢子菌,确诊为肺孢子虫肺炎。遂将吗替麦考酚酯减量至0.5g,并给予卡泊芬净50mg/d,联磺甲氧苄胺2片,4次/d,用药第5天患者胸闷、呼吸困难好转。  相似文献   
3.
前交通动脉瘤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影响因素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52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治疗、随访资料。所有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42例,其中左侧优势31例,右侧优势11例。微创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夹闭动脉瘤48例,瘤囊包裹术4例,术中应用血管临时阻断技术15例。结果术后随访4月~1.5年,优良37例,轻残1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关系。翼点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Hunt-HessⅠ~Ⅲ级的前交通动脉瘤应早期手术。夹闭动脉瘤前充分分离、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Heubner回返动脉、穿支动脉的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肾脏作为一个结外器官出现淋巴瘤是十分罕见的,原发的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文献中已有报道,本病例报道的原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疾病,未发现其他器官及淋巴结受累,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因发现肾功能异常伴夜尿增多2年就诊。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明确,既往高血压病史13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从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的角度探索脑动静脉畸形(AVM)直径与载脂蛋白E基因(APOE)启动子亚型-219 G/T、-427 T/C和-491 A/T之间的关系。方法行颅脑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AVM病变,同时取患者静脉血液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来检测APOE启动子基因型,并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纳入137例AVM的患者,其中51例患者AVM直径3 cm,携带-491 A的患者AVM直径3 cm的比例显著高于携带-491 T的患者,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491 A是AVM大于3 cm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内大于3 cm的AVM的发病可能与患者携带有APOE启动子-491 A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压疮早期引起的线粒体损伤情况及其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对照组(control组)大鼠不施压;实验组用特制压力装置对股薄肌处施压(170 mm Hg)2 h,放松0.5 h为一个循环(1C),根据施压循环不同又分为3C、6C、9C和12C组。HE染色法观察受压肌肉组织的病变;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在受压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肌纤维和线粒体等超微结构。结果各实验组随着受压循环的增加出现病理损伤并逐渐加重;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中Bcl-2的表达均有显著增加(P<0.05),于3C组达到高峰,随后下降;随着受压循环的增加Bax的表达逐渐增多(P<0.05),于12C组达到高峰;各实验组随着受压循环的增加肌纤维出现排列紊乱和溶解断裂,线粒体嵴消失及空泡变性等逐渐加重的病理损伤。结论大鼠压疮早期发生了线粒体损伤并诱导了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何宗泽  李冀军 《河南中医》2014,(12):2466-246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采用金水宝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 ALB、血2-MG、尿2-MG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锁孔入路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异常肌反应(AMR)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联合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8例HFS患者作为监测组,行术中AMR和BAEP监测;同时设对照组48例,无电生理监测;对两组术后有效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监测组患者术后近期有效率为90.51%(143/158),远期达到95.57%(151/158),对照组术后近期有效率为79.17%(38/48),远期87.50%(42/48);两组患者术后近期,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监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7%(14/158)明显低于对照组25.0%(12/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孔入路MVD是目前治疗HFS确切有效的方法 ,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鉴别责任血管、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锁孔入路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神经内镜和多模态影像技术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30例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MVD治疗HFS患者的临床、影像、手术资料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3D-TOF-MRA)检查,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判别责任血管垫入隔片,同时置入神经内镜行多角度观察面神经全程及其周围血管,观察确认垫片位置。结果本组130例HFS患者术后痊愈122例(93.8%),3例(2.3%)明显缓解,3例(2.3%)部分缓解,2例(1.5%)无效,总有效率96.2%。治疗有效的1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2例复发,复发率1.5%。结论内镜辅助锁孔入路MVD是治疗HFS非常有效的方法,术前使用多模态3D-TOF-MRA能判断责任血管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内镜有助于鉴别责任血管、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