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中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重症中暑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收治的48例重症中暑的成年患者分为LMWH治疗组(A组)24例和对照组(B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中暑治疗,A组除常规ICU中暑治疗外,入院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00IU/kg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7d.比较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变化;住ICU的时间、住院时间、最终转归.结果:A组PT,APTT,PLT明显改善,B组PT,APTT,PLT改善不明显;A组住ICU的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A组好转率(75.0%)明显高于B组(58.3%).结论:LMWH治疗可显著改善重症中暑患者的凝血指标,减少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且无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戊乙奎醚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戊乙奎醚在重症有机磷中毒(OPP)伴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重症OPP伴CNS损害患者资料.其中,31例以戊乙奎醚治疗(P组),35例采用传统阿托品治疗(C组),比较两组患者CNS中毒症状持续时间、胆碱酯酶活力(ChE)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 与C组比较,P组CNS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缩短[(9.28±3.69)h vs.(21.35±11.68)h](P<0.01),毒蕈碱样症状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0.58±0.45)h vs.(4.05±3.68)h](P<0.01),中毒后72 h的ChE活力明显升高[(72.67±35.04)%vs.(40.17±23.43)%](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愈率高(P<0.01).结论 戊乙奎醚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较阿托品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血浆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24例脓毒症及27例非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者的PCT动态监测,比较两组PCT水平.结果 入院8小时内两组患者PC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24小时后,脓毒症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SIRS组(P<0.05).以PCT值2μg/L为临界值,诊断早期脓毒症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5.2%,准确性为80.4%.结论 PCT可以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网络云班课APP在提升急诊护理人员急救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急诊科15名新进护士作为研究组,实施网络云班课APP培训。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急诊科14名新进护士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带教培训。比较两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成绩,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对两种培训方式培训效果认同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护理人员在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加强协作学习意识、强化技能操作能力、巩固、强化理论知识、喜欢云班课培训方式等方面认可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急诊护理培训中应用网络云班课APP进行移动培训,可满足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调动急诊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其对急诊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理解领悟程度,整体提升急诊护理人员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5.
何喜军  石源 《海南医学》2013,24(8):1180-1182
脑钠肽(BNP)作为重要的心脏标志物在调节血管张力、体液平衡及心血管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心室壁张力及压力负荷过重等均能刺激BNP的合成、分泌、释放,其水平能反映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严重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伴心功能不全或衰竭,BNP能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评价。本文就近年来BNP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级联动急救网络在农村三级高血压患者急救中的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正式启动现有三级医疗基础之上建立的三级联动急救流程,选用2009~2011年农村三级高血压急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分别与2009年组患者相比,2010、2011年组患者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P<0.05);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住院天数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三级急救网络执行极大推进农村急救的进步,该网络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乳酸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08月至2012年5月6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和去甲肾上腺素0.05~0.5ug·kg^-1·min^-1,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滴,1次/d,观察治疗前、治疗12、24h血乳酸和CIM+/CD8+比值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乳酸值明显较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h后,治疗组血乳酸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24h后,治疗组CD4+/CD8+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乳酸浓度,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中暑的疗效及对最终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56例重症中暑的成年患者分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ICU常规中暑治疗,治疗组除ICU常规中暑治疗外,入院后给予乌司他丁,200 kU,静脉注射,6 h 1次,连用6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肌酐等指标变化及住ICU的时间、最终转归.[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IRS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肌酐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且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ICU的时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控制重症中暑患者SIRS的进展,改善各受损脏器的功能,减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何喜军  石源  尹卓伟  徐佳宁  赵海 《医学综述》2012,18(23):4054-4055,4058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6例感染性休克伴有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2.0 mmol/L)的患者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50例),比较两组动脉血乳酸监测指标(动态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乳酸持续升高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死亡组入ICU后0、6、24和48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6 h乳酸清除率≥10%时病死率明显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态动脉血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