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在校生群体压力水平,为高校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某综合性大学1 301名在校大学生开展压力感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总体压力水平得分为1.60±0.49,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在健康、适应、恋爱、自卑等不同压力来源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总体压力水平得分无明显差异,但是大三学生表现出在择业压力方面明显的焦虑感(F=9.186,P<0.001)。另外,非独生子女总体压力感较独生子女高;来源于农村的大学生总体压力水平高于城市大学生;随着父母文化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压力变小;忽视冷漠型的教育方式,心理压力水平最高,而民主权威型的教育方式,心理压力水平最低。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性别、家庭教育方式、生源地、父母文化水平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关。结论:在校大学生压力得分总体偏低,不同特征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应根据其压力感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缓解大学生压力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后毛细血管襻(FCL)的变化。方法检测20例26个移植到手部的皮瓣,分别于移植后6、12、24h、3、5、7、14d观察皮瓣FCL的状况,并与皮瓣供区对应的健侧对比。结果皮瓣移植术后无血管危象的病例,术后瓣内FCL与健侧相应部位皮肤的FCL数量、宽度基本一致(P>0.05);术后出现静脉回流不足的病例,可于术后48h内观察到大量FCL,密度较健侧明显增多、宽大(P<0.05),阻断近端动脉后,FCL数目无明显变化,但襻的形态明显变小、变短;皮瓣发生动脉危象者,皮瓣内FCL消失,阻断近端静脉时,可见皮瓣内FCL缓慢出现,但密度、宽度较健侧明显小(P<0.01)。结论皮瓣FCL的检测是观察皮瓣术后血循环变化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七氟烷与氯胺酮比较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VIP、CBMdisc、Ongoing Controlled Trial、会议论文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1年4月),查找七氟烷用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臂丛部分损伤后再将同侧C7切除模型,观察臂丛神经上干或下干单独存在时,臂丛C7神经主要支配肌背阔肌和肱三头肌的电生理改变.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6在深圳市福田区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4组,切除臂丛神经上干组(切除上干组),切除臂丛神经下干组(切除下干组),切除臂丛神经上中干组(切除上中干组),切除臂丛神经中下干组(切除中下干组),每组10只.术后2周、2个月分别检测C7主要支配的肱三头肌和背阔肌电生理状况,以健侧肢体作对照.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肱三头肌动作电位波幅恢复率术后2周切除下干组、切除上中干组、切除中下干组均低于健侧(P<0.05);术后2个月均可恢复到健侧水平(P>0.05).②背阔肌动作电位波幅术后2周切除上中干组、切除中下干组均低于健侧(P<0.05);术后2个月均可恢复到健侧水平(P>0.05).③肱三头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延迟率术后2周切除上干组、切除下干组、切除上中干组、切除中下干组均高于健侧(P>0.05).④背阔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延迟率术后2周切除上中干组、切除中下干组均高于健侧(P<0.05);术后2个月均可恢复到健侧水平(P>0.05).结论各肌肉动作电位最大波幅在术后2周均明显下降,但术后2个月,各靶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说明背阔肌与肱三头肌失去主要支配神经后,功能虽会明显下降,但经过代偿,由上干或下干单独支配,可以使C7主要支配的背阔肌、肱三头肌动作电位波幅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B(CTSB)下调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脓毒症组(n=15)及脓毒症+组织蛋白酶B抑制剂CA-074组(脓毒症+CA-074组,n=9).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除...  相似文献   
6.
大鼠颈7神经根及其束支运动纤维含量与分布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大鼠C7神经根各束支运动纤维含量及其功能定位,为临床选择神经供体提供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显微解剖方法将大鼠C7及其所属束支、上肢各神经终支分离,测量各束支截面积及计数运动纤维含量。结果大鼠C7神经根前股发出一定数量的运动纤维到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总量约207根,但在C7前股定位不明确;后股发出相应的运动纤维束支到桡神经、腋神经与胸背神经,总量约323根,这些束支在C7后股的定位较明确。C7神经根所支配的范围很广,其中以C7后股发出的胸背神经束支支配的背阔肌占比例最大(运动纤维含量〉50%)。结论大鼠C7神经根前、后股束支、运动纤维分布与人类相似,是研究C7神经根选择性移位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臂丛部分损伤后再将同侧C7切除模型.观察臂丛神经上干或下干单独存在时,臂丛C7神经主要支配肌背阔肌和肱三头肌的电生理改变。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6在深圳市福田区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4组,切除臂丛神经上干组(切除上干组),切除臂丛神经下干组(切除下干组),切除臂丛神经上中干组(切除上中干组),切除臂丛神经中下干组(切除中下干组),每组10只。术后2周、2个月分别检测C7主要支配的肱三头肌和背阔肌电生理状况,以健侧肢体作对照。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肱三头肌动作电位波幅恢复率:术后2周切除下干组、切除上中干组、切除中下干组均低于健侧(P〈0.05);术后2个月均可恢复到健侧水平(P〉0.05)。②背阔肌动作电位波幅:术后2周切除上中干组、切除中下干组均低于健侧(P〈0.05);术后2个月均可恢复到健侧水平(P〉0.05)。③肱三头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延迟率:术后2周切除上干组、切除下干组、切除上中干组、切除中下干组均高于健侧(P〉0.05)。④背阔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延迟率:术后2周切除上中干组、切除中下干组均高于健侧(P〈0.05);术后2个月均可恢复到健侧水平(P〉0.05)。结论:各肌肉动作电位最大波幅在术后2周均明显下降,但术后2个月,各靶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说明背阔肌与肱三头肌失去主要支配神经后,功能虽会明显下降.但经过代偿,由上干或下干单独支配,可以使C7主要支配的背阔肌、肱三头肌动作电位波幅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药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用药规律,为今后的实验科研设计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收集中药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随机与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25篇文献进入研究,共计2 802人,Meta分析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Z=7.79,P<0.00001),且副作用较小;另分析用药情况得知,燥湿健脾类中药在本病治疗中使用频率最高,温中散寒、行气化滞、利水渗湿、涩肠止泻之品药亦有较高的使用频率。结论:中药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中药配伍体现了治法上主要采用益气健脾、渗湿化滞法,而病程较长者,常采用温肾健脾、涩肠止泻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NIC)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搜索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VIP、CNKI、CBMdisc、会议论文、Ongoing Controlled Trial 等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09 年10 月,NIC 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0 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15 个研究,合计1 331 例患者。12 个研究结果显示,NIC 组的疗效是传统治疗组的6.72 倍;多项研究结果发现,NIC 组患者的一年以上生存率高于传统治疗组;同时,NIC 组治疗的不良反应低于传统治疗组。 结论 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NIC 在疗效方面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同时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为当前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手段,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是多种放化疗方案并存的状况,因此,进行更高质量更有针对性的临床研究,提供NIC 与各种传统放化疗方案相互对比的重要数据,是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60例(68指)断指移(再)植病人分别于术后6、12、24 h,3、5、7、14 d,以及发现血管危象立即观察手指甲襞毛细血管袢(NFC)的状况.结果术后未发生血管危象的47例(55指)中,术后3 d内未观察到NFC;发生静脉危象的11例均于术后12 h内观察到NFC;发生动脉危象的2例则始终未观察到NFC.提示NFC检测是观察指移(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一种较敏感、客观、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