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人体下肢肌肉功能的数学模型并编写相应的计算机软件,为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下肢各肌肉力学描述及评估提供快速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利用现有的国人下肢肌肉附着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及其与体表骨性形态学参数的回归方程等相关研究成果,利用VisualC++6.0平台,编写下肢肌肉功能评定软件。结果软件系统可输出任意模拟姿态或实际运动过程中的下肢肌肉功能参数。结论本研究成果可从肌肉动力学层面来指导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提高运动成绩,也可应用于相关医学领域。  相似文献   
2.
张强  伍勰 《中国临床康复》2013,(17):3164-3173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严重的挑战着人体健康以及运动能力,对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有助于探究和预防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目的: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的生物力学因素进行阐述,探讨损伤的研究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的新进展.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1979至2011年相关文献,在英文标题和摘要中以“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injury”和“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biomechanics”等关键词检索,中文文献检索以“逆向动力学”为关键词,选择内容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落地与损伤的关系、损伤的预防等相关的文献.共纳入文献67篇.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的因素较为复杂,且各种因素相互交错.对不同损伤因素的影响程度的研究较为有限.但是损伤的生物力学因素可以较为直观的解释运动中损伤的原理机制.因而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为揭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本质原理和损伤的预防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应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对预防损伤尤其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 8名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补充爱维治后心境状态、皮电、皮温、肌力等心理生理指标进行了测试 ,结果显示 ,爱维治可以提高服用者的觉醒度 ,可以增加服用者的“精力” ,从而可降低疲劳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否对患者跑台运动过程中步态运动学及足底压力分布产生影响.方法 共选取1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AIS组,同时选取18例脊柱发育正常的同龄青少年纳入正常组.采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及足底压力鞋垫系统采集2组对象在不同跑台速度(包括6 km/h、8 km/h及10km/h)下的步态运动学及足底压力分布数据.结果 AIS患者在三种速度跑台运动中,其两侧下肢关节在矢状面内的运动及躯干在额状面及横截面内的运动均未出现左右不对称现象.与正常组不同,AIS组患者在运动中其足底压力表现出双侧不平衡现象,以主弯凹侧下肢支撑时的足底最大压力[以6 km/h运动时为(0.128±0.01) N/cm2·kg,以8 km/h运动时为(0.168±0.02)N/cm2·kg,以10 km/h运动时为(0.190±0.03) N/cm2·kg]明显高于以主弯凸侧下肢支撑时的足底最大压力[以6 km/h运动时为(0.115±0.01) N/cm2·kg,以8 km/h运动时为(0.152±0.02) N/cm2·kg,以10 km/h运动时为(0.181±0.03)N/cm2·kg](P<0.05).结论 与步态运动学指标比较,足底压力指标对于评估AIS患者运动对称性具有更佳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 IS )患者躯干侧屈肌群力量素质状况及其与侧弯方向的关系,指导A IS患者躯干肌肉力量康复训练。方法:选取18例青少年A IS患者纳入实验组,同时选取18例脊柱发育正常的同龄青少年纳入对照组,采用拉力传感器采集患者躯干在额状面内0°和30°侧屈时侧屈肌群力量数据。结果:两个躯干侧屈角度下实验组躯干侧屈肌群力量主弯侧与主弯对侧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主弯侧:0°(5.0±0.9) N/kg ,30°(5.0±0.8)N/kg ;主弯对侧:0°(5.9±1.0) N/kg ,30°(5.7±1.2) N/kg)],但明显小于对照组[0°(7.4±0.1) N/kg ,30°(6.5±0.1) N/kg]。结论:AIS 患者躯干侧屈肌群力量弱于正常人,但与侧弯方向无关。应根据患者躯干侧屈肌群力量状况,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提高和平衡躯干肌肉力量,进而提高A IS患者身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长期书法练习对老年人上肢本体感觉功能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影响。 方法 招募长期书法练习老年对象25例纳入书法组,匹配同龄无书法练习经历者25例纳入对照组。分别采用动态方位辨别仪及自制手眼协调测试仪对2组受试者优势侧上肢本体感觉及手眼协调能力进行测试,采集并分析对比反映上肢本体感觉及手眼协调能力的指标,包括动觉定位偏差和手眼协调稳定性偏差。 结果 书法组与对照组的动觉定位偏差值分别为(6.3±2.5)°和(7.2±3.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书法组与对照组的手眼协调稳定性偏差值分别为(1.9±1.2)次和(3.2±2.1)次,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期书法练习对老年人上肢手眼协调能力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对老年人上肢本体感觉功能的改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异常步态的生物力学研究目前尚不多见,且缺乏步态的足底压力特征结果报道.目的:分析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常速行走的步态运动学及足底压力分布特征.方法:利用VICON红外光点捕获系统,采集10名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及10名正常儿童裸足常速行走的三维运动学数据,并利用Medilogic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记录支撑足的足底压力分布数据.结果与结论: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组行走时的步长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而步宽和重心摇晃幅度则大于正常对照组;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组步态的双支撑期所占的周期比例大于正常对照组,摆动末期所占的周期比例则小于正常对照组;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组髋关节最大伸角小于正常对照组,髋关节最大屈角大于正常对照组,摆动相最大膝屈角小于正常对照组,着地时踝关节跖屈角大于正常对照组;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组在行走过程中最大足底压力小于正常对照组,最大压力的分布向足前区外侧偏移.结果表明,步态周期时间百分比可作为杜氏型肌营养不良患儿行走能力的评价指标,杜氏型肌营养不良患儿在常速行走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非正常的步态特征可能归因于下肢各关节伸肌群力量不足,部分患儿踝关节呈明显的马蹄足内翻也是造成步态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肌肉协同理论从运动控制模式切入,关注神经控制功能的异常变化。本文介绍肌肉协同理论,脑瘫患者肌肉协同与病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脑瘫评估和康复中的应用,评价该方法在脑瘫中的优势、效果和意义。今后需继续探究神经控制肌肉模式的更多细节。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研究不同吞咽任务态前额叶皮质激活情况。方法:纳入19例健康成人受试,在fNIRS采集过程中执行经注射器小口吞咽及经吸管连续吞咽任务,分析不同吞咽任务态前额叶皮质激活模式的差异。结果:在执行小口吞咽任务态,前额叶中显著激活的亚区为双侧的腹外侧前额叶皮层(ventrolateral prefrontal,VLPFC);执行连续吞咽任务态,前额叶中显著激活的亚区为右侧腹外侧前额叶皮层、双侧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及双侧的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OFC),其中右侧额极区(frontopolar prefrontal cortex,FPC)激活呈边缘化显著。经配对t检验发现,连续吞咽任务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及右侧额极区(FPC)中的激活程度明显高于小口吞咽任务(P<0.05)。结论:fNIRS可应用于吞咽相关的脑功能研究。前额叶参与吞咽过程,并且以接近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