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治疗小儿颜面部血管瘤的效果,减少全身并发症及治疗部位的瘢痕和色素沉着。方法采用小剂量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具体方法:8mg平阳霉素用3ml生理盐水稀释备用,用量按0.5~1ml稀释液/cm2瘤体面积行瘤内注射,间隔1~2周重复用药,总次数不超过6次。结果96例患儿经6月~1年随访治愈率100%。仅3例低热,1例注射第2针后第1天局部红肿,经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该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尤其适合颜面部中小面积的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误诊四例张强,任振玉1987年7月~1990年4月,我院外科门诊曾误诊川崎病4例。川崎病患儿往往因高热、颈部淋巴结肿痛,或腹痛、四肢指趾肿痛等症状首先就诊于外科门诊。由于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只以部分酷似外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作诊断依据,故常考虑为急...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8年4月~1990年10月收治巨结肠根治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闸门综合征6例,经处理后均治愈。1 临床资料.年龄8月~6岁,5例为改良Duhamel术式,1例为Rebin术后。1例系本院行改良DuhamelIkeda术后同时行回肠末端造瘘后2个月,再入院拟行回肠关瘘,肛门指检发现吻合口狭窄,患儿情况良好;另5例均系在外院作巨结肠根治术后2月到3年不等,入院时均有排便困难、腹胀,并重度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4例入院后检查,吻合口有急性炎症,指套上有  相似文献   
4.
自1995年1月至1997年6月对41例新生儿和婴幼儿行肠造瘘。作者认为,肠造瘘术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可延长根治手术年龄,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对已发生吻合口瘘患儿能尽快改善全身感染中毒情况,恢复饮食,为下一步治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对术中已发现有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时,预防性肠造瘘往往是明智的选择。作者对不同肠造瘘指征和注意事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7年11月至1991年6月在多种手术中应用西安化工研究所研制的快速医用粘合剂——ZT胶(以下简称ZT胶)粘合皮肤切口共计1263人次。其中1259人次切口甲级愈合。自1990年1月至1991年6月使用澳大利亚速奇国际供应公司生产的速奇伤口粘合胶带(以下简称胶带)胶合皮肤切口共计150人次。获得良好效果。 1 一般资料 两组所施手术有面部血管瘤切除、甲状舌管囊肿切除、颈部囊状水瘤切除、巨脾切除、腹部巨大肿块切除、肾盂切开取石、阑尾切除,疝囊高位结扎、包皮环切、清创术等。  相似文献   
6.
Peters—Womack于1961年报道采用脾切除并胃周动脉结扎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收到良好效果。我院1963~1981年采用改良Peters—Womack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125例,其中有出血史者61例,无出血史者64例。术后随访到106例(出血组56例,无出血组50例),随访时间为术后1~17年。现就随访结果,对本术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例1:颜××,男,45岁。住院号160538。因上腹部隐痛7个月,进行性黄疸两个月,解陶土色大便和一次黑色大便,体重显著减轻,于1979年12月28日入院.1963年曾患肝炎,1965年复发过,但无黄疸史。体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触及肝在右肋缘下2厘米,剑突下3厘米,质中等,无腹水征,胆囊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4克,白细胞1380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76%,淋巴细胞20%,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88年6月~12月收治有外科并发症小儿肠结核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入院年龄为6月~3(1/2)岁。临床均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及慢性腹泻,1例大便带脓血及里急后重。入院前均误诊为“消化不良、菌痢”。1例为小肠结核并多发肠穿  相似文献   
9.
碘伏溶液冲洗加湿敷治疗小儿颜面部脓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临床上治疗小儿颜面部脓肿常规采用切开排脓换药.由于切开排脓损伤大,换药时出血多、疼痛剧烈,病程长,伤口愈合慢,给患儿造成很大的痛苦和恐惧,且愈合后颜面部留有瘢痕,家长心理难以接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院采用0.5%碘伏溶液冲洗加湿敷治疗小儿颜面部脓肿,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先天性膈疝20例诊疗体会湖南省儿童医院刘建新*任振玉汪大绩小儿先天性膈疝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常有误诊的报道[1~3]。我院自1989年2月至1993年2月共收治2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年龄4月至6.5岁,平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