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林雪  贾慧军  张晖  任会丽  刘文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2):1361-1365
搜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经菌种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并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的99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肺内病灶部位、数量、形态、大小、密度、边界、分布及淋巴结的CT征象;评估99例NTM肺病患者治疗前后HRCT的表现。HRCT检查表现为斑点片状渗出、实变93例,支气管扩张78例,空洞60例,纤维条索状影59例,结节状影58例,树芽征55例,磨玻璃样影46例,淋巴结肿大45例,胸膜增厚18例,胸腔积液9例,病变通常以多种形态混杂存在。91例NTM肺病患者经克拉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及阿米卡星治疗6~18个月后CT复查,显示病灶均减少;8例患者经HRCT精准定位后行患侧肺叶切除术,术后肺部病灶明显减少,但均出现术侧胸膜肥厚粘连。胸部HRCT对NTM肺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肺病与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并发支气管扩张患者CT征象的差异,提高对两种疾病并发支气管扩张的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 搜集2017年1—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并经临床确诊的25例并发支气管扩张的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患者(简称“A组”)和26例并发支气管扩张的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简称“B组”),两组患者均为初诊或未经抗结核和抗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治疗。对两组患者的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就两组患者支气管扩张(CT分型、分布)、肺内病灶的形态(微结节、树芽征、结节、实变等)、伴发空洞(类型、分布)的CT征象特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B组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左肺下叶微结节、肺体积收缩的比率分别为57.69%(15/26)、84.62%(22/26)、61.54%(16/26),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28.00%(7/25)、56.00%(14/25)、32.00%(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58、5.03、4.46,P值分别为0.032、0.025、0.035)。A组柱状型支气管扩张占52.00%(13/25),高于B组(15.38%,4/26);B组囊状型支气管扩张占50.00%(13/26),高于A组(16.00%,4/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7.69、6.63,P值分别为0.006、0.010)。结论 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CT表现中,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左肺下叶微结节、肺体积收缩的发生率高于MAC肺病患者;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多并发囊状型支气管扩张,而MAC肺病多并发柱状型支气管扩张,以上特征性CT征象有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结核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经肝穿病理证实的28例肝结核的CT表现,男性18例,女性10例。结果:CT表现;(1)粟粒型肝结核23,粟粒结节大小为0.6cm~2.0cm。(2)结节型肝结核4例,结节大小直径多在2cm以上。(3)结核性胆管炎1例。结论:肝结核的CT表现多数为非特异性,影像诊断困难,及时行手术、肝穿病理学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CT扫描诊断和鉴别诊断小儿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60例年龄1个月至12岁的肺结核患儿(简称“肺结核组”),以及包括细菌性肺炎42例、支原体肺炎20例、真菌性肺炎10例在内的72例年龄1~12岁的肺感染性疾病患儿(简称“肺炎组”)的CT扫描资料,分析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率、解剖学部位(纵隔、肺门、腋窝)分布及CT平扫密度、CT增强扫描强化特征,并对各种CT所见影像学征象的显示率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肺结核组98.33%(59/60)的患者CT扫描显示淋巴结有肿大,显著高于肺炎组患者的41.67%(3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5,P<0.05);就解剖部位而言,肺结核组中分别有90.00%(54/60)、61.67%(37/60)、48.33%(29/60)的患者在纵隔、肺门和腋窝见有淋巴结肿大,均显著高于肺炎组患儿[22.22%(16/72)、12.50%(9/72)、15.28%(1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36、34.85、16.93,P值均<0.05).就CT平扫所见,52.54%(31/59)、42.37%(25/59)、5.08%(3/59)的结核组患几分别显示均匀、钙化、坏死密度影像,而肺炎患儿则分别为80.00%(24/30)、16.67%(5/30)和3.33%(1/30);均匀密度影像肺炎组患儿显著高于肺结核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5,P<0.05);钙化密度影像则恰恰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7,P<0.05).在8例肺结核组患儿CT增强扫描中,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影分别占12.50%(1/8)和87.50%(7/8),12例肺炎患儿则分别为83.33%(10/12)和16.67(2/12).结论 淋巴结肿大的CT平扫解剖学部位、密度和CT增强强化等影像特征有助于小儿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肝结核的CT表现,探讨CT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病理分析证实研究的30例肝结核病的CT表现及诊断. 结果 30例肝结核病笔者认为分为粟粒型肝结核、局灶型肝结核、结核性胆管炎3种类型比较合理.结论 粟粒型肝结核的CT表现多数为非特异性,影像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节型肝结核"中心粉末状"该型及结核瘤型肝脓肿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CT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评价CT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符合率。方法60例经病理证实结核性腹膜炎病例均使用Toshibal6层螺旋CT扫描,回顾性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解剖特点可以分为渗出型(29例)、粘连型(21例)、干酪型(7例)、混合型(3例),以前两型为多见。渗出型主要表现是腹腔积液,粘连型则腹膜增厚粘连,干酷型为分房状肿块并增强扫描时肿块环形强化.混合型则为上述两种或三种类型的综合表现,所有类型均可伴有以下一至多种征象: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肠壁增厚、网膜及肠系膜增厚、肠梗阻、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等。结论病理分型与CT增强表现是对应的,CT检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以及明确病灶范围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肺结核瘤的常见及典型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78例单发、多发肺结核瘤的CT资料。结果:90%病例肺结核瘤均为直径小于3cm的类圆形结节,85%结节周围见卫星灶,结节数≥2枚的病例数为15%,大部分结节呈边缘清晰光滑的类球形,小部分有浅分叶或稀疏长毛刺,结节大部分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30%结节邻近胸膜有增厚黏连征像,30%出现钙化,10枚无钙化结节出现硬化边。结论:肺结核瘤的多数平扫表现为边缘光滑周围有卫星灶的类球形结节,增强检查强化不明显,与DR及10mm层厚CT扫描相比,薄层扫描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扫描所见的边缘硬化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柱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脊柱NTM病)的CT表现特征,以期提高对脊柱NTM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21例脊柱NTM病患者(研究组:广州市胸科医院11例,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10例),同时收集同期经实验室菌种鉴定确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脊柱结核患者289例,选取同性别、同年龄患者53例(对照组:广州市胸科医院39例,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14例)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CT扫描征象的对比,分析脊柱NTM病的CT表现特征。结果 研究组病灶累及椎体≥3节、呈多节(≥2节)椎体多形态破坏并存且不累及椎间盘、成骨性骨质破坏的发生率分别为76.19%(16/21)、52.38%(11/21)、57.14%(12/21),对照组分别为43.40%(23/53)、7.55%(4/53)、9.43%(5/5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6.489、16.035、16.744,P值分别为0.011、<0.001、<0.001)。研究组骨质破坏区内死骨、椎体塌陷后突、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硬膜和脊髓受压或受侵的发生率分别为42.86%(9/21)、9.52%(2/21)、38.10%(8/21)、33.33%(7/21)、33.33%(7/21),对照组分别为77.36%(41/53)、49.06%(26/53)、79.25%(42/53)、81.13%(43/53)、75.47%(40/5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8.170、9.994、11.622、15.681、11.524,P值分别为0.004、0.002、0.001、<0.001、0.001)。结论 脊柱NTM病患者CT扫描更易看到病灶累及椎体≥3节、成骨性骨质破坏、多节椎体多形态骨质破坏并存且不累及椎间盘;与脊柱结核患者CT扫描不同,可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耐药肺结核伴空洞患者的CT表现特征,以期提高对耐药肺结核伴空洞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确诊的56例耐药肺结核伴空洞患者(A组),同时收集同期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敏感肺结核伴空洞患者56例(B组)进行对比分析,匹配原则为性别相同、年龄±2岁。通过对两组患者CT扫描征象的对比,分析耐药肺结核伴空洞的CT表现特征。结果 A组空洞数量≥3个、空洞在肺叶分布≥3叶的检出率分别为55.36%(31/56)、46.43%(26/56),B组分别为32.14%(18/56)、26.79%(15/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132、4.655,P值分别为0.013、0.031)。A组厚壁空洞、毁损肺的检出率分别为61.44%(94/153)、32.14%(18/56),B组分别为49.21%(62/126)、14.29%(8/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94、5.009,P值分别为0.041、0.025)。A组薄壁空洞、引流支气管、“树芽征”的检出率分别为14.38%(22/153)、28.10%(43/153)、32.14%(18/56),B组分别为30.16%(38/126)、40.48%(51/126)、51.79%(29/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192、4.734、4.436,P值分别0.001、0.030、0.035)。结论 耐药肺结核伴空洞患者CT扫描更易检出空洞数量≥3个、空洞在肺叶分布≥3叶、厚壁空洞、毁损肺;药物敏感肺结核伴空洞患者CT扫描更易检出薄壁空洞、引流支气管、“树芽征”;两者有各自的CT表现特点,可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