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CEUS诊断乳腺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EUS是纯血池显像,利用血液中含气微泡造影剂在声场中的非线性效应和强烈的背向散射获得对比增强图像,可动态直观地显示肿瘤微血管,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CEUS在检出早期乳腺癌和识别前哨淋巴结方面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在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和辅助乳腺癌靶向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乳腺癌CEUS特点及其与生物标志物的关系、CEUS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及辅助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93例腮腺恶性肿瘤放疗分析刘晓玲,刘小平,任予,安怀伦,张哲舫本文总结了我科1966年至1988年行术后放疗及单纯放疗的腮腺恶性肿瘤93例(因腮腺混合瘤病理学常难区分良恶性,故未包括在内),就其放疗的作用进行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93例中男55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乳房切除切口鉴别前哨淋巴结(SLN)的价值及预测腋窝淋巴状态的准确性。方法 按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将72例病人分为经乳房切除切口组(B组,36例)和腋窝切口组(A组,36例),采用专利蓝(Patent blue violet)癌周注射鉴别乳腺癌前哨啉巴结。结果 SLN鉴别成功率为83%(60/72),SLN有转移的18例中,唯一转移者6例(33.3%),B组鉴别成功率94%(34/36),预测腋淋巴结的准确性100%;A组鉴别成功率为72%(26/36),预测液淋巴结的准确性为100%。结论 采用蓝染剂经乳房切除切口,比腋窝切口更能精确地鉴别前哨啉巴结,提高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1 ] ,每年以 0 2 %~8%的幅度上升 ,在发展中国家尤为迅速 ;而死亡率呈现不同的趋势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乳腺癌的死亡率趋于稳定或开始下降 ,发展中国家仍呈上升趋势。死亡率的变化归结于二级预防使这些国家早期乳腺癌检出率的提高 ,据SEER资料分析[2 ] ,早期乳腺癌构成比的增加是乳腺癌总体生存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早期乳腺癌 10年以上的生存率超过 90 % ,随着生存期的延长以及存活病人的增多 ,越来越多的医师关注到病人对提高生活质量及形体美的需求。早在五六十年年代Musta Kallio等学者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经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76例患者共76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建立诊断试验分析。结果:最终病理证实良性病变53例(良性组),恶性病变23例(恶性组)。超声造影特点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有穿入或扭曲血管、对比剂不均匀性增强、内部有充盈缺损及造影后面积较二维增大在恶性组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6%、85%和88%。结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明显不同,超声造影可以有效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有望提高穿刺活检的恶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闫宇  任予  范金虎 《中国肿瘤》2017,26(7):561-566
[目的]研究65岁以上老年女性原发性乳腺癌的风险暴露因素、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特征,为老年女性乳腺癌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7个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7家医院收集的4211例乳腺癌患者信息,将65岁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老年组),50~64岁年龄组作为对照组.统计学方法为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5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8.33%(351/4211).平均诊断年龄和平均绝经年龄分别为70.2岁(65~86岁)和49.59岁(32~58岁).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具有以下特征:以体力工作、生育大于一胎、低学历、结婚早和初次生育年龄早者显著;临床病理特征方面,老年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少、分期早(即更多的0+Ⅰ+Ⅱ期患者)、激素受体阳性率高、Hey2低表达、Her-2亚型和三阴性亚型少.在侵袭性治疗方面,老年患者较少接受改良根治术、保乳术、放疗、化疗,更多的是接受乳腺单纯切除术.两组间内分泌治疗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接受侵袭性治疗少;内分泌治疗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肿瘤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点,为肿瘤免疫学研究及治疗探索新方法.方法:收集并分离30例肿瘤患者和32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荧光标记的抗人CD4及抗人CD25单抗标记肿瘤患者和健康人PBMCs细胞,FCM检测CD4+CD25+Treg细胞,分析CD4+CD25+Treg细胞在肿瘤患者和健康人中的差别.结果:肿瘤患者的CD4+CD25+Treg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健康人(年龄<55者62.4 vs 40.4;年龄≥55者53.1 vs 31.0,P<0.05).结论:肿瘤患者的CD4+CD25+Treg细胞高于健康对照,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通过删除CD4+CD25+Treg细胞,有可能增强抗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闫宇  任予 《现代肿瘤医学》2017,(12):1915-1918
目的:观察含阿瑞匹坦的三联方案在乳腺癌化疗止吐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并进行首次化疗的共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其中试验组给予含阿瑞匹坦的方案(阿瑞匹坦、帕洛诺司琼和地塞米松)止吐,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方案(帕洛诺司琼和地塞米松)止吐,观察两组化疗后诱发恶心、呕吐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试验组在急性期(90.7% vs 75.9%,P<0.05)和延迟期(81.5% vs 63.0%,P<0.05)对恶心呕吐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在试验组中,对延迟期的止吐效果更显著,延迟期止吐有效率净提高18.5%,急性期止吐有效率净提高14.8%.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除疲劳(P<0.05)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阿瑞匹坦的多通路阻断呕吐反射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耐受性良好,可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止吐方案.  相似文献   
9.
胆囊癌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景森  任予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0):1357-1359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特点是早期无特异表现,治疗较为困难,生存期较短,死亡率高和预后较差.一个多世纪以来,手术治疗被认为是胆囊癌治疗的首选疗法,但是胆囊癌的整体治疗水平并不理想,5年生存率仍在10%以下.目前,外科常见的消化道实体瘤均采用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对胆囊癌的治疗也是一样,早期病例积极根治手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癌周微脉管密度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脉管密度 (TMVD )、微血管密度 (BMVD)、微淋巴管密度 (LMVD )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 80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组织 ,应用免疫组化双染试剂盒 (Histostain DS试剂盒 )、FVⅢ RA单克隆抗体和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 ,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分别对内皮细胞和基膜进行标记 ,在光镜下分别观察微脉管密度、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 微脉管密度在腋窝淋巴结阴性组和淋巴结转移 1~ 3个组、4~ 9个组、10个以上组分别为 3 5 .64± 9.2 8,45 .47± 7.60 ,5 7.0 0± 9.17,67.0 0± 9.5 6;微血管密度在以上各组分别为 2 3 .3 6± 7.0 6,3 0 .5 3± 6.13 ,3 8.40± 6.67,43 .75± 6.85 ;微淋巴管密度在以上各组分别为 12 .2 7± 2 .49,14 .93± 2 .46,18.60± 2 .76,2 3 .2 5± 3 .40。微脉管密度、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均与腋窝淋巴结状态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而增大 ;而三者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绝经状态以及雌激素受体状况等因素均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微脉管密度、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密切相关 ,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