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1.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率震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者发作后的心率震荡(Heart rateturbulence,HRT)变化。方法对42例临床诊断为VVS患者在发作当日、1周后、3个月后以及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分析。结果 VVS患者发作当日以及TO、TS异常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周、3个月后随访观察TO、TS异常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VS患者发作当日存在明显的HRT现象异常,HRT可能是诊断VVS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热带海区海难落水人员的救生情况 ,探讨提高海区落水人员生存率的方法。方法 对 2 0 0 1年热带风暴“天兔”引起的 2 2例海难幸存者的海上漂浮情况和救生情况进行个案调查 ,以了解海难遇险人员救生情况。结果  2 2例幸存者在无救生通讯装备和救生口粮情况下 ,以简易漂浮物在海上漂浮 (2 6 .9± 5 .3) h。落海时轻微外伤 4例 (18.2 % ) ,漂浮时皮肤擦伤 2 2例 (10 0 % ) ,被海洋生物袭击 5例 (2 2 .7% )。经直升机救生 19例 ,经直升机引导舰船救生 3例 ,获救后经治疗均恢复健康。结论 出海人员应进行基本的海上救生教育和训练 ,准备必须的救生通讯装备和救生口粮。在海上搜救过程中 ,要做到反应迅速、搜救空间合理、医疗准备充分。  相似文献   
3.
热带海区海难落水幸存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热带海区海难落水人员的发病情况及其致病机制。方法 对 2 0 0 1年第 10号热带风暴“天兔”引起的海难落水部分幸存者 2 2例的落海及漂浮情况、主要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和诊断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 2 2例落水后海水浸泡时间 (2 6 .9± 5 .3) h,轻微外伤发生率 10 0 %(2 2 / 2 2 ) ,被海洋生物袭击发生率 2 2 .7% (5 / 2 2 )。主要病变为体力衰竭 2 2 / 2 2例 (10 0 % ) ,睡眠剥夺 2 2 /2 2例 (10 0 % ) ,中~重度脱水 2 2 / 2 2例 (10 0 % ) ,血液浓缩 2 2 / 2 2例 (10 0 % ) ,休克 1/ 2 2例 (4.5 % ) ,皮肤伤口感染 2 2 / 2 2例 (10 0 % ) ,骨折 1/ 2 2例 (4.5 % ) ,代谢性酸中毒 19/ 19例 (10 0 % ) ,氮质血症 19/ 19例(10 0 % ) ,应激性溃疡 12 / 18例 (6 6 .7% )。结论 热带海区海难落水人员在海上漂浮期间的主要致病原因为缺食缺水、睡眠剥夺、过度体力消耗、长期海水浸泡和应激 ,其他致病原因尚有感染、机械损伤和海洋生物损伤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单一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γ(PPARγ)与CD40/CD40L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稳定性心绞痛(SAP)以及正常对照组(CON)患者各20人,收集血液检查结果,抽血分离单一核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PPARγ与CD40/CD40LmRNA的表达.结果 AMI组和UAP组白细胞总数、血糖、尿酸、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CON组和SAP组,P<0.05;CD40、CD40LmRNA表达明显增高(AMI组分别为0.774±0.251、0.582±0.168,UAP组分别为0.707±0.108、0.513±0.156,SAP组分别为0.580±0.125、0.392±0112,CON组分别为0.538±0.132、0.323±0.107),P<0.05;PPARγmRNA表达明显降低(AMI组0.391±0.101,UAP组0.396±0.093,SAP组0.555±0.152,CON组0.625±0.223)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时CD40/CD40L表达增高、PPARγ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异常误诊为心血管疾病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表现多种多样,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发作性胸闷和气急等症状时,多以心血管疾病收住心内科。我院2001~2005年共收治23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其中27例曾误诊为心血管疾病,占11.3%。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18例;年龄38~90岁,平均60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18个月。27例在确诊前均无甲状腺手术、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及131碘治疗史。合并原发性高血压6例。1·2临床表现活动后胸闷、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3例,心悸9例,活动后心前区疼痛5例,头晕、头痛3…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01~2005年收治的甲状腺疾病误诊为心脏疾病2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19例,年龄38~90(平均59)岁,病程2个月~12a(平均18个月)。以心慌、心悸为主要表现9例,以活动后胸闷、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13例,以活动后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6例,合并高血压6例。本组确诊前均无甲状腺手术、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及^131Ⅰ治疗史。  相似文献   
7.
付海清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1):1102-1104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择2015-01~2016-10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护理管理,干预时间从围手术期至出院后6个月。内容包括疼痛管理、感染管理、血栓管理、饮食管理、康复管理、随访管理。结果术后干预组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提高,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治疗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RAS理念可以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及满意度,缓解疼痛,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