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相位对比乳腺钼靶成像(phase-contrast mammography,PCM)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5例乳腺癌的PCM表现。结果:115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92例,导管原位癌7例,黏液腺癌5例,髓样癌7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X线表现为单纯钙化8例(6.96%),单纯肿块51例(44.35%),钙化伴肿块44例(38.26%),结构扭曲2例(1.74%),局灶性致密9例(7.83%),弥漫性分布1例(0.87%)。按照BI-RADS分类诊断标准,本组乳腺癌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4.78%(109/115)。结论:PCM有助于微钙化及不典型肿块等的检出。钙化、肿块和结构扭曲是乳腺癌的常见征象;大导管相及血管异常是乳腺癌的特殊征象;乳头内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为常见的合并征象。  相似文献   
2.
笔者结合磁共振成像的特点,从影响MR图像质量的各环节入手,围绕影响图像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总结出工作中较为切实可行的MR图像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相位对比乳腺钼靶成像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日本REGIUS PureView M型相位对比乳腺成像系统,2010年7~12月共检查患者1 173例,双侧乳腺对比检查,投照体位均包括侧斜位和轴位,采用多中心电离室控制全自动曝光,曝光千伏26~34 kV,毫安秒29~117 mAs。结果:双侧乳腺轴位及侧斜位对称显示,图像质量均符合乳腺摄影质量控制合格标准,乳房皮肤、皮下脂肪、乳腺、胸大肌及腋窝组织等不同组织结构均衡清晰显示,对致密型乳腺内0.1~0.2 mm微小钙化灶显示清晰。X线曝光剂量较低。经手术病理证实恶性肿瘤47例,其中,女46例,年龄24~88岁,平均53.13岁,右侧22例,左侧26例;男性1例,55岁,左侧。良性肿瘤72例,均为女性,年龄19~70岁,平均40.88岁,右侧41例,左侧40例,双侧病灶者9例。结论:相位对比乳腺成像技术影像学特点突出,为乳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于连水  时振杰 《中原医刊》2004,31(12):44-46
目的:比较分析X线、CT、MR影像诊断学各自的特点,以便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的应用。方法:结合临床实践。概括性总结X线、CT、MR影像诊断学特点。结果:X线、CT、MR影像同属影像诊断学的范畴,有其共同之处,又有其突出的特点,合理综合应用,则收到更好的效果。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认识X线、CT、MR影像各自的特点,并合理选择综合应用之,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相位对比乳腺钼靶X线成像(phase-contrast mammography,PCM)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乳腺癌患者的PCM影像资料。结果 PCM表现为单纯钙化8例,钙化灶呈泥沙状、沙砾状、短棒状、"Y"状、"V"状等,直径0.13~1.20mm,高密度及中等密度同时存在,呈簇状分布2例,段样分布3例,区域性分布3例;单纯肿块52例,肿块伴钙化44例,钙化灶形态、密度与单纯钙化灶类同,多局限于肿块内、边缘或其旁,呈散在或聚集分布;结构扭曲2例中1例伴钙化,表现为局限性细条状中等密度影向心性聚集,结构紊乱,无明确结节或肿块征象;局灶性致密9例中3例伴钙化;弥漫性分布1例,表现为一侧乳腺广泛性结构紊乱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无具体肿块影,伴有以乳头为中心皮肤增厚及腋下淋巴结肿大;PCM术前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3.97%,漏诊2例,误诊为增生性病变2例,纤维腺瘤1例,良性钙化1例,炎症1例。结论微钙化、肿块是乳腺癌的基本X线征象,PCM有助于微钙化及不典型肿块等的检出,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a)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CR及传统X线摄影各500例,并对比分析膝关节摄影KV、mAs值,总结CR成像技术之特点。结果:CR系统可与已有的各种x线设备配套使用,实现传统X线摄影的数字化升级;500例CR与传统X线摄影图像质量比较,甲级片51.8%/39.6%,乙级片37.2%/46%,丙级片9.6%/12%。废片0.6%/2.4%:CR强大后处理技术,明显提高图像密度分辨力。CR曝光量略高于传统X线摄影。结论:CR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具备数字影像特点:CR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X线片。随着影像板(IP)老化、X线曝光量增大等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于连水 《医学信息》2009,22(12):2772-2773
目的分析非优质CR影像因素,提高图像质量.方法由本科高年资医师,技师通过影像工作站随机抽查400幅CR图像,参照X线影像质量标准,评价分析非优质CR影像成因.结果 400幅CR影像中,非优质影像202幅,非优质CR影像198幅.结论非优质CR影像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具有一定的特点,大部分因素是可以避免的,废片发生很少.  相似文献   
8.
于连水  理欣然 《中原医刊》2003,30(22):48-49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33例明确诊断为脊柱转移瘤病例中,均有同期的MRI及X线平片,其中10例有CT片,对其进行对照分析,着重观察分析其MRI诊断学特点及优势。结果:33例脊柱转移瘤发病部位:颈椎2例,胸椎22例,腰椎11例,骶尾椎4例。MRI表现:病变可呈斑片状或侵犯整个椎体及部分附件,或侵犯椎管,或伴有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可伴有病理性骨折及曲度改变,多个椎骨受累多呈跳跃式表现。信号强度:T1WI呈不均匀或较有均匀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准T2WI则多呈高亮信号,诊断符合率97%(32/33),X线平片阳性者仅12例,误诊2例,10例CT检查发现异常者7例,误诊1例。结论:对脊柱转移瘤的综合影像诊断,MRI具有独特优势,X线平片或核素骨扫描 MRI则为诊断该病的较好影像学检查组合。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X线摄影(CR)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传统放射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数字化影像新技术,它最终将普通X线摄影的模拟图像转化为可被量化处理的数字化图像,使传统X线拍片技术及图像质量发生质的飞跃[1-4].本文旨在探讨CR临床应用体会及其影像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于连水  李巧玲 《中原医刊》2006,33(20):94-94,F0003
目的探讨数字化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特点及对女性不孕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门诊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及子宫输卵管造影资料。所有病例均常规术前准备,采用双腔子宫造影管进行子宫插管,在电视透视下经导管缓慢注入水溶性造影剂——复方泛影葡胺,动态观察子宫腔、输卵管显影及造影剂向腹腔弥散情况,并实时进行数字化图像采集。结果30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子宫腔、输卵管碘水造影:子宫腔:正常241例,异常59例。输卵管腔:通畅:双侧39例,单侧90例;逶迤扭曲、管形不规则:双侧11例,单侧53例;通而不畅:双侧24例,单侧96例;逶迤扭曲伴通而不畅:双侧6例,单侧13例;阻塞:双侧28例,单侧116例。子宫输卵管均正常者36例。部分阻塞或通而不畅输卵管伴有不同程度积水和/或伞端囊性包裹。结论数字化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较传统的碘油造影具有优势,对引起子宫输卵管腔形态学改变的不孕症的诊断价值确切,生殖道先天性畸形和输卵管炎性粘连、积水、闭塞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是诊断不孕症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