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与妊娠黄体囊肿应用经阴道超声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本院产科收治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34例,以及妊娠黄体囊肿患者共34例两组患者均通过阴道超声检查。对比指标包括肿块大小、环壁厚度、血流阻力指数以及血流频谱形态情况。结果:未破裂异位妊娠组与妊娠黄体囊肿组在阴道超声检测中肿块大小、环壁厚度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未破裂异位妊娠组的血流阻力指数(RI)高于优于妊娠黄体囊肿组,P<0.05。分析其血流频谱形态发现,未破裂异位妊娠组极低阻力型血流频谱率为55.88%明显高于妊娠黄体囊肿组17.65%,未破裂异位妊娠组低阻力型血流频谱率、高阻力型血流频谱率为(23.53%、20.59%)低于妊娠黄体囊肿组(38.24%、61.76%),P<0.05。结论:通过阴道检查可有效的鉴别出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与妊娠黄体囊肿,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范围,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肺出血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实施的干预措施情况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和常规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后的肺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肺出血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875,P=0.0078)。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患者的肺出血发生率,是临床预防肺出血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合并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一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合并肝外胆管损伤患者确诊后,果断行胆总管吻合修复术和T型管引流术。结果手术后6月做T型管逆行照影,肝外胆管无狭窄后顺利拔除T型引流管。患者愈后无不适症状,之后跟踪随访肝功能正常。结论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合并肝外胆管损伤患者果断中转开腹探查手术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后果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功能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心胸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70例,均经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血管造影明确诊断。70例患者按照数字统计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40例采取人工瓣膜功能负荷试验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峰值流速、跨瓣压差、有效瓣口面积。结果实验组峰值流速均值为(3.98±0.65)m/s,跨瓣压差为(18.96±2.13)mm Hg(1 mm Hg=0.133 k Pa),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瓣口面积为(0.83±0.16)cm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功能异常可经人工瓣膜功能负荷试验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方式取得确切效果,对人工瓣膜的评价较传统二维超声更加全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孕妇阴道分娩结局及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孕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按照不同锻炼时间分为产前组(n=50)、产后组((n=50)及全程组((n=50);未进行功能锻炼的孕妇作为对照组((n=50)。记录阴道分娩情况,产后3个月行会阴B超测量膀胱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评价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产后组及对照组孕妇阴道出血量、助产率及会阴侧切率均高于产前组和全程组(P〈0.05)。对照组患者膀胱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正常者低于产前、产后及全程盆底肌功能锻炼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增强盆底肌收缩力,改善阴道分娩结局;并且对于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彩超诊断对胆囊肉样变的价值.方法 分析1200例体检病人中,胆囊肉样变患病率及其临床资料和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1200位彩超体检者中诊断出胆囊肉样变患者81例,患病率为6.75%.其中,男46例,所占百分比为7.08%;女35例,所占百分比为6.36%.提示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20~30岁年龄组共17例(20.99%),30~50岁共42例(51.85%),>50岁共22例(27.16%),30~5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分析可知,81例患者中,确诊胆固醇息肉52例,炎性息肉15例,腺肌增生9例,胆囊腺瘤4例,胆囊腺癌1例.彩超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诊断正确率为92.30%.结论 彩超对诊断胆囊息肉样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彩超可以清晰准确的诊断出病变的部位、形态、数量等;对患者不会造成痛苦,没有任何创伤;相比于手术,彩超诊断病变更安全,同时又能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的超声与X线检查的结果比较,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2月心内科收入治疗的50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0例患者根据病情程度,轻度的患者有23例,中度的患者有15例,重度的患者有12例,均进行超声以及X线检查,分析二尖瓣狭窄的的超声以及X线检查的各自的不同的优缺点。结果本组的50例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类,检查结果显示:超声对二尖瓣的一对瓣叶的宽厚的程度以及瓣口的面积显示的较为清楚,随着病情加重,其瓣口的面积以及流速均有改变,同时对本组患者的房室的内径的测定准确率达到99%;而X线对自风心病的二尖瓣狭窄所导致的左心房以及肺动脉扩张明显表现清楚。结论风心病的临床二尖瓣狭窄的影像学检查中采用超声与X线,二者能够互相弥补自身的不足,有助于完善对疾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于晓勇 《当代医学》2011,17(20):61-6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住院或门诊患者115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115例患者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26例(22.61%),粥样斑块形成76例(66.09%),检出率为88.70%,其中36例(31.30%)为扁平斑,25例(21.74%)为软斑,15例(13.04%)为硬斑,颈总动脉分叉斑块为41例(35.65%);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21例(18.26%),其他部位14例(12.17%);管腔轻度狭窄35例(30.43%),重度狭窄41例(35.6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可对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估,对心脑血病的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