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于佩佩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78-138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术前、术后抢救及护理配合.方法 对2009年2月~2011年3月我院就诊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的患者,应用本科自制的“术前工作完成情况登记表”与“术后观察记录表”进行严密护理观察及抢救配合.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患者均完成手术,恢复良好,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结论 全程严密监测、精心护理对提高PCI准备效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总结临床上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实践经验,对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设计了一款介入档案,用于介入术后的管理。介入档案宣教模版根据年龄和文化程度设计,从5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干预,评价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管理、心理状态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介入术后患者的管理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iRNA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评价方法,并分析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方法:采用前期已构建的siRNA表达质粒及装载了该质粒的纳米隐形阳离子脂质体,将实验分为裸siRNA质粒组和siRNA质粒脂质体组,分别进行DNaseⅠ酶切和血清中稳定性的检测。再将20μg siRNA裸质粒及siRNA质粒脂质体通过尾静脉注射进入小鼠体内,分别在注射后0 min、5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12 h、24 h取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对小鼠体内裸质粒及质粒脂质体进行定量检测,计算各时间点siRNA质粒的浓度。结果:裸质粒在DNaseⅠ中仅20 min就全部降解,质粒脂质体降解较缓慢,到24 h仍有(20.16±2.47)%的DNA残留;裸质粒在80%血清中20 min时仅残留(11.03±0.92)%,在1 h时基本全部降解,质粒脂质体在80%血清中24 h时仍残留(10.26±1.04)%,与裸质粒组相比,脂质体作为载体使siRNA表达质粒在DNaseⅠ及血清中的稳定性显著提高(P<0.05)。在小鼠体内脂质体包裹的质粒半衰期约为2 h,而裸质粒仅为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qPCR方法可以完成siRNA脂质体的体内检测。阳离子脂质体能够保护核酸类药物进入体内,是一种高效的递送载体,同时脂质体能够提高药物的体内稳定性,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对心血管科重症监护病房( CCU )转出患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由CCU转至普通病房的2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照转出序列编号,其中尾数为单号者分入研究组,尾数为双号者分入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头交接,研究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利用科室自制的“病区交接记录单”,执行规范的交接流程。比较两组交接工作的连续性、问题发生率、所耗时间及患者和交接双方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顺利交接者95例,交接不畅者29例,未顺利交接者10例,对照组分别为70,39,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3.358, P<0.01)。研究组使用记录单后管道交接不清者4例、检查标本遗漏者12例、用药错误者20例,护理漏项者18例,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6,34,37,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7,12.70,6.44,4.82;P<0.05)。对照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为(13.20±3.69) min,研究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为(8.35±2.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P<0.05)。研究组使用SBAR沟通方式后,患者及接收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48,14.83;P<0.01)。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规范的交接,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理安全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