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横向弛豫时间成像(T2mapping)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2例经手术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平扫、DWI和T2mapping序列。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法回顾性分析ADC值和T2值作为单一参数和联合参数区分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82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54例(65.9%)、恶性肿瘤28例(34.1%)。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16±0.30)×10-3 mm2/s,平均T2值为(95.6±30.6) ms,而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7±0.18)×10-3 mm2/s,平均T2值为(65.5±12.7) ms。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和T2值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ADC值和T2值作为独立参数和联合参数区分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CT分级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CT分级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肝脏双期增强CT扫描.术前行肝硬化CT分级,并与术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及生存时间等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分级Ⅰ、Ⅱ、Ⅲ、Ⅳ级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个月、14个月、5个月和2个月,Ⅰ级和Ⅱ级合并组与Ⅲ级和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经log-rank检验,3条生存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86,P<0.000),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率各CT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生存分析法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发现导管位置和CT分级与生存时间关系最密切,且CT分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CT分级越高,生存时间越短,硬化CT分级在介入手术前对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后脊髓肿胀与髓内二乙三胺五乙酸钆络合物(Gd-DTPA)增强MRI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14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前有无髓内Gd-DTPA增强分为增强组和非增强组.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脊髓肿胀的发病率及术后1年肿胀的变化、脊髓T2WI高信号区的形态、术后1年JOA颈椎病评分及恢复率.结果 增强组术后1个月的脊髓肿胀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增强组(P<0.05);增强组术后1年的脊髓肿胀恢复率低于非增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增强组脊髓肿胀、无脊髓肿胀患者的术后JOA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增强组脊髓肿胀、无脊髓肿胀患者(P<0.05);术后增强组、非增强组脊髓肿胀患者的JOA评分和恢复率均显著低于增强组、非增强组的无脊髓肿胀者(P<0.05).脊髓肿胀患者以弥漫为主要表现,非脊髓肿胀患者以蛇眼型为主要表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d-DTPA增强是影响术后JOA恢复率的风险因素(P<0.05),脊髓肿胀不影响术后JOA恢复率(P>0.05).结论 髓内Gd-DTPA增强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后脊髓肿胀和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多层64排螺旋CT观察左肺上叶支气管分支的CT影像,并分析左肺上叶支气管分支的解剖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多层64排螺旋CT扫描的体检人员240例,将其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20例。对比两组受检者左肺上叶支气管解剖结构差异。此外进行亚组分析,受检者在性别分组前提下根据年龄分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析同性别中的年龄差异带来的支气管形态差异,以此对左肺上叶支气管分支形态进行解剖学分析。结果 男性的左肺上叶支气管分支的管径大小相比于女性而言较大,但是分支的开口角度明显小于女性,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亚组分析中可以得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老年组的支气管管径大小和分支开口角度都明显大于青年组和中年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之间的支气管管径大小各分支开口角度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人支气管结构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影响,男性支气管管径大于女性,而开口角度小于女性,老年人的支气管管径和开口角度要高于年轻人,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及发展,网络医学影像数字库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医疗官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无片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析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肿瘤进展中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NPC患者、8例鼻咽黏膜慢性炎(nasopharyngitis,NPi)患者、7例头颈部其...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0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行64排螺旋CT检查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结果64排螺旋CT检查发现心肌桥49例,检出率为23.8%;CAG检出心肌桥31例,检出率为15.0%,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49例心肌桥患者共计发现53处,其中左前降支34处,左对角支9处,左回旋支4处,右冠状动脉3处,钝缘支3处。4例患者为重复心肌桥,均位于前降支中段和对角支处。心肌桥厚度一般为1~5mm,壁冠状动脉长度为15—42mm。结论64排螺旋CT较易发现心肌桥,能够准确显示心肌桥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是确诊心肌桥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和鼻咽炎(nasopharyngitis,Npi)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沉方程K值(equation K value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K)、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球蛋白(globulin,GLB)水平及其相互之间关系,探讨其用于鉴别二者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下列患者血液标本:Npi 30例,NPC 61例,检测其ESR、Hct、Fbg、hs-CRP及GLB水平,并计算得到ESRK,分析各变量在两种疾病之间的变化。结果 (1)除GLB外,NPC组各指标总体水平均高于Npi组,其中Fbg和hs-CRP差异显著(P<0.05),但此二指标中位水平仍未超过参考值上限。(2)将NPC各期分别与Npi比较,发现Fbg和hs-CRP在NPC早期即明显升高(P<0.05),二者呈正相关(P<0.05),而ESR和ESRK在肿瘤晚期显著升高(P<0.05),二者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 Fbg和hs-CRP对NPC的预警价值高于ESR和ESRK,但目前的参考值体系限制了二者在预测NPC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少见位置异位妊娠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治疗对于罕见、少见位置异位妊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经股动脉穿刺、超选择灌注及栓塞的方法对38例不同妊娠部位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微创介入治疗,包括脾异位妊娠1例,宫角异位妊娠1例,疤痕子宫妊娠20例,宫颈妊娠8例,宫旁妊娠4例。术中造影确定异位妊娠所在位置及供血动脉,采用甲氨蝶呤75 mg稀释后缓慢灌注。脾异位妊娠采用碘油混合甲氨蝶呤的方法进行栓塞后自制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动脉至血流减慢,栓塞后行动脉造影异常染色消失。结果:全组38例在接受介入治疗后临床治愈;血HCG化验结果在介入术后缓慢恢复正常;术后反应为明显的栓塞后综合征表现,出现腹痛,发热症状,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超选择性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异位妊娠,能有效杀灭胚胎组织,栓塞破裂血管,止血效果明显,避免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