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适宜的皮肤癣菌标准化鉴定方法。方法:用改良KANE/FISCHER皮肤癣菌鉴定系统对福建沿海某部队采取的69株皮肤癣菌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真菌中心保藏的皮肤癣菌ATCC株和临床株13株进行培养鉴定。结果:改良KANE/FISCHER鉴定系统基本可以快速、准确、可靠鉴定红色毛癣菌到种的水平。结论:改良KANE/FISCHER鉴定系统对常见的皮肤癣菌能达到种的鉴定,可作为标准化鉴定方法。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鉴定较传统的鉴定方法更准确、更迅速。  相似文献   
2.
白色念珠菌耐药株CYP51基因突变热点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耐唑类药物白色念珠菌CYP51基因突变发生热点. 方法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分离出白色念珠菌,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公布的酵母菌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方案(M-27方案)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分离出氟康唑(FLC)及伊曲康唑(ITC)的耐药株;根据PCR-SSCP分析结果确定CYP51突变热点是1 364~1 774 bp之间,随机选择12株耐FCZ(MIC≥64 μg/ml)及ICZ (MIC≥16 μg/ml)的白色念珠菌用D1~D2、E1~E2 2对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将其产物测序,并与NCBI网站提供的白色念珠菌参考株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 12株耐FLC、ITC的白色念珠菌,扩增CYP51基因片段长度包括突变热点在内的667对碱基,即从1 108~1 774 bp;在12株菌当中,共发现13个位点38个碱基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位点是第1 587位中腺嘌呤(A)被鸟嘌呤(G)取代;37个碱基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为无意义突变,只有1 609位的鸟嘌呤(G)被腺嘌呤(A)所取代,导致第488位的缬氨酸被异亮氨酸取代(V488I). 结论 CYP51基因突变是白色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之一;CYP51基因突变热点在1 364~1 774 bp之间,但92.3%的碱基突变是无意突变.  相似文献   
3.
鹿蹄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蕾  陈玉平  万喆  李安良  李若瑜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62-1765
目的:研究鹿蹄草Pyrola calliath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并对化合物1~4,6~9进行抗真菌活性测定。结果:从鹿蹄草全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梅笠草素(1),熊果醇(2),熊果酸(3),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4),胡萝卜苷(5),2α,3β,23,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6),大黄素(7),没食子酸(8),水晶兰苷(9),腺苷(10)。结论:化合物2,4,6,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8对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的抗真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烟曲霉引起的侵袭性曲霉病(IA)在免疫受损患者中发病率显著增高。虽然新的抗真菌药物不断出现,该病的病死率仍高于50%。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近年来针对烟曲霉的毒力因子做了很多研究。目前已证实的毒力相关基因主要有pksP,fos-1,rhbA,pabA,lysF,cpcA等,但这些基因在感染时表达情况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拟应用竞争性定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ompetitive RT-PCR)检测这些基因体内和体外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讨毒力基因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国产伏立康唑对北京和我国其他地区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分别参照CLSIM27-A2和M38-A方案测定伏立康唑对144株酵母和82株产孢丝状真菌的抗菌活性。受试菌株包括念珠菌114株(含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20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0株、曲霉62株(含伊曲康唑耐药曲霉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曲霉)、镰刀菌10株、尖端赛多孢菌10株。结果伏立康唑对念珠菌(不包括氟康唑耐药和剂量依赖敏感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阿萨希毛孢子菌的MIC50≤0.5mg/L、MIC90≤1mg/L;而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MIC50和MIC90均〉16mg/L。对曲霉、尖端赛多孢菌的MIC50≤1mg/L、MIC90≤2mg/L,对镰刀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4mg/L和〉16mg/L。结论伏立康唑对多数酵母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等氟康唑天然耐药菌株。该药对多数产孢丝状真菌也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包括伊曲康唑耐药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的曲霉以及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尖端赛多孢菌;但其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有一定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用Batrafen甲涂剂治疗甲癣10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药物Bartafen甲涂剂为8%环己吡酮氨制剂,瓶装,每瓶为7ml,由西德Hoest药厂提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狐狸饲养者母女先后出现同形皮疹的病因及病原菌的实验研究。方法刮取两名患者皮屑直接镜检;皮屑与其饲养的狐狸被毛同时做真菌培养,并对病原菌行PCR扩增测序。结果三株菌在沙堡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上生长为白色颗粒状菌落;尿素酶试验均阳性;扫描电镜可见分隔菌丝及大分生孢子;菌落PCR扩增测序结果与须癣毛癣菌100%同源。结论两患者体癣病原菌与狐狸被毛所携带的须癣毛癣菌为同一来源。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主因全身淋巴结增大伴左肺下叶阴影1月余,  相似文献   
9.
报告威尼克何德霉致儿童掌黑癣1例。患儿男,6岁,因右手掌大鱼际处出现棕色黄豆大斑疹而就诊,无自觉症状。真菌镜检见棕色分隔、分支、弯曲菌丝,圆形或卵圆形棕色孢子。真菌培养见浅色有光泽的酵母样菌落,菌落很快变黑色,外周形成灰绿色菌丝。ITS1/ITS4序列测序,基因序列结果符合威尼克何德霉。复方间苯二酚溶液联合酮康唑乳膏外用涂抹皮损处,用药至2周后皮损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0.
母亲上肢出现皮损1年,女儿面部皮损4个月,皮损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环形红斑,表面覆有鳞屑及少许痂皮,境界清楚,边缘稍隆起。患者家中养牛。两例皮损真菌镜检均可见菌丝,真菌培养均阳性,分离菌株经表型及分子鉴定,两株菌均为疣状毛癣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对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均敏感。 2例患者经口服和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获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