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磷酸锌矿化胶原膜对人成骨样细胞MG63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磷酸锌矿化胶原膜并在其上接种MG63成骨细胞株,扫描电镜观察MG63细胞在胶原膜表面的生长情况,采用CCK一8及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MG63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能力。结果:扫描电镜下可见胶原膜表面有大量晶体样沉积物,在其上培养1d后MG63细胞粘附于胶原膜表面,开始向各方向伸出伪足,与胶原膜相互交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磷酸锌矿化胶原膜于第3天明显促进MG63细胞增殖,于第1、5、7d无显著影响;于第1d可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MG63细胞分化,于第7、14d无显著影响。结论:磷酸锌矿化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促进MG63成骨细胞的早期增殖及分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平阳矾矿1875名生产工人鼻腔疾病的调查情况,其中矽肺组661人,尘0组 (即未发现矽肺者) 1214人。文中对两组的鼻腔患病情况作了对照分析并对病因作了讨论,初步发现矽肺组患病率略高于尘0组,认为矽肺与鼻腔疾患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患者口腔内及体外模拟口腔环境研究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材料使用前后的理化性能变化.方法 选取进行Invisalign隐形矫治的5名患者,回收佩戴14 d后的矫治器5剐,作为口内使用组;选取相同患者未使用的隐形矫治器5副,口外模拟口腔环境浸泡14 d,作为口外模拟组;选取相同患者未使用的形矫治器5副,作为空白对照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形貌的改变,能谱仪检测材料表面元素组成变化,傅立叶红外检测材料官能基团的改变.结果 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材料表面平整,为锆增韧纳米级有机聚合材料;在患者口腔环境使用14 d后,材料表面较粗糙,可见散在钙化沉积物,部分区域可见裂纹、磨损与分层,有菌斑附着;体外模拟口腔环境浸泡14 d后,材料表面可见散在沉积物与少量菌斑,但未见磨损、裂纹及分层区域.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材料吸收峰集中在3600 ~2 700 cm-1与1 900 ~600 cm-1两个波段,口腔内使用及体外模拟口腔环境浸泡后,材料红外吸收特征光谱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材料短期内理化性能较为稳定,但需注意控制菌斑.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固体滴定法测定牛骨羟基磷灰石在氯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37℃)并鉴定其溶解-再沉淀物的成分.方法:以牛骨羟基磷灰石为固体滴定物加入0.1 mol·L-1氯化钾溶液中,运用二极管激光散射监测系统确定滴定终点.利用滴定终点的固体滴定总量和溶液pH值获取无机牛骨的溶解度等温线.使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透视电镜对溶解-再沉淀物进行鉴定.结果:牛骨羟基磷灰石在pH=3.5~5.0的0.1 mol·L-1氯化钾溶液中(37℃)的溶解度分别是合成的羟基磷灰石3~20倍.溶解-再沉淀物为羟基磷灰石,结晶度和钙磷比随溶液pH值降低而降低.讨论:牛骨羟基磷灰石中的C032-,Mg2+和Na+是影响其溶解度高于羟基磷灰石的重要因素.固体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仅有微量固体过量,有效避免过量固体对材料溶解度测定的影响.结论:固体滴定法可作为测定磷酸钙类生物材料溶解度的标准方法.牛骨羟基磷灰石的溶解度与固体的钙磷摩尔比以及CO32-、Na+、Mg2+等离子替代密切相关.溶液pH值的改变影响牛骨羟基磷灰石溶解-再沉淀物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5.
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的抗凝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合成的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polyhexymethylene carbonate polyurethane urea PCU)的抗凝血性。【方法】使用动态凝血时间、血小板黏附、微球柱、抗凝血酶活性等试验,将PCU的实验结果与Chronoflex(美国聚氨酯牌号)和玻璃相比较。【结果】动态凝血时间的试验PCU与Chronoflex的凝血速度比玻璃慢,凝血程度比玻璃小。血小板黏附试验和微球柱试验的试验PCU和Chronoflex样品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目比玻璃少,变形程度比玻璃轻。抗凝血酶活性的试验PCU和Chronoflex样品的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的测定值均大于玻璃。【结论】PCU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并且抗凝血性能与美国产品Chronoffex很相近。  相似文献   
6.
7.
三氯乙酸是一种较强的腐蚀剂,具有杀菌、消毒、迅速促使组织蛋白沉淀的特点。我科从72年2月开始先后试用该药的25%水溶液灌注治愈耳前脓瘘10例(13耳)。其中男6例、女4例,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5岁,随访观察10年至6个月不等。 方法: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瘘道,排净脓液,遇粘连的,注双氧水,借双氧水释氧所产生的气泡扩张瘘道,探明其分支和盲端走向;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将5号口腔钝针头插入瘘道内约1厘米深,2毫升注射器抽取25%三氯乙酸1毫升,旋紧连接处,适当固定,然后缓慢地注射,此时患者自觉有局部烧灼感,后感烧灼样痛(均可耐受)。瘘口发白后,停止注射。药液外漏迅速用棉片吸净。注药后局部呈  相似文献   
8.
引导骨再生技术应用于牙槽骨缺损再生的基础是屏障膜的屏障功能及空间维持作用,因此传统屏障膜的研发策略集中关注其物理屏障功能、降解性能及如何规避免疫原性提高生物相容性。屏障膜不仅能够被动地阻挡结缔组织,其作为“异己”成分植入体内后,会引发宿主持续的免疫反应即异物反应。骨免疫学理论表明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联系密切,免疫细胞在骨组织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研究背景,笔者课题组提出基于“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屏障膜研发理念:通过对屏障膜机械性能、表面性能及理化性能的调控,赋予屏障膜良好的免疫调控能力,诱导良好的局部免疫微环境产生,从而协调成骨与破骨以及屏障膜降解过程,提高引导骨再生中屏障膜成骨效能,满足骨缺损再生修复需求。本文述评了屏障膜的发展沿革及免疫微环境、骨再生、屏障膜三者间的紧密联系,提出基于“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屏障膜研发理念,旨在提高屏障膜的成骨效能,解决牙槽骨缺损再生修复的科学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对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种植修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2016年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进行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种植修复的24例患者25枚种植体,其中平台转移组12例(12枚种植体)、平台对接组12例(13枚种植体)。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通过拍摄临床照片和X线片检查,进行红色美学指数(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ES)评估并评估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MBL),应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平台转移组与平台对接组均获得100%的种植体存留率。平台转移组MBL为[(0.38 ± 0.39)mm],低于平台对接组[(0.98 ± 0.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133.5,P= 0.002)。平台转移组和平台对接组PES分别为(9.33 ± 2.61)和(8.15 ± 1.7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52.5,P= 0.168)。平台转移组和平台对接组WES分别(6.83 ± 1.59)和(7.15 ± 2.5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92.5,P= 0.437)。 结论采用平台转移和平台对接两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进行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种植修复均可获得高的种植体存留率和满意的美学效果。平台转移可以减少种植体周围MBL,但其修复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牙列缺损患者种植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QoL)状况.并结合其他主观指标探讨治疗的效果。方法以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对种植患者治疗前后的OH—QoL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量表各领域中.“生理性疼痛”得分最高,该领域OH—QoL最差,其次为“心理不适”。“吃什么东西都不舒服”是出现负面影响最多的条目(16.7%);治疗后总体OH-QoL比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体现在“生理性疼痛”及“心理障碍”两个领域。94.4%的患者治疗后口腔健康改善.94.4%的患者对修复体满意。结论口腔健康状况对本研究缺牙人群OH-QoL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性疼痛及心理不适两个领域;种植义齿修复能改善患者口腔健康.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