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转移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如何发现和判断转移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早期转移的诊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技术在微转移的研究中逐渐显示出优势,尤其是在DNA和RNA水平上的研究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本文就近年来头颈部恶性肿瘤微转移检测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K13蛋白和CK13-mRNA在术后性上颌囊肿(post operative maxillary cysts,POMCs)衬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进而探讨CK13在纤毛柱状上皮向鳞状上皮化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CK13蛋白和CK13-mRNA在32例POMCs衬里上皮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13蛋白在鳞状上皮中呈阳性表达,在纤毛柱状上皮中呈阴性;RT-PCR法检测出CK13-mRNA在所有囊肿衬里上皮均呈阳性表达,其中13例纤毛柱状上皮呈弱阳性,14例既有纤毛柱状上皮又有鳞状上皮的混合上皮呈中等强度表达,5例鳞状上皮呈强阳性.结论 POMCs衬里的纤毛柱状上皮中存在CK13-mRNA,提示化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可能来源于纤毛柱状上皮.在纤毛柱状上皮向鳞状上皮化生时CK13蛋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在手术学教学中开展伙伴互助学习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0人为实验组,3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开展42学时的手术学基础教学(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40学时)。课下组织实验组学生进行伙伴互助学习。课后应用问卷调查和阶段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课前预习(P<0.05)、课后复习(P<0.05)和课外学习总时间(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的切开缝合(P<0.05)、消毒(P<0.05)、铺手术单(P<0.01)和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学基础教学中开展伙伴互助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1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与三氧化二砷(As2O3)在诱导分化人口腔未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系KB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CK-13单克隆抗体及KB细胞细胞核,检测CK-13在ATBA与As2O3诱导分化KB细胞前后的表达变化.将同期培养的KB细胞分为对照组(细胞培养液)、ATRA实验组及As2O3实验组.培养72 h后分别观察3个视野下对照组与实验组KB细胞中CK-13在细胞质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胞质着色率.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法发现对照组的KB细胞中CK-13绿色荧光染色胞质着色率为(1.00±0.58)%;ATRA实验组的3个浓度组中CK-13绿色荧光染色胞质着色率分别为(100.00±0.00)%、(100.00±0.00)%、(98.96±1.04)%,而As2O3实验组的3个浓度组结果 分别为(100.00±0.00)%、(100.00±0.00)%、(88.64±11.36)%.对照组与实验组CK-13绿色荧光染色胞质着色率的统计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与As2O3对KB细胞均存在诱导分化作用,CK-13定位着色于细胞质,其表达变化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ATBA和As2O3对OSCC诱导分化疗效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含量,探讨它们的联合检测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观察手术前后这四种物质的含量变化。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92例,正常对照组72例,肿瘤患者于术前取空腹静脉血2ml,对其中20例患者于术后1周再次取空腹静脉血2m!,正常对照组于常规体检时取空腹静脉血2ml。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标本血清中SCCA、Cyfra21—1、EGFR、CyclinD1的含量。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清中SCCA、EGFR、CyclinD1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yfra21—1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患者术后1周血清中SCCA的含量明显降低,而Cyfra21—1、EGFR、CyclinD1的含量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肿瘤患者术前血清中SCCA、Cyfra21-1、EGFR、CyclinD1的含量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无关。单独检测SCCA、EGFR、CyclinD1时,EGFR对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最高;SCCA、EGFR、CyclinD1任意两种联合检测时,EGFR与CyclinD1联合对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最高,其次是SCCA与EGFR联合;SCCA、EGFR和CyclinD1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与EGFR、CyclinD1联合检测相同。结论EGFR与CyclinD1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有辅助诊断价值。SCCA可能对治疗效果的监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在医学基础学科和口腔临床各学科之间起着纽带作用,是从理论上解释和探讨口腔生物学特性及口腔医学中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疾病的演变和预后的一门课程。口腔生物学第三版被教育部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也有的大学自己编写长学制口腔生物学教材。本文作者参与七年制学生和研究生的口腔生物学教学多年,深刻体会到口腔生物学教学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性。本文就如何做好口腔生物学教学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细胞角蛋白18和13在术后性上颌囊肿化生上皮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口腔术后性颌骨囊肿(POMC)化生上皮起源以及细胞角蛋白(CK)在鳞状化生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原位杂交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46例POMC中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情况.其中13例囊肿衬里上皮只含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30例囊肿衬里既含有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又含化生的鳞状上皮细胞;3例囊肿衬里只含有化生的鳞状上皮细胞.结果43例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中,39例表达CK8,9例表达CK13,43例均有CK18表达.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的细胞中CK13表达较多,CK8和CK18表达较少.在33例发生化生的囊肿衬里中,24例表达CK8,23例表达CK13,26例表达CK18.CK13和CK18蛋白的表达与CK13、CK18-mRNA表达水平相关.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K1g-mRNA表达时发现,26例CK18蛋白阳性的化生囊肿衬里上皮以及7例发生化生但不表达CK18蛋白的囊肿衬里上皮都有CK18-mRNA的表达.RT-PCR结果进一步证明所有发生鳞状化生的囊肿衬里上皮都有CK18-mRNA的表达,但是其表达水平较未发生化生的柱状细胞囊肿衬里上皮弱,而且CK13-mRNA的表达与CK18-mRNA表达相反.结论在发生上皮化生的全过程中,CK18-mRNA保持不变,但是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而且发生鳞状化生时CK18表达减少,CK13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8.
M2型丙酮酸激酶(M2-PK)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器官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M2-PK的生物学特征、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致癌机制以及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层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18-mRNA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局部侵袭与血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用23例O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通过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在不同时段检测CK-18-mRNA在OSCC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CK-18-mRNA与OSCC远处转移及复发的关系.结果 23例OSCC组织中有16例CK-18-mRNA呈阳性表达,但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P<0.01),与肿瘤部位无关.OSCC组织中CK-18-mRNA表达量[(29.30±22.37)%]显著高于痛旁组织[(15.50±11.07)%,P<0.01];其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23例OSCC术前外周血中有4例出现CK-18-mRNA表达,仪1例在随访过程中始终存在CK-18-mRNA的表达.结论 CK-18-mRNA可作为预测OSCC侵袭转移的辅助指标,中晚期患者外周血中CK-18的表达不能作为确诊OSCC远处转移的指标,但通过连续观察能够为监测OSCC转移与复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13和CK18在含有纤毛柱状细胞的根端囊肿衬里上皮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利用单克隆CK18和CK13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含有纤毛柱状细胞的根端囊肿衬里上皮中CK13和CK18的表达情况。结果:CK18在此32例含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根端囊肿衬里中呈现3种表达形式:①伴随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呈连续带状表达在根端囊肿衬里上皮的表层;②呈片段状表达在根端囊肿衬里上皮中;③呈零星散在状表达于衬里上皮细胞中。CK13表达在根端囊肿衬里上皮的鳞状细胞中。一部分基底细胞层细胞和上皮片断既不表达CK18,也不表达CK13。结论:根端囊肿衬里上皮中除含有鳞状细胞外还含有以多种形式分布存在的纤毛柱状细胞及可能处于化生过渡阶段的细胞或上皮发生细胞。根端囊肿衬里上皮中存在着多种细胞类型为根端囊肿的发生机制及组织来源的进一步研究探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