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状况及由CTLA-4基因启动区多态性导致的不同遗传易感性机制。方法 ELISA法测定MG患者血清中sCTLA-4的水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用于检测启动区-1772、-1661位点的多态性;转录因子NF-1和c/EBPβ结合位点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CHIP)得以验证。结果 MG患者血清sCTLA-4的表达水平与等位基因的突变相关,携带T→C^1772突变基因的患者可表达高水平的sCTLA-4。TC^1772基因型的频率在MG患者尤其是胸腺瘤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G^-1661等位基因和GG^-1661基因型的频率在MG患者则显著降低。当-1772位点的等位基因是T而非C时,存在转录因子NF-1结合位点;同样,当-1661位点的等位基因是G而非A时,存在转录因子c/EBPβ结合位点,刀豆蛋白A(Con A)、植物血凝素(PHA)能促进NF-1和c/EBPβ的这种位点特异性转录活性。结论 MG患者CTLA-4表达异常,启动区C/T^1772和A/G^-1661多态性可导致无效转录,T→C^1772的突变能影响基因的剪接,干扰蛋白的表达和功能,阻止了负性调节信号的传递而致发病。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中,意外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而且多数人发病(或意外事件的发生)在家里。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术,这对伤病员的愈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急救仅仅是应急而已,在经过应急处理后绝大多数患者还应该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专业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Ⅱ(interleukn—2,IL—2)在体外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取呈对数生长的第12代人多形性腺瘤细胞(SPA—02),采用TNF—α与IL—2单独或联合用药。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利用光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采用TNF—a24h后凋亡峰开始形成,72h后细胞凋亡率最高。联合应用IL—2较单独应用TNF—α凋亡率显著增高;光镜观察发现用药后大量多形性腺瘤细胞胞浆皱缩,胞核染色质固缩,呈大小不等的点状。结论 TNF—α可诱导体外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发生凋亡,IL—2可增强TNF—α诱导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凋亡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HSV-TK自杀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系统对人涎腺多形性腺瘤体外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腺病毒包装重组脂质体介导的含有HSV-TK全长的cDNA真核表达质粒PDC312-HSVTK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通过RT-PCR检测TK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法检测HSV-TK/GCV系统对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采用倒置显微镜、组织学染色等观察HSV-TK/GCV系统作用细胞后的形态学改变。结果HSV-TK基因转染24小时后,肿瘤细胞开始出现空泡性变;转染48小时后,RT-PCR从转染的细胞中成功扩增出1150bp的特异性TK基因片段。转染36小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GCV治疗,细胞出现核固缩,胞浆裂解,随之细胞死亡、脱壁的现象。细胞存活率随HSV-TK/GCV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当加入10^-4mol/LGCV治疗7天时,HSV-TK/GCV系统的杀伤作用最强,细胞存活率为10.3%。当TK阳性的细胞占细胞总数50%时,其旁观者效应最明显,细胞存活率为31.7%。结论HSV-TK/GCV系统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5.
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系。方法 取自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原发肿瘤进行体外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活细胞观察和组织学染色。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绘制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特异性抗原标记物对细胞进行鏊定,并对肿瘤的致瘤性进行裸鼠异种移植实验。结果 多形性腺瘤体外培养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有的细胞围成腺腔结构,胞浆内富含粘液,形成空泡。有的成片排列,细胞外有粘液样物质。细胞的生长曲线较平缓,无明显快速生长期。肿瘤性腺上皮细胞角蛋白阳性,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肌动蛋白阳性。结论 建立的涎腺多形性腺瘤有限细胞系(SPA-02),保留了原代细胞的特点,并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ed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rhTNF-α)和全反式与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应用光镜,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用药后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在采用rhTNF-α或ATRA诱导72h后,光镜观察发现癌细胞核缩小,染色质呈新月状;电镜观察发现癌细胞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出现死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用药24h后凋亡峰开始形成,72h后细胞凋亡率最高。结论:rhTNF-α与ATRA可诱导体外SACC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
修饰的肿瘤抗原肽CEA_(610D)疫苗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修饰的CEA610D抗原肽疫苗体外抗肿瘤免疫的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HLA-A2 CEA修饰肽(CEA610D)、HLA-A2天然肽CEA605-613(天然肽)和HLA-A2无关肽MAGE-3(无关肽),采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与肽共孵育的方法,诱导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利用MTT法检测CTL的增殖和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表型;RT-PCR检测细胞穿孔素的表达;ELISA法检测CTL上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CEA610D疫苗产生肽特异性CTL的能力最强(P<0.05),其CD8+T细胞数也高于天然肽组和无关肽组;在效靶比为40∶1时,CEA610D和天然肽所诱导的CTL对CEA+HLA-A2限制性人结肠癌细胞T84的杀伤活性可达(56.7±3.73)%和(51.2±1.86)%,而3种肽特异性CTL细胞对CEA+HLA-A2人结肠癌lovo细胞杀伤活性维持在本底水平;CEA610D组的CTL所释放的杀伤相关介质穿孔素和上清中IFN-γ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与天然肽相比,CEA610D疫苗可打破自身表位的免疫耐受,在体外抗肿瘤免疫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48 h凋亡相关蛋白tbid和Caspase-8表达增强,且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DHA能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T47D生长,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促使Bim、tbid和Caspase-8表达增强的内源性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D44反义寡核苷酸调节人低分化黏液腺胃癌MCC80-3细胞Fas分子和凋亡抵抗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提高免疫效应细胞杀伤敏感性的作用和机制。方法:RT-PCR法检测CD44、bcl-2mRN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CD3AK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44及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D44反义寡核苷酸(1.6μmol/L)处理后,明显地抑制MGC80-3细胞CD4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CD44配体低分子量透明质酸(HA)存在下,使MCC80-3表面下调的Fas分子显著增高,表达率从6.69%提高到16.81%(P〈0.01)。CD3AK对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的MGC80-3细胞杀伤活性显著增高,并呈效靶比依赖效应(P〈0.01)。MGC80-3细胞bcl-2mRNA的相对表达定量值由1.06降至0.32。结论:CD44反义寡核苷酸可通过抑制MGC80-3细胞CD44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Fas分子的表达,下调凋亡抵抗基因bcl-2的表达,并提高其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将抗人P185erbB2scFvFcIL2融合蛋白(HFI)作用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通过体外实验阐明HFI调变肿瘤细胞表面分子和激活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机制,为HFI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HT5W〗方法: 〖HT5"SS〗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水平;生物活性法检测细胞膜相关TNF杀伤活性;RTPCR检测细胞穿孔素表达水平。〖HT5W〗结果: 〖HT5"SS〗HFI处理后,未观察到对SKOV3细胞增殖活性的直接抑制作用;SKOV3细胞表面杀伤相关分子ICAM1、Fas表达率分别由24.85%、0.53%增高到85.36%、59.19%(P<0.01);人PBMC的增殖活性增强,CD3+CD8+T细胞和CD3CD16+CD56+NK细胞分别由24.37%、6.90%提高到38.80%、13.45%(P<0.01);CD25、LFA1、FasL表达水平分别由399%、86.52%、5.02%提高到12.96%、99.06% 16.19%(P<0.01);穿孔素基因、膜相关TNF均表达增强,LAK样、NK样杀伤活性在各效靶比时均明显增高(P<0.01)。〖HT5W〗结论: 〖HT5"SS〗HFI提高SKOV3细胞杀伤相关分子ICAM1、Fas表达水平,并且对人PBMC有明显的增殖活化作用,通过激活LFA1/ICAM1、Fas/FasL途径提高杀伤介质穿孔素和膜相关TNF的释放,增强LAK样、NK样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