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及其在颌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已就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进行了一系列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领面部骨折由于其解剖及生理结构的特殊性,更适合应用这种可吸收内固定物进行内固定。本文重点综述了国外研究较为广泛的几种可吸收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二吨烷的理化、生物学特性,体内代谢及其在领骨骨折与领骨正畸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就可能的并发症、主要存在的缺点以及改进办法,寻求新的高分子聚合物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颅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组织工程骨修复SD大鼠颅骨极量骨缺损,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骨修复过程中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与陶瓷支架的关系。方法 1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取左侧腔、股骨骨髓,体外诱导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将已分化的成骨细胞与含孔磷酸钙陶瓷复合用于修复大鼠自体颅骨极量骨缺损;对照组颅骨缺损处仅置入无细胞的陶瓷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16、20、24及28周每组各处死1只动物取材,制成脱钙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与陶瓷残余支架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动物颅骨修复12周前成骨细胞或成骨细胞样细胞毗邻新生小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存在,16周后成骨细胞转变为骨细胞,并围绕血管被包埋于骨基质及胶原纤维中;陶瓷残余与新生骨间有一条明显的钙化沉积带,大量胶原纤维已伸入到陶瓷支架的纳米级结构中。对照组陶瓷中央部位有大量小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其周围多为幼稚成纤维细胞,无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依附关系。结论 新型含孔磷酸钙陶瓷作为组织工程细胞支架,其间的纳米级结构有利于骨的再生和血管形成;未见来源于植骨床血管的内皮细胞衍变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物工程活性角膜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猪角膜基质脱细胞并去除免疫源性物质形成网状半透明生物材料,将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与生物材料复合构建生物工程活性角膜基质。对复合物进行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测细胞附着情况及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将活性角膜基质移植入新西兰兔角膜囊袋内.细胞用BrdU标记检测在体内移植过程中的存活及转归,不同时间观察角膜的生物相容性及改建情况。结果显示脱细胞基质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较好,细胞种植后可存活、黏附并增殖;移植区细胞可有BrdU阳性着色,4周后角膜开始透明,8周后角膜改建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诱导颅神经嵴干细胞(crani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CNCSC)后的裸鼠体内成牙本质样细胞表型分化,探讨CNCSC用于牙再生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颅神经管组织块无血清条件培养法获取CNCSC,体外经成纤维生长因子8(FGF8)、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牙本质基质非胶原蛋白等因子诱导后,与胶原-壳聚糖三维凝胶支架复合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型胶原表达、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表达,鉴定其成牙本质样细胞表型分化特征。结果诱导后CNCSC植入体内后1月表现为型胶原及DSPP阳性表达,2月后DSPP表达增强,局部区域可见极性栅栏状排列的细胞分布,并可见明显的细胞外基质形成。结论CNCSC在体内可向成牙本质样细胞表型分化,为进一步开展牙再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自体成骨细胞-生物陶瓷复合体并应用于大鼠颅骨极量骨缺损模型的修复。方法 300-350g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细胞-陶瓷复合体组和单纯生物陶瓷对照组,所有大鼠均在全麻及无菌条件下取棋 左侧股骨及胫骨,将骨髓冲入75cm^2培养瓶中,在诱导培养条件下进行体外扩增分化,其中实验组细胞在培养14d后消化接种于经纤维连接蛋白表面修饰的含孔磷酸钙陶瓷上继续培养15d,再将细胞-陶瓷复合体用于与细胞来源对应的大鼠颅骨极量缺损(直径8mm)的修复;而对照组仅植入经表面修饰的无细胞陶瓷,每隔 4周为1个时相点分别处死每组2只大鼠直至20周,从形态学及组织学角度观察比较颅骨缺损修复愈合情况。结果 无论X线摄片及组织切片均表明,实验组颅骨极量缺损修复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 无论X线摄片及组织切片均表明,实验组颅骨极量缺损修复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 以含孔磷酸钙陶瓷作为支架的自体成骨细胞移植具有明显的骨缺损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面神经颞面干与面后静脉解剖关系研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成人尸头5具10侧进行面神经解剖学观察。在临床上并以面后静脉为标志,在寻找、显露、保护面神经的前提下,实施腮腺上极、颞下颌关节及颧面区手术38例38侧。结果:46例面后静脉位于面神经颞面干内侧(94.7%),仅1例2侧面后静脉位于面神经颞面干外侧。结论:腮腺及耳颞区手术以面后静脉为标志,容易寻找面神经,并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成骨细胞在经纤维连接蛋白表面修饰后的有孔磷酸钙陶瓷上的贴附及生长。方法4块立方形(5mm×5mm×5mm)的有孔磷酸钙陶瓷,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陶瓷在负压条件下用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100μg/ml)浸渍过夜。再将两组陶瓷与大鼠成骨细胞共同培养10d,扫描电镜下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成骨细胞在陶瓷表面的贴附数量和形态。结果实验组成骨细胞的贴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分泌大量胶原纤维和形成钙化结节。结论纤维连接蛋白对磷酸钙陶瓷的表面修饰能明显提高大鼠成骨细胞的贴附率,有利于成骨细胞的生长及成骨表型。  相似文献   
8.
大鼠骨髓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内皮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应用Peroll细胞分离介质(密度1.04-1.06g/ml),将SD大鼠长骨骨髓经非连续梯度离心后收集位于中层的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以透射电镜及Ⅷ因子免疫组化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细胞圆型单层融合贴壁生长,平均直径15μm,单个核并位中央,群体倍增时间约为37h;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内具有特征性的W-P小体。结论:采用非连续梯度离心沉降法可获得高纯度的骨髓内皮细胞,该细胞具有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带血管的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大的下颌骨肿瘤常可突破口腔粘膜,当手术切除肿瘤后,则造成骨和粘膜较大范围的缺损,修复困难。我院自1991年以来,设计了带血管的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2例下颌骨巨大肿瘤切除术后的骨与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骨折动物模型制作改进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实验性动物骨折模型是人为地应用物理的、机械的外力作用 ,使动物骨骼发生折裂 ,以便研究各种人为因素对骨愈合影响的活生物体材料。该模型除要求模拟骨折与人类外伤性骨折有一定的相似性外 ,还必须有可重复性、可应用性、可靠性与可检性。作者改进研制了一种多用断骨器并应用于实验动物下颌骨骨折模型制作。1 材料和方法1.1 断骨器设计制作断骨器由体、双臂、两侧固位钩、十字旋钮、螺旋杆及柄头组成 (图 1) ,采用不锈钢制作。断骨原理与材料力学三点弯曲试验夹具原理相同。折断骨骼力量的大小不但取决于螺旋杆的粗细、螺距的长短及柄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