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头颈部骨肉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2007—2015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接受治疗的头颈部骨肉瘤患者的基本信息、围术期治疗信息、影像学信息、病理学信息以及随访记录,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157例,男68例,女89例,5年总生存率(OS)为50.96%。≤30岁51例,31~60岁85例,≥61岁21例。91例肿瘤位于下颌骨,66例位于上颌骨及颅底。高级别骨肉瘤141例,低级别骨肉瘤8例,分化程度未知8例。54例肿瘤最大直径>4 cm,103例肿瘤直径≤4 cm。术区切缘阳性7例。单纯手术治疗65例,手术联合化疗15例,手术联合放、化疗23例,手术及放疗5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上颌骨及颅底肿瘤(P=0.022)、高级别骨肉瘤(P=0.011)以及阳性切缘(P=0.031);下颌骨骨肉瘤(P=0.032)、阴性切缘(P=0.006)与患者OS相关;阴性切缘(P=0.007)与患者无瘤生存率(DF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P=0.034)、切缘(P=0.006)、化疗(P=0.025)、病理学亚型(P=0.012)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相关;阳性切缘(P=0.002)、未接受放疗(P=0.005)与肿瘤局部复发相关。结论 术区安全切缘是头颈部骨肉瘤良好预后的关键,放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复发,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2.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胃肠道某些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分为3型:(1)黏膜型:最常见,主要为胃肠道粘膜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消化吸收不良为主要表现;(2)肌层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胃肠壁增厚,僵硬呈结节状,可引起幽门梗阻及肠梗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改变在糖尿病肾病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12例首诊的糖尿病患者分别在入院第2日和治疗后第10周门诊复查时测定IL-6、CRP、PRA、AngⅡ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 112例糖尿痛患者中,正常白蛋白尿组5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7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17例的IL-6、CRP、PRA、AngⅡ水平均依次增高(P<0.05).IL-6、CRP、PRA、AngⅡ水平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均呈正相关(P<0.05).治疗10周后,IL-6、CRP、PRA及AngⅡ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并且IL-6、CRP、PRA及AngⅡ水平的下降以治疗显效组最为明显(P<0.05).结论 炎症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以及二者相互影响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且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也和炎症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的改善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回顾分析下颌骨中心性癌的临床、病理以及预后特点。方法: 纳入2010—2015年于我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下颌骨中心性癌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治疗信息、影像学信息、病理学信息、随访记录,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36例患者,其中34例随访信息完整。随访患者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31~60岁23例,>60岁11例;有既往吸烟史13例,有既往酗酒史4例。瘤体最大直径中位值为4 cm,瘤体最大直径≤4 cm 21例,瘤体最大直径>4 cm 13例。病理报告提示9例存在同期淋巴结转移,所有术区切缘均为阴性。28例接受术后放疗,9例在随访期间死于肿瘤局部复发或肿瘤远处转移。结论: 手术是治疗下颌骨中心性癌的主要措施。瘤体位于下颌骨体部以外,同期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几率。既往酗酒史对肿瘤术后远处转移有一定促进作用,瘤体最大直径>4 cm的患者,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全球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普通人群的NAFLD患病率为20%~40%,预计10~20年内,NAFLD将成为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和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主要病因[1-3]。传统上,肝活检组织学检查仍是目前诊断NAFLD的金标准,该方法除能定量评估肝细胞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外,还能准确评估NAFL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吲哚箐绿荧光显影在股前外侧皮瓣术中穿支示踪、选择的可行性以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术中暴露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以及穿支进皮位点后,注射吲哚箐绿。使用荧光探测器记录旋股外侧动脉分支及每个穿支显影时间、信号强度,后续做手术解剖,验证穿支走行。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30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6~70岁。不同患者穿支组成无显著差异。根据穿支显影时间分类,60个Ⅰ类,15个Ⅱ类,10个Ⅲ类,每个皮瓣平均有2条Ⅰ类穿支。吲哚箐绿穿支示踪正确率为97.6%。结论: 吲哚箐绿荧光显影可在术中提供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走行示踪,并对每条穿支的血流进行评估以选出最可靠穿支,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并减少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11—2013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接受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修复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治疗信息、影像学信息、病理学信息、随访记录,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72例患者,其中142例随访信息完整。可随访患者中,19例出现术后远期并发症,中位发生时间为术后8个月。单因素分析时,放疗(包含术前、术后)(P=0.02)、小型钛板(P=0.019)以及疾病性质(P=0.02)与远期并发症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放疗(P=0.009)、既往吸烟史(P=0.037)是远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二期重建(P=0.069)、术前放疗(P=0.089)的患者、具有发生远期并发症的潜在趋势。结论 术后放疗以及既往吸烟史会导致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修复远期并发症危险增加,应慎用小型钛板。具有远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6~16个月应该予以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区缺损游离皮瓣修复重建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2009—2011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接受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以及游离皮瓣修复、年龄≤14岁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17例为ASA Ⅰ级,4例为ASA Ⅱ级。中位手术时间48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0 mL。6例患者接受气管切开。发生内科并发症7例,包括肺部感染4例,腹泻3例;外科并发症4例,包括皮瓣下血肿1例,创面裂开2例,腺瘘1例。气管切开术与内科并发症发生直接相关(P=0.035),与总体并发症(P=0.064)发生具有潜在关联。结论: 游离皮瓣对于儿童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术区缺损修复具有极高价值,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主要负面因素,气管切开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关系较大,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0.
显微镜下结肠炎(microscopic colitis,MC)是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但有慢性非血性水样腹泻的一类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 colitis,CC)和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ymphocytic colitis,LC)两种类型。近十余年来MC的发病率有所增高,相关研究愈来愈多,但临床医师对其认识尚很有限。为此,本文从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