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美学效果是种植修复追求的目标之一,相比功能方面的修复成功而言,实现美学方面的修复成功要更为困难,通常需要较为复杂的手术处理。本研究采用一种微创手术模式和简化的修复治疗程序,在前牙区植入骨水平种植体,评价其美学效果。方法:16例前牙缺失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经过全面检查,并做美学风险评估。采用不翻瓣加骨膨胀手术方法植入Xi ve骨水平种植体,术后连接基台,制作树脂牙冠即刻完成临时修复。四个月后更换为烤瓷牙冠完成恒久修复。观察种植体周硬软组织的变化,并对最终美学修复效果做临床评价。结果:16例患者所植入的22枚种植体在平均观察期8.3个月(5-24个月)无松动脱落。所有患者对修复结果都高度满意。种植修复的白色美学效果,受制于技工制作水平显得不太理想,而粉红色美学效果与患者组织条件有关,但与术前比较,种植体区硬软组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种植即刻暂时修复体,既可以满足患者美观需要,又对软组织实施了诱导成形。不翻瓣加骨膨胀手术方法,有利于增加种植体区硬软组织量,减少骨吸收,避免牙龈退缩,并避免牙龈组织的瘢痕形成,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健康的软组织美学,其远期效果还有待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2.
股前外侧皮瓣作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皮瓣,近年来已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应用,但其血管的解剖变异往往会给手术造成困难,甚至取皮瓣失败。本文报道1例因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变异而术中紧急采用股前内侧皮瓣替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贯通缺损的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股前内侧皮瓣的解剖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价全景片作为筛查口腔癌下颌骨侵犯的诊断效能.方法 根据预先设定的检索式对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MEDION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4年10月25日;同时进行手动检索.2位评价者独立使用QUADAS-2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数据提取.运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研究,涉及患者528名.7篇为前瞻性研究,2篇有高偏倚风险,其余偏倚风险情况不清.Meta分析结果显示,增强CT在诊断下颌骨侵犯的合并敏感度为0.761,合并特异度为0.828,曲线下面积为0.884,Q*为0.814.结论 全景片可以作为口腔癌颌骨侵犯的筛查工具,但其在诊断口腔癌颌骨骨髓侵犯的诊断效能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腮腺切除手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对于预防术后Frey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主题词检索策略,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3年3月30日。2位评价员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和标准,对纳入的文献提取数据,并独立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进行系统评价。运用Review manager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3篇,偏倚风险不清。Meta分析结果显示: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能够减少81%的主观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P〈0.00001),能够减少69%的客观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47)。结论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术后复发情况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FκB在维持口腔癌相关巨噬细胞炎症细胞募集表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Cal27条件培养基刺激诱导小鼠原代巨噬细胞,形成口腔癌相关巨噬细胞,利用NFκB小分子抑制剂Bay11-7082抑制NFκB信号通路.利用RT-PCR、ELISA检测募集炎症细胞相关趋化因子的表达及分泌变化.采用GraphPadPrism5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ay11-7082处理的巨噬细胞能够抑制Cal27条件培养基诱导原代巨噬细胞形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梭状外形;同时,在mRNA水平抑制炎症细胞募集相关趋化因子MCP-1、GM-CSF、MCP-5以及CCL-5的表达上调(P<0.05).在蛋白质水平,对NFκB的抑制能够显著减少Cal27条件培养基导致的巨噬细胞MCP-1、GM-CSF分泌增加(P<0.001).结论: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口腔癌相关巨噬细胞募集炎症细胞表型的维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增强CT诊断口腔癌下颌骨侵犯的诊断效能。方法 对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欧洲灰色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重庆维普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4年1月3日;同时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杂志。两位评价者独立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Meta 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研究,共涉及患者642名,其中7篇研究为前瞻性研究,1篇研究存在低偏倚风险,其余研究的偏倚风险情况不清。Meta分析结果显示:增强CT诊断下颌骨侵犯的合并敏感度(SEN)为0.718 ,95%可信区间(CI)为0.665~0.767,合并特异度(SPE)为0.909,95%CI为0.872~0.938,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 1,Q*值为0.837 8;增强CT在诊断口腔癌下颌骨骨髓侵犯时,SEN为0.787(0.643~0.893),SPE为0.904(0.790~0.968),AUC为0.949 6,Q*值为0.890 0。Meta回顾显示层厚较低的增强CT诊断效能较高。结论 增强CT在诊断口腔癌下颌骨侵犯及下颌骨骨髓侵犯时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SPE较高,适合用于颌骨侵犯的确诊。选择层厚较低的增强CT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口腔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实验教学方法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提升作用。方法 将118名口腔医学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通过课程反馈问卷、理论测试成绩分析、实施麻醉和接受麻醉的学员对本次麻醉的评价,以及教师对麻醉成功与否的评价来综合评估教学结果,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学员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学员认为学习的生动性更高(t=4.24,P=0.005),对局麻的自信心也更强(t=4.99,P<0.001)。试验组自我感觉注射过程中针尖抖动更少(t=2.22,P=0.048),与下颌骨内侧骨面接触更好(t=2.22,P=0.020)。接受麻醉的学员反映试验组注射时针尖刺痛感较轻(t=1.99,P=0.029),下牙槽神经麻醉的效果较好(t=3.36,P=0.039)。教师评估发现试验组的下牙槽神经阻滞失败率明显低于试验组(χ2=4.40,P=0.036)。结论 虚拟仿真系统可优化口腔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实验教学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侧胸部皮瓣是修复组织缺损的皮瓣之一,近年来在颌面外科修复中得到了应用。本文报道1例应用侧胸部皮瓣修复腮腺巨大肿瘤的患者,并结合文献探讨侧胸部皮瓣的解剖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的有效性,为缓解术后并发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