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对儿童口腔黏膜病相关因素的分析,了解重庆市儿童口腔黏膜病的发病特点及规律,以期为疾病预防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5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3 792例口腔黏膜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疾病病种、患者性别、年龄及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3 792例患儿中共记录15种儿童口腔黏膜疾病,其中发病率前5位的为疱疹样口炎(42.67%)、鹅口疮(23.36%)、创伤性溃疡(14.82%)、复发性阿弗他溃疡(8.81%)及地图舌(8.65%).结论 儿童口腔黏膜病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发病年龄及发病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提示早期诊治对疾病愈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鼻牙槽嵴塑形(PNAM)矫治器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腭部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19例。A、B组均为非综合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A组在唇腭裂手术前先行PNAM矫治,B组术前未行PNAM矫治。C组为3月龄左右鼻唇部及腭部发育正常婴儿。获取A组PNAM矫治前及PNAM矫治后唇裂术前、B组唇裂术前和C组的标准腭部模型正位照片,对模型照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A组PNAM矫治后与矫治前相比,患者的牙弓宽度(AW)、牙弓周长(AC)、腭部面积(PA)明显增加(P<0.05),腭部裂隙宽度(CPW)、牙槽突裂隙宽度(CWA)、牙槽突裂隙矢状向距离(CWAS)与水平向距离(CWAH)、前颌突倾斜度(PMD)、裂隙面积(CA)明显减小(P<0.05);但与C组相比仍有差距(P<0.05);B组AW、CPW、CA及PA较A组矫治前均明显增加(P<0.05)。多元方差分析表明,3组上颌结节间距离(TW)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NAM矫治是早期有效改善患者腭部原发畸形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1月—2018年3月共收治7例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患儿,平均年龄5月22天;临床上表现为单侧的口底膨隆肿胀。7例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患侧舌下腺腺体切除、颌下腺扩张部分导管切除及导管改道术,术中可见颌下腺导管口狭窄,部分导管呈扩张状态。结果 7例患者术后口底创口均愈合良好,无肿胀及囊肿发生。结论 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症患儿的发生年龄小,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防止导管扩张加重,避免腺体萎缩、喂养困难以及阻塞呼吸;舌下腺腺体的同期切除可以避免术后舌下腺囊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1月—2018年3月共收治7例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患儿,平均年龄5月22天;临床上表现为单侧的口底膨隆肿胀。7例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患侧舌下腺腺体切除、颌下腺扩张部分导管切除及导管改道术,术中可见颌下腺导管口狭窄,部分导管呈扩张状态。结果 7例患者术后口底创口均愈合良好,无肿胀及囊肿发生。结论 先天性颌下腺导管扩张症患儿的发生年龄小,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防止导管扩张加重,避免腺体萎缩、喂养困难以及阻塞呼吸;舌下腺腺体的同期切除可以避免术后舌下腺囊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牙种植体的动物试验结果及临床可行性.方法 将 nHA/PA-66复合牙种植体随机植入5只成年杂种犬前牙区新鲜拔牙创内,定期处死动物,获取其上下颌骨标本,进行局部X线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结果 术中共拔除前牙23颗,植入种植体13枚,术后除1枚于8周时脱落外,其余种植体良好存在.种植体与牙槽骨间间隙无明显增宽或变窄,间隙内有结缔组织形成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排列方向发生改变.结论 nHA/PA-66种植体植入犬新鲜拔牙创后,在种植体与牙槽骨间可 形成随时间推移数量增多、排列改变的结缔组织.这些结缔组织到底是种植体周围的纤维包裹还是来源于拔牙创内的健康牙周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8月龄前后行腭裂修复术后患儿语音清晰度与过高鼻音的直接评估,了解早期腭裂修复术对患儿语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腭裂修复患儿(A组)、延期腭裂修复患儿(B组)及正常儿童(C组)进行研究。由2名语音师采用语音字表直接对3组儿童进行语音评估获取其语音清晰度与过高鼻音,并通过统计学分析了解不同手术时机对患儿语音清晰度及过高鼻音的影响。结果:语音清晰度方面:A组患儿为78%~94%,平均88.2%;B组36%~90%,平均64.1%;C组86%~96%,平均91.4%。统计学分析发现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高鼻音方面:A组无过高鼻音3例,轻度11例,中度3例,重度0例;B组无过高鼻音0例,轻度1例,中度7例,重度11例。A组与B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月龄前行腭裂修复术患儿其语音清晰度与过高鼻音均明显好于延迟手术者,早期手术有利于患儿语音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诊断技术具有医学工程技术化的典型特征。探讨了CT诊断技术、实验室诊断技术、诊断芯片技术等的群体化与集约化方式,以及技术转化的成因和内在机制。诊断技术的群体化和技术的集约化是诊断技术发展中的两个阶断和转折,是诊断技术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并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