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易行,比较符合生理状态、且费用较低,所以,肠内营养管饲方法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对2001-2006年100例患者开展经胃镜活检孔放置经鼻空肠营养管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1-2006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经胃镜活检孔放置经鼻空肠营养管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20~84岁,中位数年龄46岁。其中急性胰腺炎4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25例,Whipple术后8例,胆管癌术后7例,食管癌伴狭窄6例,食管气管瘘4例,脑出血2例。2空肠营养管放置方法经口插胃镜至十二指肠水平部,并拉直镜身。导丝预先插入空肠营养管,石蜡油润滑营养管前端后,经胃镜活检孔插入营养管至十二指肠水平部或空肠近段,缓慢退出胃镜及导丝。将引导管从鼻腔插入并从口腔拉出,将空肠营养管套入引导管中,再将引导管从鼻腔拉出,空肠营养管也随之被引出鼻腔外,再用胶布妥善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见图1。3结果置管成功率100%,25例营养管达十二指肠水平部,75例营养管已达空肠近侧端。置管后均没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钛网+Bio-Gide膜修复比格犬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择3只成年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P1-M1,牙槽窝愈合6个月。将3只比格犬(共6侧)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种植体+骨粉+钛网,B组使用种植体+骨粉+Bio-Gide膜,C组使用种植体+骨粉+钛网+Bio-Gide膜。每侧选取3个位点制备种植窝,在颊侧制作4 mm×4 mm×4 mm牙槽骨缺损,植入种植体并分别覆盖钛网或Bio-Gide膜。于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并取材,Micro-CT扫描并三维重建。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显示,C组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骨密度等数据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骨小梁分散度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1)。结论 联合使用钛网+Bio-Gide膜,对比格犬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显著优于单纯使用钛网或Bio-Gide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computer-assisted surgical simulation, CASS)在肋骨软骨移植(costochondral graft,CCG)重建颞下颌关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进行CCG的患者。术前通过拍摄颅颌面CT和胸部CT,将其导入到Mimics软件,进行虚拟定位和规划截骨,用于指导软骨的选择和放置以及手术过程中髁突和下颌支的修整。术后应用Mimics软件测量和计算肋骨移植的偏差。结果:7例(9侧)利用CASS进行CCG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30.2岁(21~45岁)。单侧5例,双侧2例。7侧关节重建选择第6肋骨,2侧关节重建选择第7肋骨。所有置换肋骨在手术中均未进行修整或弯曲。术后CT扫描显示所有患者通过CASS进行CCG,成功重建了下颌髁突。所有患者的肋骨-肋软骨均恰好位于关节窝内,咬合关系良好,无需颌间牵引。共植入46颗钛钉,均位于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后。16颗钛钉在下颌支内侧面暴露,平均暴露长度为0.7 mm(0.2~1.3 mm)。合并后的CT表明,与术前设计的位置相比,CCG的末端相对倾斜且靠前,倾斜度的平均值为5.4° (1.7~7.3°)。结论:CASS能够精确选择合适的肋骨,匹配下颌支的外侧面,引导截骨和修整,帮助肋骨固定在预期位置,避免对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材料刷洗内镜活检孔道的清洗效果. 方法 通过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棉棒和清洁刷在刷洗前后的活检孔道冲洗液的相对光单位值. 结果 清洗前,棉棒组的相对光单位平均值与清洁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刷洗后,棉棒组的相对光单位平均值为587.40±529.64,而清洁刷组为1242.40±824.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刷洗前后棉棒组的相对光单位平均值变化值(6398.70±3046.26)大于清洁刷组(5182.00±2956.44)(P<0.05). 结论 一次性棉棒对内镜活检孔道的去污作用明显优于传统清洁毛刷.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憩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变,在胃镜和尸检中的发现率为10%~20%[1].十二指肠憩室一般无症状,而并发出血则更为少见,各种治疗报道也以个案居多.本文报道2例胃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十二指肠憩室出血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十二指肠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十二指肠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普通胃镜、EUS的结果和随访结果,研究总结该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105例十二指肠囊肿患者均无与病灶相关的症状,该病在超声内镜下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即黏膜下病灶位于肠壁内,探头触压病灶易变形,内呈无回声状,边界清楚,源于黏膜下层,后方有回声增强效应,周围肠壁层次结构正常.EUS可明确病灶的起源、大小和性质并与其他黏膜下病变相鉴别.术后随访5年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 十二指肠囊肿属良性疾病,EUS对该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三磨牙伸长与颞下颌关节(TMJ)各关节间隙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第三磨牙伸长患者56例临床资料,根据第三磨牙伸长位置、数目分为单颗、双颗单颌、双颗同侧、双颗异颌、三颗第三磨牙伸长组.拔除伸长第三磨牙前后(间隔6月以上),对比受试者TMJ各间隙的CBCT变化情况.结果:单颗组单侧上颌第三磨牙伸长者,拔牙前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十二指肠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十二指肠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普通胃镜、EUS的结果和随访结果,研究总结该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105例十二指肠囊肿患者均无与病灶相关的症状,该病在超声内镜下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即黏膜下病灶位于肠壁内,探头触压病灶易变形,内呈无回声状,边界清楚,源于黏膜下层,后方有回声增强效应,周围肠壁层次结构正常.EUS可明确病灶的起源、大小和性质并与其他黏膜下病变相鉴别.术后随访5年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 十二指肠囊肿属良性疾病,EUS对该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十二指肠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十二指肠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普通胃镜、EUS的结果和随访结果,研究总结该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105例十二指肠囊肿患者均无与病灶相关的症状,该病在超声内镜下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即黏膜下病灶位于肠壁内,探头触压病灶易变形,内呈无回声状,边界清楚,源于黏膜下层,后方有回声增强效应,周围肠壁层次结构正常.EUS可明确病灶的起源、大小和性质并与其他黏膜下病变相鉴别.术后随访5年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 十二指肠囊肿属良性疾病,EUS对该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空肠营养支持,需要一种快速、有效、安全地将营养管置于Treitz韧带以下的置管方法.鉴于各种传统置管方法均有缺陷,我们对65例患者开展了经胃镜活检孔空肠营养管留置术,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