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草药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10种中草药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制备10种中草药提取物,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10种中草药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尤以赤芍、石榴皮、五味子和黄连的提取物抗耐药菌活性最高,赤芍提取物对上述4种菌的抑制活性均较高,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7.80、1.95、1.957、.80 mg/ml。结论赤芍、石榴皮、五味子和黄连提取物呈现广谱抗菌特性,且具有抗耐药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肛周脓肿脓液中奇异变形杆菌(PM)的检出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4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耐药酶检测及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标本共检出PM菌株31株(12.92%);31株PM中检出产酶菌株19株(61.29%),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10株(32.26%),产头孢菌素酶菌株5株(16.13%),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菌株4株(12.90%)。31株PM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保持着最高的敏感性,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曲南亦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度≥75%),但对头孢噻肟、替卡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敏感性降低而耐药性逐渐增强。结论 PM已经成为肛周脓肿的常见致病菌,且容易对临床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及第四代头孢菌素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主干静脉意外损伤(MVIAI)的出血控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1月至2011年12月MVIAI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控制采用非器械法即指压、手捏、纱布棉垫压迫和血管器械法,治疗采用非修复方法即结扎、缝扎法和修复方法即吻合、修补法。总结损伤静脉分布、出血特点,分析不同出血控制和治疗方法的应用频率及结局事件。结果 MVIAI含8种共13条主干静脉;出血量、输血量分别为200-4500ml、400-4300ml,极差R分别为4300ml、3900ml,偏度分别为2.323、2.154;指压、手捏、纱布棉垫压迫和血管器械法的应用频率分别为47.06%、11.76%、23.53%、17.65%,结扎、缝扎、吻合、修补法的应用频率分别为15.38%、7.69%、7.69%、69.23%;非器械、器械法出血控制的出血量均数分别为890ml、1533.3ml,差值MD=643.3m(l95%CI:-2498.6~1211.9);修复组、非修复组的累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0%,非修复组的绝对危险降低率ARR=20%(95%CI:-0.048~0.448),NNT=5。结论 MVIAI累及静脉多样,出血量个体差异大、分布正偏,非器械出血控制和非修复治疗方法可改善临床结局、降低危险度。  相似文献   
4.
正刷牙方法不当、应力集中等多种因素常导致牙体楔状缺损。当牙髓暴露后,经过完善根管治疗,需要做全冠修复或成为修复缺失牙的基牙。为防止其折断,本研究利用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加强其牙体强度,防止楔状缺损牙根管治疗后折断,临床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壳聚糖抗菌膜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RAU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锡类散喷于溃疡表面,4次/d,;治疗组46例,将壳聚糖抗菌膜喷于溃疡表面,4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壳聚糖抗菌膜治疗RAU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氧化锆髓腔固位冠在短冠磨牙保存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4颗短冠磨牙,先经根管治疗及龈上洁治术,1~2周后预备剩余牙冠以及髓腔,硅橡胶印模、灌模,经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制备出二氧化锆髓腔固位冠,树脂粘结剂粘固,并于6个月、1年后复查。结果:132颗髓腔固位冠无松动,边缘密合,可发挥正常咀嚼功能,美观效果良好,牙龈无明显红肿,只有两颗牙齿修复失败。结论:二氧化锆髓腔固位冠用于短冠磨牙修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很好的修复选择。  相似文献   
7.
丁香等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和抗菌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8种中药材有效成分的不同提取方法与抗菌活性的关系。方法分别用水煮法、醇提法和超声法提取8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探讨不同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除蜂房外,7种中草药的醇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很明显,丁香的醇提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抑制效果最佳,各提取液对白色念球菌抑制效果普遍不明显。除蜂房及穿心莲外的其它6种中草药醇提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显著低于其他提取方法。就抑菌效果和相对稳定性来说,丁香最为明显。结论用不同方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抑菌效果比较发现,醇提法最优,其次为超声波提取法,水提法最差。  相似文献   
8.
9.
HCPT、DDP、5-Fu经肝动脉栓塞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实验及临床证明:羟基喜树碱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21005徐州市环城路195号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以其为主在肝动脉栓塞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报道较少。近年来我们应用HCPT、DDP、5-Fu和碘化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54例,取得...  相似文献   
10.
高龄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高龄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1-2000年收治的79例70岁以上贲门癌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平均发病年龄74.6岁,男女发病比例为4.6:1,平均病程3.1个月。早期诊断率为2%。术前并存疾病的发生率为54%。淋巴结转移率为54%。主要采用经腹全胃切除术。根治性切除率为73%,姑息性切除率为1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病死率为3%。结论 对高龄贲门癌患者,加强术前并存疾病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