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MR) 及3D 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例陈旧性颧骨骨折患者应用MR及3D打印技术实施手术,术前将CT数据导入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行骨折块分割、虚拟复位,3D打印骨折复位后模型,术中行钛板坚固内固定、MR精准验证定位,术后对比观察健、患侧面部外形及对称性。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双侧颧骨的突度和高度差值。结果: 患者术后开口度及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手术创面均一期愈合,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双侧面型对称,双侧颧骨突度及高度一致,手术前、后颧骨的突度差值分别为(9.82±1.11)和(1.12±0.48)mm;高度差值分别为(10.19±1.01)和(1.13±0.42)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7,P<0.05;t=24.68,P<0.05)。结论: 应用混合现实及3D打印技术修复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有效恢复了面中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实现了精确、个性化治疗目的: ,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PM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人口腔鳞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通过RT-PCR检测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TPM1的表达情况。选取CLA27和HSC3细胞作为后续实验对象,构建TPM1干扰质粒。采用RT-PCR检测TPM1转染后表达效果,采用CCK-8检测细胞0、24、48和72h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MMP家族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PM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RT-PCR结果显示敲减组mRNA表达显著低于空载组(P<0.05);过表达组mRNA表达显著高于空载组(P<0.05)。与空载组比较,敲减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高(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空载组敲减组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过表达组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 TPM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TPM1可能通过调节MMP9蛋白显著影响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BMSC/β-TCP修复犬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索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组织工程骨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3只杂交犬的双侧下颌骨人工制备3 cm×1 cm×1 cm缺损后,采用自体对照实验方法。实验侧植入骨髓基质细胞和β-磷酸三钙复合物(BMSC/β-TCP),对照侧仅植入β-TCP,在植入后均使用四环素荧光标记。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进行CT扫描,之后处死实验犬,制备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苦味酸品红染色、四环素荧光检测,并加以评价。对分析数据结果使用SAS 6.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MSC/β-TCP修复犬颌骨缺损,有大量的编织骨生成;对照组虽然在6个月后也有一定量的骨质形成,但未见到编织骨。四环素标记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6个月,骨质形成速率较对照组高;对照组在最初的3个月,骨质形成明显比实验组低。在第3~6个月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骨质形成均明显加快。结论:BMSC/β-TCP修复犬的颌骨缺损可以形成质量较高的板层骨,而单纯β-磷酸三钙所形成的骨质纤维较紊乱,哈弗氏骨管的数量也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犬自体血清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获取犬自体血清,配制成含10%和20%自体血清的培养液,与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以及MTT法对细胞增殖情况进行检测。并且对第2代细胞用3种不同血清成分培养液(均加入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及地塞米松)进行成骨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碱性磷酸酶及钙结节形成。对检测到的量化数据做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以评价不同血清成分培养液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3组细胞的生长及形态无明显差别,经过诱导培养均能形成钙结节。对3组间量化检测做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制备的犬自体血清能完全替代胎牛血清对骨髓基质细胞进行诱导培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电针对压力性尿失禁(SUI)环境下尿控的影响,并基于线粒体动力学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对SD大鼠进行随机分组,空白组未采取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完成手术解剖未干预,模型组行双侧卵巢切除+阴道扩张,假针组予非穴位电针,电针组进行穴位电针。尿动力学仪测量各组大鼠的最大膀胱容量(MBC)和腹腔漏尿点压力(ALPP)和漏尿点压力(LPP);HE染色观察尿道括约肌肌纤维形态改变;ELISA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ATP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电镜观察尿道括约肌线粒体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尿道括约肌线粒体动力学相关因子线粒体融合素1(Mfn1)、Mfn2、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分裂因子(MFF)、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控指标MBC、ALPP和LPP显著降低(均P<0.05),尿道括约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线粒体明显肿胀,嵴增宽;线粒体膜电位、ATP、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丙二醛(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尼妥珠单抗注射液联合PF方案治疗舌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7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口腔颌面科收治的舌鳞状细胞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愿选择的术后化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PF化疗方案,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顺铂20 mg/m~2;第1~5天静脉滴注复方氟尿嘧啶注射液750 mg/m~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第1天静脉滴注尼妥珠单抗注射液400 mg。3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生存质量和血清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63.33%、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63.33%、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淋巴细胞瘤-2(BCL-2)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注射液联合PF方案治疗舌鳞状细胞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外周血中Cyclin D1、VEGF、BCL-2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阿托伐他汀对炎症介质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患者70例作为ACS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受试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术前空腹MCP-1及MMP-9血浆水平,ACS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4周后再次检测空腹MCP-1及MMP-9血浆水平。结果ACS组血浆MCP-1、MMP-9水平为(24.13±6.24)ng/L、(19.75±4.63)mg/L,与对照组(18.97±5.87)ng/L和(15.45±4.38)mg/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阿托伐他汀4周后ACS组血浆MCP-1及MMP-9血浆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阿托伐他汀在抑制ACS患者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模态混合现实技术在颅颌面头颈肿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参考,提升手术效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6例接受手术的颅颌面头颈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患区磁共振成像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之后基于传统二维影像资料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Mimic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融合,通过多模态混合现实(MR)技术进行三维模型重建,辅助术前分析和术中引导。分析术前各组患者的沟通时间、满意度,以及沟通后的焦虑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沟通时间更少,满意度更高,焦虑情绪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而观察组患者中仅有4例。康复方面,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得分均有明显的组间差异,观察组各能力得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MR成像技术能充分展示颌面部肿瘤的情况,帮助减少术前沟通时间和患者焦虑情绪,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上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围术期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84例重度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随机分为ERAS组44例,对照组40例,均接受UPPP。 ERAS组患者采用一系列优化措施,对照组行传统的围术期处理。依据焦虑抑郁量表(HADS)、MOS-SS睡眠量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比ERAS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情绪变化、两组术后睡眠质量和不适症状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在院等待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ERAS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HADS评分为5(3, 9.75)、3(2, 5.75)分,两组患者术后MOS-SS评分为(46.09±4.86)、(33.43±4.44)分, 两组患者围术期体质量下降(2.30±0.65)、(5.12±0.78)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术前在院等待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咽痛、咽异物感、吞咽障碍、咽干的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恶心呕吐及鼻咽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个体化的ERAS方案贯穿于成人重度OSAHS患者围术期,可为UPPP手术创造良好的机体条件,减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应激,改善就医体验,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