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99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维CT在颅底缺损重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三维CT技术进行颅底重建手术的分析、设计、提高一期重建的成功率。方法 手术前联合采用三维CT、MRI或CT了解病变与颅底的关系,颅底缺损的大小、范围及所涉及的重要结构。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相应手术方案,以自体骨、颞肌瓣和硅橡胶为修复材料。结果 10例中1例颅骨纤维结构不良者发生脑膜炎。3周后痊愈。余9例无类似或组织下垂、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 三维CT为分析颅底重建手术方案提供了立体分析资料,同时也为手术后评价颅底重建效果提供了直接的实体影像。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有多种不同游离骨瓣或骨肌(皮)瓣成功应用于颌骨重建,如髂骨肌(皮)瓣、肋骨瓣、肩胛骨瓣等,但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一定的局限性。1989年Hidalgo[1]首次应用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应用于颌骨重建能较好地恢复面部外形及口腔功...  相似文献   
3.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是一种少见的唾液腺肿瘤,局部转移率低,全身转移更为罕见,预后良好.本文报告1例腭部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伴颈淋巴结及全身多处广泛转移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例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腓骨游离瓣在口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6年4月以来以腓骨游离(皮)瓣存活情况,分析病人术后3个月颜面外形,张口度及供区并发症,并摄X线片了解移植骨愈合、固位以及剩余腓骨段及髁关节变化情况。结果:17例移植骨瓣及9例骨皮瓣全部成活。25例受区创口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颜面外形15例为优,7例中等,4例差;23例张口度大于2.5cm。所有病人吞咽功能的正常。2例供区有肿瘤,1例小腿外侧皮肤麻木,2例跑步受限,1例轻度跛行。X线片显示24例骨端对位良好,骨痂形成正常,除1例远端残骨腓骨段外移外,其余未见腓骨及髁关节位置变化。结论:腓骨游离瓣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材料。可用于修复各类下颌骨缺损,尤适于涉及双侧下颌体直线缺损的修复;可同期植入种植体,恢复咀嚼功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并发症,明确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因素,探讨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对1990~1996年间所行168例应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多元素回归分析。168例患者中,男性120例,女性48例,年龄26~79岁。结果:168例皮瓣中,25例出现不同程度坏死(14.9%);22例发生瘘管(13.1%);伤口感染39例(23.2%)。与并发症有关的因素有多种,并发症使住院日明显延长。结论:作者认为切取肌皮瓣时,应避免过偏远,中大面积缺损应配合邻近或游离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MRI、DSA检查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的10例颈动脉体瘤,其中4例行MRI T1WI、T2WI及对比增强MRA,6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0例均行DSA和TBO试验.结果 10例术前CT、MRI、DSA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与临床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10例病变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CT平扫主要表现为均匀性低密度球形病灶,CT值25~37 Hu.MRI的特征为T1WI、T2WI均为高信号,中心有流空信号,MRA均清楚显示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特点.DSA表现为肿瘤包绕颈动脉,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肿瘤均匀染色,可显示供血动脉.结论 CT、MRI和DSA均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比较容易,若将三种方法优化组合,可优势互补,为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提供科学、准确而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前瞻性临床试验随访数据,探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生存率提高的原因。方法:将2008年3 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56 例晚期口腔鳞癌临床Ⅲ、ⅣA 期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即术前诱导化疗和非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及同期修复重建术后接受放射治疗,再定期随访;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方法和Log-rank 检验。结果:256 例患者中,术前诱导化疗组和手术组各128 例,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5 年总体生存率为61.7%,5 年无病生存率为53.9%,术前诱导化疗组与手术组之间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意义重大,功能性修复重建可以显著提高生存质量;诱导化疗不能整体提高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率,但疗效好的患者可以显著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10年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对该类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2003年2 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行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累及颅底的肿瘤116 例,根据CT及MRI 冠状位所示的颅底受肿瘤侵犯情况分为3 类,Ⅰ型为肿瘤紧邻颅底但尚未破坏颅底骨质(n= 45)、Ⅱ型为肿瘤破坏颅底骨质但硬脑膜完整(n= 30)、Ⅲ型为肿瘤侵犯硬脑膜但未侵犯脑实质(n= 41)。 116 例患者的肿瘤均行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并根据缺损情况分别采用邻近局部或区域组织瓣(n= 62)和游离血管化组织瓣(n= 54)修复缺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未发生术中并发症。组织瓣转移成功率为 98.3%,游离组织瓣转移成功率为96.4%。3 例分别因术后颅内感染(n= 2)和颈内动脉出血(n= 1)死亡。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率为14.7% ,死亡率为2.6% 。94例患者随访6 月~11年,36例发现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总复发及转移率为38.5% 。肿瘤复发转移所致的死亡率为17.7% ,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死亡率为23.2% 。结论:对于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注意肿瘤根治和术后功能、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之间的平衡,即注重功能和外形、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供区和受区、重要功能和次要功能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肩胛区游离瓣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附21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详细阐明肩胛区游离瓣的应用解剖、制做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自1979年以来,共完成的肩胛区游离瓣移植术21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肩胛区游离瓣以肩胛下血管为蒂,可设计为单纯皮瓣、骨瓣或复合瓣;21例肩胛区游离瓣移植修复均获成功,主要不足为切取肩胛区游离瓣时,需要更换体位,手术时间相对延长。结论由于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和腓骨肌皮瓣的广泛应用,肩胛区游离瓣的应用趋向减少。  相似文献   
10.
镍钛记忆合金的医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镍钛汜忆合金在模拟体液介质中有轻度变色现象,但在动物体内埋植后却没有。在大鼠皮下和骨内埋植10个月的实验说明,对局部组织无损害,炎症反应轻,组织修复过程时间短,未见变色、腐蚀和细胞毒性迹象,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生物退变性。在相当于生物寿命2/5观察期内,未见局部肿瘤产生。与316L不绣纲和碳纤维增强碳相比,镍钛记忆合金是一种较好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