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0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瓷托槽的去粘结方法及其对牙釉质表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瓷托槽能够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且耐用不易变形,是目前成人正畸的理想托槽。但是陶瓷托槽的物理性能和粘结特点与金属托槽不同,去粘结技术更为复杂,如果操作不当极易造成牙釉质表面的组织丧失和损害。本文讨论了陶瓷托槽的粘结特点、去粘结技术及其对牙釉质表面的损害等问题,以便陶瓷托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牙齿的萌出是指牙齿从颌骨内向口腔移动,穿透颌骨与口腔黏膜,然后接触对颌牙达到功能位置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受到严格管控。牙囊是围绕在发育中牙胚周围的一层来源于外胚间充质的疏松结缔组织,它通过招募单核细胞以及调控骨吸收和骨形成在牙齿萌出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国内外学者对牙囊在牙齿萌出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甚多,现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数字化三维诊疗技术有利于三维诊断、医患沟通、远程诊疗、辅助治疗,有助于提升正畸治疗的精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将从三维颜面成像、三维数字化牙颌模型、三维头影测量、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数字化三维手术模拟、颞下颌关节的三维诊断和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安氏Ⅱ类亚类错畸形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畸形,是在临床治疗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错类型之一。临床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协调以使双侧达到良好磨牙关系。正畸医师应根据患者年龄、错的严重程度、合并的错类型、患者配合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对安氏Ⅱ类亚类错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肌成纤维细胞是否存在及其表达规律.方法 Beagls犬5只,采用自制的加力装置用镍钛螺旋拉簧加力100 g,远中移动犬第一前磨牙,主动加力4周, 4周后去除加力装置,分别于加力后1、2、3、4、8周各处死1只.测量实验牙移动距离;取正畸牙张力侧牙周膜,采用免疫组化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α-SMA染色阳性区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实验牙移动距离第1周达到高峰,第2周开始牙齿移动速度减慢,到第3周降至最低,第4周又有所加快.免疫组化结果α-SMA的表达从加力开始至第2周达到最大值,到第4周基本恢复正常.透射电镜观察可见胞浆内有密体结构出现.结论 肌成纤维细胞存在于正畸牙牙周膜中,其表达改变可能是受到正畸力的刺激.肌成纤维可能起到对抗张力限制牙齿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畸牙的移动应在完成有效牙移动的同时,避免牙周膜的破坏。本研究通过检测应用棘齿状托槽(ratchet bracket)系统后的组织学、影像学和评估该系统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该棘齿状托槽系统运用棘齿机械原理,在一定允许范围(2/3牙周膜宽度)内行类似牵张成骨的小范围牙移动。每次移动0.26mm,累计最多移动7mm。  相似文献   
8.
9.
安氏类1分类错矫治前拔牙与否的形态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恒牙列早期安氏类1分类错患者矫治前拔牙与否的形态学影响因素。方法:对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的81例恒牙列早期安氏类1分类错患者,其中39例未拔牙,42例拔除4个双尖牙,采用华西医科大学X线头影测量综合分析法和牙颌模型分析法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拔牙组表现为下颌平面角(FMA)、下切牙交角(FMIA)较大,下面高较大,上切牙更前倾,牙列拥挤量和下颌矢状曲线曲度较大,与未拔牙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程度及颜面软组织外形,拔牙组和未拔牙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weed三角的稳定协调程度、牙列拥挤度、矢状曲线曲度是决定拔牙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槽沟方向的舌侧托槽转矩控制性能以及不同弓丝尺寸、材质对其转矩的影响规律。方法建立上颌前牙垂直槽沟及水平槽沟舌侧托槽、3种材质(不锈钢弓丝、β钛丝、镍钛丝)、2种尺寸(0.43 mm×0.56 mm、0.41 mm×0.56 mm)弓丝的有限元模型,对左上颌中切牙施以±20°的转矩加载,分析对比其力学性能。结果随着弓丝弹性模量的增大,不同槽沟方向的舌侧托槽转矩力矩逐渐增大;槽沟方向对舌侧托槽的转矩性能有影响,但小于弓丝尺寸及材质变化带来的影响。相同转矩角度下,垂直槽沟舌侧托槽产生约为水平槽沟舌侧托槽1~2倍的转矩力。弓丝尺寸对两种托槽转矩控制的影响小于弓丝材质,两者协同变化影响最大。结论槽沟方向、弓丝尺寸、材质改变均能影响舌侧托槽转矩控制性能。临床应用中,可以根据所需转矩力大小,对舌侧托槽槽沟方向及弓丝尺寸、材质组合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