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为支架材料、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为生长因子,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15mm×15mm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A组,组织工程骨;B组,自体髂骨;C组,单纯nHAC材料;D组,对照组修复。术后1、3、6个月行放射性核素骨检测、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检测:术后1、3个月,A、B组成骨代谢能力明显优于C、D组,术后6个月时,各组之间骨代谢能力无明显差异;骨密度测定:A、B、C组骨缺损区域骨密度逐渐增加明显高于D组,术后3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C组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A组术后1个月可见小片状类骨质出现,nHAC开始降解,术后3个月时新生骨成大片状结构,术后6个月nHAC几乎全部降解,缺损由骨组织修复,其成骨量与B组无明显差异却明显大于C组,D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颌骨缺损能力与自体髂骨相似而强于单独使用nHAC,且nHAC材料于体内可完全降解,因此BMSCs与nHAC及自体PRP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缺损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作为支架材料对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体外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兔自体PRP分别作用于与nHAC联合培养的rBMSCs及常规培养的rBMSCs,利用扫描电镜观察rBMSCs在nHAC上的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骨钙素(OCN)含量测定,骨桥蛋白(opn)mRNA相对表达量的分析,比较两种培养条件下兔自体PRP诱导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上的差异。结果:联合培养的rBMSCs在nHAC上生长良好,其ALP活性、OCN含量均较常规培养明显增加,且opn mRNA相对表达量是常规培养组的4.78倍。结论:nHAC作为支架材料可明显提高兔自体PRP诱导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背景:肌源性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用于制备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他克莫司不仅具有抗免疫排斥的效果,还具有强大的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的作用.那么能否将两项因素与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形成一个桥接体,既能抑制异体移植的免疫反应,又能有效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与修复?目的:采用理化联合处理方法制备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探讨肌源性干细胞与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联合应用对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移植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坐骨神经经脱细胞处理后形成异体神经桥接体.用100 pL微量注射器将含他克莫司与肌源性干细胞的凝胶注入异体神经支架,用以修复大鼠的坐骨神经缺损.3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切断其左侧坐骨神经造成10 mm的缺损.他克莫司+肌源性干细胞组、肌源性干细胞组、他克莫司组以注射植入后的异体神经进行桥接;对照组仅注入透明质酸凝胶.术后8,12周进行坐骨神经指数和神经电生理测定.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和结论:在同一时点他克莫司+肌源性干细胞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恢复率、移植体及远段有髓纤维计数均优于其他3组(P<0.05).各组神经移植体粗细基本正常,表面大量血管分布,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他克莫司+肌源性干细胞组较其他3组再生神经纤维更加密集、排列规则整齐;移植体许旺细胞大量增殖,移植体中央及远段内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直径高于肌源性干细胞组、他克莫司组,微束之间结缔组织少,接近于正常.说明肌源性干细胞和他克莫司联合应用促进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的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肌源性干细胞和他克莫司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是一对具有协同作用的因子.  相似文献   
4.
背景:表面改性技术和合金成分的变化都会影响到镁合金的生物特性.目的:探讨微弧氧化处理AZ31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体外扩增培养的兔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接种到未处理 AZ31镁合金(镁合金+骨髓基质细胞组)和微弧氧化AZ31镁合金(微弧氧化镁合金+骨髓基质细胞组)材料上,另设骨髓基质细胞组做对照.培养1,3,5,7 d观察细胞形态,细胞生长状况,细胞黏附状况,材料表面状况.结果与结论:3组细胞形态一致,以梭形为主.镁合金+骨髓基质细胞组中细胞生长状况明显不如微弧氧化镁合金+骨髓基质细胞组和骨髓基质细胞组(P <0.05).微弧氧化镁合金+骨髓基质细胞组材料表面有大量的细胞附着,并且生长正常,镁合金+骨髓基质细胞组材料表面没有细胞附着,有明显的裂痕(P<0.05).结果证实,微弧氧化处理AZ31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细胞的附着和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背景:为颌骨缺损患者选择适宜的骨移植材料替代自体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用于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比较其与自体骨修复及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修复的差异。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10在锦州市中心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填充组(简称复合组)、自体骨填充组、单纯支架材料填充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 方法:在兔下颌骨体部制造大小为15 mm ×15 mm的全厚骨缺损模型。复合组于缺损处植入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体外联合培养14 d的复合物;自体骨填充组于缺损处植入自体髂骨;单纯支架材料充填组于缺损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植入。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植入后1,3,6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测及组织学染色观察,根据检测结果评价骨修复效果。 结果:复合组与自体骨填充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 0.05),且均高于单纯支架材料充填组及空白对照组(P < 0.01)。复合组和自体骨填充组材料植入后6个月时见,新生骨组织渐成熟,呈大块状,桥接缺损断端,支架材料已所剩无几。单纯支架材料充填组植入后6个月时见,植入区骨小梁增多,但仍见较多纤维组织嵌于其中,易见未降解完全的支架材料。 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修复下颌骨缺损效果与自体骨修复相似,均优于单纯支架材料修复。  相似文献   
6.
纳米技术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技术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体现在表面纳米技术、纳米陶瓷材料、纳米人工骨材料以及纳米传感器、纳米抑菌微晶和纳米控释系统等诸多方面。纳米技术向口腔种植领域的进一步渗透将会给口腔种植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必将推动口腔种植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本文就纳米技术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表面经喷砂和酸蚀(SLA)及羟基磷灰石(HA)涂层双重处理的TA2纯钛种植体(HA/SLA-TA2)为支架材料,探讨其对富血小板血浆(PRP)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PRP分别作用于常规培养的BMSCs(对照组)和与HA/SLA-TA2联合培养的BMSCs(实验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BMSCs在HA/SLA-TA2表面的生长情况,并对两组细胞的增殖指数、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具有成骨细胞特点,其细胞增殖指数于联合培养第5天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骨钙素含量分别于联合培养第9、13天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A/SLA-TA2是种植体表面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支架材料,BMSCs与HA/SLA-TA2联合培养后,可增强PRP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背景:拔牙后牙槽嵴的保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边疆各县少数民族牙齿拔出后,由于就诊条件、地理条件等限制以及当地居民缺乏口腔保健意识等诸多因素,缺牙区长时间未及时修复导致牙槽嵴条件较差,因此寻找一种适合当地的且更有效的保存剩余牙槽嵴的方法,在当地有着较实用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索纳米晶胶原人工骨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哈萨克族人牙槽嵴保存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选取68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哈萨克族双侧拔牙患者,对就诊的双侧拔牙患者实验侧和对照侧的确定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分组,实验侧拔牙窝植入纳米晶胶原人工骨,对照侧拔牙窝常规处理。植入后即刻及植入后3个月应用螺旋CT对植入区感兴趣区扫描,测量骨密度。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即刻,患者实验侧和对照侧CT图像可见拔牙窝清晰的轮廓,牙槽间隔可见;植入后3个月,患者实验侧和对照侧CT图像显示拔牙窝牙槽间隔影像模糊,CT值与周围牙槽突CT值接近,但实验侧植骨区骨充盈;且植入后3个月患者实验侧骨密度高于对照侧。说明纳米晶胶原人工骨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哈萨克族患者牙槽嵴保存的临床效果较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矿化胶原复合镁钙合金用于犬拔牙位点保存的可行性。 方法 拔除8只杂种犬下颌双侧第4前磨牙,共32个拔牙窝(近中和远中牙槽窝各16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植入矿化胶原复合镁钙合金材料,B组仅植入矿化胶原材料,于术后12,24周处死实验犬,制备组织标本,通过大体观察、CBCT、肝肾组织学切片观察以及X射线显微镜检测评价拔牙窝愈合情况及肝肾组织的损伤情况。 结果 两组材料在拔牙窝愈合过程中,逐渐被降解吸收,新生骨组织不断形成。术后12周,实验A组的相对骨密度值以及新生骨组织数量均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A、B两组的新生骨组织数量逐渐增多,两组相对骨密度值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矿化胶原与镁钙合金的复合材料可用于犬拔牙位点的保存,可促进新骨再生,减缓牙槽嵴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口腔种植中骨移植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自体骨到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和人工骨等不同阶段,每种骨移植材料有其特有的优势但又存在着各自的不足.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使组织工程化骨替代其他骨移植材料用于修复种植体植入区的骨量不足成为可能,并将成为口腔种植中最理想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