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 Syndrome,PS)是因梨状肌解剖变异、劳损或外伤等多种原因导致的梨状肌炎症因子渗出刺激坐骨神经或充血、水肿、痉挛挤压坐骨神经,引起的臀部及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综合症状,故又称为梨状肌狭窄综合征、梨状孔损伤综合征、坐骨神经出口综合征等[1]。臀部疼痛及下肢反射痛为PS临床上最典型的临床表现。由于梨状肌及其周围神经特殊的解剖位置,部分患者在直肠排便时可出现尾骨疼痛,甚至出现性功能障碍,且部分患者在下蹲或坐位时可加剧疼痛。PS属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是干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原因。临床上治疗PS多以封闭治疗为主。刘军教授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结合最前沿的现代医学理论,逐步总结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骨伤科疾病的诊治方案,临证治疗PS见解独到。本人有幸跟随刘军教授学习,现将其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在下肢围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2008年至2012年3月,选择下肢围关节骨折病人107例,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固定. 结果 107例下肢关节周围骨折病人术中未发生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除5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有1例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1例股骨颈骨折发生股骨头坏死,余骨折全部愈合,其中103例获8~40个月随访. 结论 有限切开内固定可以使下肢围关节部位骨折得到有效的暴露、复位和固定,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林炯  黎红 《口腔医学》2019,39(12):1135-1139
在义齿临床种植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类似"袖口"状的生物学封闭防止上皮细胞的根方迁移具有关键意义。由于纯钛种植体自身并不具备抗菌能力,所以,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得到合适的表面形貌,对于提高种植成功率而言意义重大。研究主要通过分析种植体-软组织的界面特征及生物学宽度,并探讨不同纯钛表面处理对于组织生物学、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形态以及增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精细化护理方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 A)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 0例行TK A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 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予中医精细化护理方案。分别记录2组术后3、7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 S)、焦虑自评量表(S AS)评分。结果:术后3、7天,试验组VAS及S 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S 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精细化护理方案与常规护理方案相比,可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屈伸活动度恢复,减轻疼痛和焦虑。  相似文献   
6.
骨性Ⅱ类错为临床常见错畸形,可影响上气道尺寸和通气量,引起鼾症、上气道阻力综合征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固定功能矫治器将处于生长发育期患者的下颌向前牵引,从而增加患者上气道尺寸和通气量,达到改善错的治疗效果。本文对固定功能矫治器的分类及上气道相关研究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固定功能矫治器对上气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可注射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7例,结合可注射硫酸钙椎体成形术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性。术前及术后定期复查X线、CT、MR,并对影像学测量各指标进行对比,评估其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每个椎体注入可注射硫酸钙3.5~8ml,平均5.6ml。术中2例硫酸钙椎管渗漏,2例椎间隙渗漏,但患者无明显下肢神经症状加重。通过对影像学测量指标进行对比,术后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中央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无明显丢失。术后3~6个月椎体内硫酸钙完全消失,骨缺损区被正常骨组织替代。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可注射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即刻能恢复椎体力学强度,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性,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丢失、进行性后凸畸形、内固定失效。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方的肩胛下肌、上方的冈上肌和后方的冈下肌及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肩袖位于肩峰及三角肌的下方,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其不仅可以维持肩关节的旋转和上举活动,还可将肱骨头稳定于关节盂上,对肩关节的活动和维持肩关节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肩袖损伤:因创伤或退行性病变导致部分或全层肩袖肌肉的撕裂,从而引起肩关节功能的减弱或消失,严重影响上肢的活动功能。 背景:目前对于肩袖损伤的治疗仍然是骨科临床研究中讨论的重点和热点,尽管肩袖损伤的治疗方式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但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认识,且每种治疗方式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应证。 目的:总结归纳肩袖损伤不同治疗方式的适应证,旨在为骨科临床对于肩袖损伤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更多的思路。 方法:以“rotator cuff tear,rotator cuff injury,therapeutic,treatment,therapies”等为检索词,检索1990至2019年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Key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剔除过于陈旧、不具有代表性以及与纳入标准不相符的文献,最终共纳入77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与结论:①肩袖损伤的治疗大致可分为保守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肩袖清创修补、上关节囊重建、肌腱移位、反肩置换、肩峰下球囊间隔术等,不同类型肩袖损伤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有不同的适应证;②巨大肩袖损伤由于较高的手术失败率和术后再撕裂率,在临床的治疗上依旧是一个挑战,不过随着材料科学和组织工程学的迅猛发展,新的辅助治疗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并且已经成为肩袖损伤领域研究的热点。 ORCID: 0000-0002-4325-0064(赵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管型石膏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上虞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中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50例(62足),应用双掌提拉挤压法配合管型石膏固定。4~6周拆除石膏,擀面样滚动进行功能锻炼,3月后下地,治疗后1年复查时,应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确定优良率。结果:全部接受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良率达到90.3%,根据治疗前治疗后X线片,治疗后Bohler’S角(25.66土5.94)。及跟骨中部的宽度(31.56±2.89)mm较治疗前(7.35±6.11)。与(34.22±4.71)mm有较大改善。结论:应用手法复位配合管型石膏固定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具有种简便、有效、经济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