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骨性Ⅱ类错 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指标的测量分析,探讨影响软组织侧貌的因素及贡献。 方法:选取40例骨性Ⅱ类错 畸形女性患者,对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 24.0对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21组指标变化量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软硬组织颏前点矢状向变化量呈极强相关性( r=0.862, P<0.001),比率为0.935∶1;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上、下唇突点内收量分别与上、下中切牙内收量相关性更大等。 结论:骨性Ⅱ类错 畸形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移动量与硬组织移动量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比例关系,临床可根据患者诉求进行硬组织移动量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正畸对骨性Ⅲ类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和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性Ⅲ类畸形患者20例,通过影像科医生的诊断判定关节盘移位类型,通过对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图像进行关节间隙测量判定髁突位置情况,观察术前正畸治疗前后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变化.结果 术前正畸治疗不会导致关节盘的位置变化(P>0.05).术前正畸前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减数正畸治疗对成人患者中切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1例行减数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全牙列锥形束CT(CBCT)检查,观察治疗前、后上、下中切牙牙根吸收、牙槽骨厚度变化与牙槽骨高度缺损,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部分牙位出现牙长度减小及牙根长度减小,上颌切牙牙根长度变化量大于下颌切牙。中切牙舌腭侧颈部牙槽骨宽度表现为一定程度降低,其中上中切牙腭侧根颈部及下颌中切牙舌侧根中部牙槽骨宽度变化较为明显。下颌中切牙唇侧中部牙槽骨宽度增加,但舌腭侧牙槽骨在正畸治疗后骨开窗、骨开裂位点增多,且较上颌更明显。结论: 减数正畸治疗伴随中切牙牙根一定程度上的吸收和舌腭侧牙槽骨吸收,唇侧牙槽骨骨量增加。下颌舌侧牙槽骨吸收导致骨开窗、骨开裂位点增多。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美国卒中学会更新了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诊疗指南,虽然近年来出血性卒中治疗方面没有划时代的进步,但人们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深入。对ICH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索必将带来诊疗上的进步。1脑淀粉样血管病研究多项进展:诊断标准、影像和生物标志物1.1诊断标准的更新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属于年龄相关性小血管病,其病理学标志是β-淀粉样蛋白在脑血管壁上的进行性沉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面部软组织侧貌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就诊的42例已完成正畸治疗的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男性10例,女性32例,年龄(23.8±6.3)岁,平均矫治时间1.9年],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或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后进行正畸治疗纠正磨牙关系,测量矫治前后硬组织及软组织相关头影测量指标30个,包括上下唇突点、颏唇沟点、软硬组织颏前点及颏顶点的矢状向及垂直向距离、鼻唇角及颏唇角等。对矫治前后各指标变化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析影响上下唇、鼻唇角、颏唇角等面部软组织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30个头影测量指标中18个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上中切牙点矢状向距离[(63.87±7.14)mm]、上唇突点矢状向距离[(77.73±7.60)mm]显著减小(P<0.05)。14对头影测量指标变化量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上唇突点矢状向变化量与上中切牙点矢状向变化量强正相关(r=0.649,P<0.01),上唇突点垂直向变化量与上中切牙点垂直向变化量中度正相关(r=0.544,P<0.01),软组织颏顶点矢状向变化量与Y轴角变化量中度负相关(r=0.537,P<0.01)。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上唇突点内收量与上中切牙点内收量、平面角增大量以及上中切牙角增大量均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内收量相关性最大(Beta=0.79);上唇突点下移量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上中切牙角减小量、上颌第一磨牙面中点到腭平面距离减小量以及平面角增大量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及平面角增大量的相关性最大(Beta均为0.59);下唇突点下移量与上、下中切牙点下移量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相关性更大(Beta=0.36)。结论Ⅱ类1分类错[牙合]矫治后鼻唇颏关系得到一定改善,切牙的矢状向变化对唇突度的影响最大,且下唇矢状向与垂直向移动与上中切牙的位置关系更密切,牙齿移动对颏部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前正畸对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及髁突位置和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性错畸形患者30例,在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图像上进行测量。通过关节间隙测量,判定髁突位置;通过髁突头长度、宽度和高度测量,判定髁突形态;关节盘位置和形态由直接观察判定,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骨性Ⅰ、Ⅱ和Ⅲ类畸形患者在术前正畸前、后关节盘及髁突位置和形态变化。结果 术前正畸前、后关节间隙和关节间隙指数,髁突头长度、宽度和高度、关节盘前移角及关节盘形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正畸治疗不会导致骨性错畸形患者关节盘及髁突位置和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7.
8.
新楼医院在PACS的构建和PACS与HIS/RIS的集成中遵循I HE的技术框架,应用I HE的集成模式。结果显示I HE的参照应用不仅可以评估PACS厂商的集成能力,提高院内医疗人员素质外,也可以缩短PACS构建的进程,降低构建成本,并保证未来系统的扩充性。而医疗机构高层的充分支持和对标准应用的肯定,以及相关的完整教育训练和配套措施,是提高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的实践证明采用标准规范的好处及分享个案医院应用I HE的经验,并再次验证标准规范对于医院不同信息系统集成的重要性,供其他医院在构建PACS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骨性Ⅱ类错 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指标的测量分析,探讨影响软组织侧貌的因素及贡献。 方法:选取40例骨性Ⅱ类错 畸形女性患者,对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 24.0对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21组指标变化量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软硬组织颏前点矢状向变化量呈极强相关性( r=0.862, P<0.001),比率为0.935∶1;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上、下唇突点内收量分别与上、下中切牙内收量相关性更大等。 结论:骨性Ⅱ类错 畸形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移动量与硬组织移动量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比例关系,临床可根据患者诉求进行硬组织移动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