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槽外科术中应用气动牙钻解除骨与牙阻力效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牙槽外科对各类阻生牙、埋伏牙、根端肥大、弯根、根分叉大等牙齿位置与牙根形态异常的患牙拔除术中,运用气动牙钻解除骨阻力、牙阻力的临床可行性、操作方法、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分析。方法979颗需拔除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气动牙钻磨切法(实验组)508颗,传统凿骨劈分法(对照组)471颗。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正确分析骨阻力、牙阻力并设计切割线/劈开线,解除阻力后拔除。结果实验组508颗患牙经过气动牙钻或种植机磨切解除骨阻力、牙阻力后均在短时间内顺利拔除,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复杂拔牙等牙槽外科手术中,运用高速涡轮钻、低速气动牙钻或种植机,藉其精确、便捷、高效的切割磨削功能,单独或联合应用于去骨、分牙、分根,与传统的凿骨劈开法相比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易于控制去骨量,能精确分隔牙体,使原本复杂的手术变为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临床疗效好,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总结11例经导管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和栓塞病例。对该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应用价值作了初步评价,认为该造影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显影清晰便于诊断;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一次插管可进行双侧颈动脉或椎动脉等优点。而该栓塞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失血,节约血源,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根治率;同时不影响病灶切除后的立即整复,在口腔颌面外科有着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扭曲的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30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查阅病史资料和影像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对血压水平与冠脉扭曲程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冠脉扭曲阳性率高达55-3%(168/304),老年女性发病率为60.1%(101/168),中重度扭曲主要发生在左回旋支(33.9%),三支病变的扭曲总积分最高;性别与血压是老年患者冠脉扭曲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水平的高低与冠脉扭曲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冠脉扭曲发病率高,且与性别、血压密切相关。血压越高造成的冠脉扭曲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EA.hy926血管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荧光酶标仪检测AngⅡ(10-7mol/L)、AngⅡ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NAC,50 μmol/L)作用24 h后细胞中活性氧簇(ROS)水平;用不同浓度(10-8、10-7、10-6mol/L)AngⅡ作用24 h或10-7mol/L AngⅡ作用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36 h)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蛋白变化、吖啶橙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体形成情况来判断细胞中自噬发生情况;AngⅡ(10-7mol/L)联合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2 mmol/L)或NAC(50 μmol/L)处理24 h后用同样方法检测细胞中自噬的发生情况。结果: 细胞经AngⅡ刺激后细胞内ROS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自噬体形成明显增加;3-MA或NAC可显著抑制内皮细胞中AngⅡ诱导的LC3-Ⅱ蛋白表达(P<0.05)与自噬体形成。结论: AngⅡ可以通过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内ROS的水平从而诱导自噬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成人前牙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可行性与疗效,及成人患者的特点。方法对63例该类患者在修复前进行固定正畸治疗,以整平排齐牙列,纠正失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根据正畸治疗后留存的缺隙大小、牙槽骨量及邻牙情况设计义齿修复。结果62例患者得以矫治修复,1例失败。结论成人错殆伴牙列缺损可应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矫治时宜考量成人患者的基本情况、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并实施个性化的矫治方案,采用适宜的保持方式与时间,选择满足美观与功能的修复体,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比剂剂量(V)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比值(V/eGFR)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诊疗中与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对比剂剂量与eGFR的比值在对比剂肾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先后两次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内科行PCI诊疗操作的20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第一次组和第二次组,收集病史、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肾功能检查、血常规等指标,计算V/eGFR,分析V/eGFR与CIN相关性,通过ROC曲线确立V/eGFR对CIN的预测价值。结果第一次组,CIN发病率为9.9%;第二次组,CIN发病率为17-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V/eGFR是发生CIN的最重要预测因素。第一次组中,V/eGFR〉2.895(OR:1.986,95%CI1.466±2.691,P〈0.001)为预测CIN发生的最佳值,第二次组中,V/eGFR〉2.320(OR=4.685,95%C12.783-7.885,P〈0.001)为预测cIN发生的最佳值。结论首次使用对比剂并发生CIN的患者,在再次使用对比剂时,CIN的患病率显著升高,提示V/eGFR可能是一个预NCrN更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玻璃纤维桩加全瓷冠修复前牙龈下缺损的疗效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139颗患牙,经根管治疗、牙根牵引术或冠延长术等牙周手术重建患牙生物学宽度后,应用纤维桩树脂核加全瓷冠联合修复,恢复良好的咀嚼功能,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每半年复查1次,发现随访到的76例139颗患牙中,成功135个牙,占97.12%。修复冠颜色匹配,色调与透明度逼真,无颈缘黑线,无根折裂,疗效满意。结论以玻璃纤维桩加全瓷冠修复前牙龈下缺损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美学效果与功能,完善的根管治疗与适宜的生物学宽度是修复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以玻璃纤维桩加全瓷冠修复前牙龈下缺损的疗效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139颗患牙,经根管治疗、牙根牵引术或冠延长术等牙周手术重建患牙生物学宽度后,应用纤维桩树脂核加全瓷冠联合修复,恢复良好的咀嚼功能,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每半年复查1次,发现随访到的76例139颗患牙中,成功135个牙,占97.12%。修复冠颜色匹配,色调与透明度逼真,无颈缘黑线,无根折裂,疗效满意。结论以玻璃纤维桩加全瓷冠修复前牙龈下缺损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美学效果与功能,完善的根管治疗与适宜的生物学宽度是修复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