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11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17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00篇
  3篇
中国医学   178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胰胆管合流异常胆汁对胆管细胞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患者的胆汁对人胆管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APBDU与胆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APBDU患者胆汁对胆管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经APBDU胆汁处理的胆管细胞c-erbB-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PBDU患者胆汁与正常对照胆汁比较,能明显促进胆管细胞的增殖(P<0.05),这种促增殖作用可被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celecoxib或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抑制;流式细胞仪分析经APBDU胆汁处理的胆管细胞其处于S期的细胞明显增多(P<0.001);Western blot法检测经APBDU胆汁处理的胆管细胞其c-erbB-2表达增多。结论APBDU患者的胆汁对正常胆管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可能潜在致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关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特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老龄人群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其中肾衰竭已对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并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本文阐述了"高龄化"和"急危重症化"趋势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影响,老年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风险因素,以及降低老年透析患者病死率的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建立大鼠IRI模型,健康WistaI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未治疗组、LMWH治疗组,后两组又分别分为术后1、3、6、24h组。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水平及中性粒细胞(PMN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通过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及趋化因子NF-κB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肾缺血再灌注未治疗组造模后1h,Scr水平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ICAM-1、NF-κB表达增多,肾小管坏死积分值亦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2)缺血再灌注6h以后,两组Scr浓度明显增高(P〈0.01),但LMWH治疗组SCr、ICAM-1、NF-κB表达水平及肾小管坏死积分值均明显低于模型未治疗组(P〈0.05);(3)肾组织中NF-κB表达与肾小管损伤积分值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0.71,P〈0、01);而NF-κB与ICAM-1间则呈现显著正相关(r=0.62,P〈0.05)。由此说明:(1)ICAM-1、NF-κB在肾缺血再灌注早期的瞬时表达,可能参与了炎症早期的白细胞迁移与浸润,与肾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2)LMWH可通过减少ICAM-1及NF-κB的表达,阻抑炎症反应过程,减轻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 β1及补体调节蛋白CD5 9活性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长期采用铜仿膜 (CU)与聚砜膜 (PSU)透析患者外周血TGF β1水平及CD5 9活性表达。结果 MHD患者血浆TGF β1水平明显增加 (P <0 .0 5 ) ,其中CU组为 (81.7± 8.7)ng mL ;PSU组为 (6 4 .3±8.3)ng mL ,与正常对照组 (49.3± 6 .1)ng mL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5 ) ;而PSU组与CU组相比 ,外周血TGF β1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CD5 9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无表达 ,而在尿毒症未透析组及血透组均有表达 ,其中未透析组表达较低 ,而血透组表达较高 ,CU膜血透组较PSU血透组表达要高 (P <0 .0 5 )。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CU组与PSU组内TGF β1水平与CD5 9表达均呈现良好的相关性 (r=0 .6 4 0 9与 0 .5 83,P <0 .0 5 )。 结论 血液透析通过血液 透析膜间相互反应可活化补体 ,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合成TGF β1增多 ,而增高的TGF β1水平可上调CD5 9基因表达 ,抑制补体异常活化造成的细胞破坏 ,对机体具有代偿性保护意义。然而不同透析膜如CU和PSU对MHD患者TGF β1与CD5 9的影响有所不同 ,这些变化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唐莉  李丹丹 《陕西中医》2023,(3):333-336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清热通腑灌肠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已经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而观察组在奥曲肽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口服联合清热通腑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胰腺体部血流指标、中医证候积分、Balthazar CT重症度指数分级及血淀粉酶的差异,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Balthazar CT重症度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主证和次证积分在治疗后均下降,且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althazar CT重症度指数分级中Ⅰ级占比增加,Ⅲ级占比减少。治疗前,两组患者胰腺体部血流指标、血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胰腺体部血流量(BF)、血容量(BV)均高于治疗前,血淀粉酶及胰腺体部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胰腺体部BF、BV高于对照组,胰腺体部P...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多个关节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小关节,病变呈对称性、侵袭性和致残性,发病后期常易造成不可逆转的软骨、骨和其他邻近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严重的关节畸形甚至残疾,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迄今为止,虽然治疗RA的药物很多,但RA仍然无法完全得到彻底根治,究其原因在于RA及其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及如何治疗显得格外重要。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总的来说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失衡导致的,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参与RA关节软骨破坏及骨侵蚀病程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讨论,分别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非编码RNA、信号通路等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了对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作用造成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以期为RA骨破坏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中医药在预防RA骨破坏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其安全性。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及研究中医药在其治疗中的作用,为其治疗能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截石位不同膝关节屈曲角度对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4月行输尿管镜手术的患者9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平卧位和截石位下3种膝关节屈曲角度(A组90°,B组110°,C组130°各30例)的下肢股静脉直径、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与平卧位时比较,截石位患者的股静脉直径增粗,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减少(P0.05);以膝关节屈曲角度90°为基础,随着角度增大,股静脉直径逐渐变细,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也随之增加(P0.05),体位摆放后5min及30min检测上述指标3组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镜手术截石位可能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但增加截石位膝关节屈曲的角度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可相对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说一个身边的真实案例:77岁的李大爷,因为支气管炎在家自行服用头孢克洛胶囊效果不佳,就诊于某家医院呼吸内科.医生给他开了莫西沙星片(每天一片,共9片)以及其他对症治疗的药物.并叮嘱他:“把药吃完,如果效果不好再来看”.李大爷在吃莫西沙星第四天的时候出现了嗅觉丧失,怀疑是莫西沙星引起的,但是由于医生叮嘱他要把药吃完之后再复诊,就继续服药直至吃完.九天后,患者支气管炎症状得到控制,但是仍然没有任何嗅觉,连洋葱、大蒜的气味都闻不到了.后来,李大爷前来这家医院药物咨询中心了解是否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疳积多由脾本不足,复又喂养不当,饮食失调而致,是儿科常见慢性疾病。总结易蔚教授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疳积的临床经验,并附临床案例,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99mTc-3PRGD2-SPECT/CT对食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食管占位性病变患者,通过手术、病理获得最终诊断。术前所有患者均分别行食管钡餐、超声内镜及SPECT/CT显像检查并对比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结果:40例食管占位患者中恶性病变32例,包括食管癌3l例、平滑肌肉瘤1例;良性占位8例,包括平滑肌瘤6例、食管结核2例。SPECT/CT显像发现1例癌肺转移、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2.5%、93.8%、87.5%,97.5%、96.9%、100%,90%、90.6%、87.5%,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99mTc-3PRGD2-SPECT/CT显像对食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诊断其它两种方法无法诊断的远处转移性病灶.99mTc-3PRGD2可望成为整合素αvβ3受体阳性的肿瘤显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