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我院门诊应用火针治疗各种久治不愈的窦道瘘管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64岁,最小者2岁;各种软组织感染后形成的窦道14例,手术后切口不愈合形成的窦道5例,耳前瘘5例,肛瘘6例。治疗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探针探知窦道走行和深度或瘘管走行和深度及内口。采用直径0.15~0.2厘米,长8~15厘米的不锈钢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沿窦道或瘘管走行小心刺烙窦道壁或瘘管壁及内口,力争一次将其烧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用0 μmol/L(对照组)、25 μmol/L(低剂量木犀草素组)、50 μmol/L(中剂量木犀草素组)及100 μmol/L(高剂量木犀草素)浓度木犀草素处理EC9706细胞3 d。分别转染anti-微小核糖核酸(miR)-NC、anti-miR-...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内镜下犬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与不植骨的成骨效果。方法:随机将6只比格犬(共12侧上颌窦)分为2组, A组为上颌窦内提升+即刻种植(3.5 mm×8 mm),B组为上颌窦内提升+Bio-Oss(0.8 mL)+即刻种植(3.5 mm×8 mm)。利用CT、Micro-CT以及组织学评价2组术后上颌窦内和种植体周围成骨情况。采用SAS 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A组术后即刻、3个月的CT数据重建上颌窦内成骨体积和密度显著低于B组。Micro-CT和组织学切片均证实,A组的成骨仅在种植体周围的下部,而中部和上部未见明显骨质;而B组的种植体周围均包绕着适量骨质。2组中上部和中部新骨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部新骨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时仅在窦底有一定量的新骨形成,为了达到良好的术后和远期效果,建议在行内提升术时适当植入骨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钛网+Bio-Gide膜修复比格犬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择3只成年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P1-M1,牙槽窝愈合6个月。将3只比格犬(共6侧)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种植体+骨粉+钛网,B组使用种植体+骨粉+Bio-Gide膜,C组使用种植体+骨粉+钛网+Bio-Gide膜。每侧选取3个位点制备种植窝,在颊侧制作4 mm×4 mm×4 mm牙槽骨缺损,植入种植体并分别覆盖钛网或Bio-Gide膜。于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并取材,Micro-CT扫描并三维重建。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显示,C组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骨密度等数据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骨小梁分散度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1)。结论 联合使用钛网+Bio-Gide膜,对比格犬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显著优于单纯使用钛网或Bio-Gide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DNA聚合酶ι(polymerase iota,Polι)基因在人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合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Polι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62例肺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Polι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Polι表达率分别为54.8%、333%和10.0%,不同类型肺癌组织中Polι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肺癌分化程度升高,Polι表达下降(P<0.05),Ⅲ期和Ⅳ期肺癌组织中Polι表达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生存3年以下肺癌Polι表达明显高于3年以上者(P<0.05),吸烟者Polι表达高于非吸烟者(P<0.05)。结论:Polι高表达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肺癌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颧骨复合体的骨折不仅会造成颌面部功能障碍,同时也影响面部的美观,但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传统手术很难兼顾形态与功能。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医学影像数据的数字化外科技术逐渐应用于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然而国内外对于不同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数字化治疗方式的选择尚无定论。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分别从手术模拟、辅助手术、效果评价3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选择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H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2、5、10μmol/L)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处理Eca109细胞,未经药物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CHRF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状态,RT-PCR检测CHFR mRNA的表达情况,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对Eca10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对照组Eca109细胞CHFR CpG岛处于高甲基化状态,5-Aza-CdR处理后CHFR CpG岛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剂量依赖性的去甲基化。对照组Eca109细胞无CHFR mRNA表达,5-Aza-CdR处理组(2、5、10μmol/L)CHF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0.174±0.010、0.221±0.013、0.356±0.014)。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后,Eca109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作用72 h时的抑制率分别为(30.87±0.74)%、(44.60±0.79)%、(56.67±0.35)%],细胞凋亡显著增加[(7.46±1.46)%、(16.27±1.61)%、(25.29±2.25)%vs(1.83±0.41)%,P<0.01]。结论:食管癌Eca109细胞经5-Aza-CdR处理后,CHFR基因CpG岛发生部分去甲基化,出现CHFRmRNA表达,并抑制Eca109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 )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对人肺癌A-549细胞侵袭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互补于HPSE mRNA起始密码区的HPSE ASODN,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包埋后转染人肺癌A-549细胞进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癌A-549细胞HPSE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以Matrigel细胞侵袭试验对HPSE AS-ODN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的抑制进行检测.结果 ASODN各组与正常对照组和脂质体组比较及ASODN各组间比较HPSE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细胞侵袭力均受到明显抑制 (P<0.01);ASODN在终浓度为100、200、400 nmol/L时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力的抑制率分别为55.6%、82.3%和91.2%.结论 HPSE ASODN通过下调HPSE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可显著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侵袭力,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血清外泌体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就诊的NSCLC患者157例。按照其有无脑转移进行分组,分为NSCLC脑转移组42例和NSCLC组115。比较年龄、性别、BMI、T分期、分化程度、吸烟、淋巴结转移、miRNA-21、miRNA-330。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BMI、T分期、分化程度、吸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NSCLC脑转移组淋巴结转移例数高于NSCLC组,NSCLC脑转移组miRNA-21低于NSCLC组,miRNA-330高于NSCLC组,P<0.05。淋巴结转移、miRNA-21>0.995均是NSCLC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miRNA-330>0.535是其保护因素。NSCLC脑转移与miRNA-21、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与miRNA-330呈负相关。miRNA-21预测NSCLC脑转移ROC曲线下AUC面积为0.889(95%置信区间:0.938-1.000),临界值为0.995,灵敏度0.905,特异度0.983。miRNA-330预测NSCLC脑转移RO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RORγt和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RORγt及IL-17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40例食管鳞癌患者PBMC标本,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4~78(61±8.76)岁。采集40例健康志愿者PBMC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PT-PCR检测PBMC中RORγt和IL-1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2.40±0.55)%vs(0.84±0.41)%,P<0.01];PBMC中RORγt、IL-17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669±0.184)vs(0.451±0.151),(0.625±0.179)vs(0.438±0.150),P<0.01],且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551,P<0.01)。食管鳞癌患者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相比,Th17细胞比例、RORγt和IL-17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PBMC中RORγt和IL-17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h17细胞可能通过RORγt和IL-17参与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