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口腔科学   1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对 6 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施行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全部病例均在术后 2周内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 ,其中 6 3.2 %在术后 2 4h内痛疼消失 ;2 8.9%在术后 1周内疼痛消失 ;7.9%在术后 2周内疼痛消失。随访结果显示 ,3年内复发率为 10 .3% ,3~ 5年复发率为 15 .4%。该方法具有复发率低、疗效肯定、安全、微创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自体肋软骨移植在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自体肋软骨移植在治疗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中的作用。方法:对16例唇裂术后鼻畸形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进行了整复。结果:除1例鼻小柱旁切口二期愈合外,其余15例创口均愈合良好,所有病例鼻小柱得到不同程度的延长,鼻尖及鼻翼形态恢复满意。结论:肋软骨量多,易雕刻成各种所需的外形,用于治疗严重唇裂术后鼻畸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钢丝骨间结扎和小钛板内固定治疗面中份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入路及辅助切口,对40例面中份骨折行钢丝骨间结扎和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结果钢丝骨间结扎不能获得良好的稳定性,而小钛板坚固内固定则可重建面中份骨骼的支柱结构,获得足够的三维稳定性和重建理想的面部外形。在眶下缘、颧上颌缝区,手术野显露较差,小钛板内固定较钢丝骨间结扎更为方便可靠。结论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是治疗面中份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的规律及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方法 对708例行颈淋巴清扫术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转移率为35.6%(252/708),各区的转移率分别为Ⅰ区30.7%(149/485), Ⅱ区33.8%(164/485),Ⅲ区22.5%(109/485),Ⅳ区8.0%(39/485),Ⅴ区4.9%(24/485)。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pT分级均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原发灶部位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仅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浸润深度、pT分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肿瘤浸润深度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颈淋巴转移的首要影响因素(OR=2.191)。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与pT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肿瘤浸润深度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的首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羟基磷灰石涂层牙种植体骨内种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42颗羟基磷灰石涂层牙种植体被植入73例患者,临床观察18-48个月,累积成功率为92.3%,生命表分析显示成功率随临床观察时间延长而下降。在本组资料,羟基磷灰石涂层剥脱和基桩中央螺栓折断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这可能与种植体羟基磷灰石涂层质量和机械设计不合理有关。在牙槽骨高度和宽度不足的病例,植入种植体时同期植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由颧骨、上颌骨及额骨构成的颧眶区是面中份骨质较薄弱的区域之一 ,易受外伤而致骨折及骨质缺损。对其骨折的复位及缺损修复的最佳时机是创伤早期。早期开放复位 ,可探查眶内各壁情况 ,解除嵌顿的肌肉 ,达到理想的解剖复位及重建。作者应用下睑结膜切口及外眦切开入路治疗 49例颧眶区骨折患者 ,认为该切口入路能最大限度地暴露骨折断端及缺损部位 ,易于探查骨折情况及手术复位固定的操作 ,组织损伤较小 ,并发症少。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作者于 1994年 4月~ 1999年 10月对 49例颧眶区骨折患者应用下睑结膜切口及外眦切开入路进行…  相似文献   
7.
自体颅骨移植在眶底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自体颅骨移植在治疗面部外伤致眶底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对34例面部创伤眶底爆裂骨折(以下简称眶底骨折)有骨质缺损者,采用冠状切口取自休遭受,结膜切口加外眦切开入路进行骨移植修复缺损。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供骨区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3个月内有轻微下睑外翻,通过自行按摩半年后已不明显,8例术前有眶下区麻木者,术后1-6个月全部恢复,4例有复视者术后消失,通过半年至5年(平衡11个月)的随诊,移植骨成活良好,供受骨区切口瘢痕不明显,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 自体颅骨移植并发症少,对眶底的重建有许多优点。是眶底重建的理想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单叶皮瓣制备的外科技术及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4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245块游离股前外侧单叶肌皮瓣修复术后缺损.皮瓣制备方法 :在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的髂-髌连线内侧3 cm处,根据所需皮瓣的厚度在上、中、下不同区域设计切口.选取管径较粗、搏动有力的穿支血管制备皮瓣,携带肌肉组织充填死腔.制备皮瓣面积较大时,尽量带多个穿支血管.皮瓣面积(4 cm×4 cm)~(10 cm×25 cm).对18块皮下脂肪较厚的皮瓣削薄处理.结果 245块肌皮瓣,3块坏死,成功率98.8%.无一块因未找到合适的穿支血管而放弃.8块行皮下脂肪修剪的皮瓣术后出现水疱,但皮瓣血供良好,均成活.5块因取瓣面积较大供区创面行植皮术,所植皮片全部来源于切口的上份;其余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244例患者对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结论 该制备肌皮瓣方法 有利于寻找穿支血管;切取皮瓣宽度<8 cm,创面可直接拉拢缝合,≥8 cm时需要植皮,可选择切口上部为供皮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部皮肤穿支血管的嵌合皮瓣,为修复口腔颌面部的大面积、复杂的洞穿性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分支、其在股部正面及两侧可能存在的皮肤穿支血管,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8例.此种皮瓣可分为3种类型: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内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直肌穿支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结果 术后8例16块皮瓣均成活,无并发症,且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未行皮片移植.术后随访1~9个月,患者面部外形和功能均良好,供区畸形和功能障碍均不明显.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穿支嵌合皮瓣吻合血管数量少,较切取2个皮瓣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大,适合口腔颌面部大型复杂的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颅、颌骨溶解症2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骨溶解症(massive osteolysis)又名骨消溶症,是一种缓慢发展极具破坏性疾病,表现为自发性骨吸收,为一罕见疾病。我科近年收治2例发生在上、下颌骨、颅骨的骨溶解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