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舌癌病人下颌骨的不同处理方法与手术远期预后的关系,为舌癌患者的手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随访7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舌癌患者5年,分析术后影响预后因素,评价3种不同的下颌骨处理方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下颌骨处理方式对于舌鳞癌患者生存率有直接影响,其中未处理下颌骨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56.3%,边缘性去骨截骨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53.6%,而节段性截骨患者的仅为51.7%。结论:舌癌的预后不完全由下颌骨的切除方式决定的,而是由其侵袭性决定的,因此对于舌癌患者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式处理下颌骨,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情况下,尽量保存下颌骨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法测试在纤维桩表面经过6种不同的处理后与核树脂的粘接强度,探索何种表面处理方法能显著提高纤维桩与核树脂的粘接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30根石英纤维桩随机分成6组,每组5根。A组纤维桩表面涂布粘接剂,B组涂布硅烷处理剂,吹干后涂粘接剂,C组5%氢氟酸酸蚀30sec,流水冲洗吹干后处理同A组,D组5%氢氟酸酸蚀30sec,流水冲洗吹干后处理同B组,E组24%双氧水处理,后操作同A组,F组24%双氧水处理后操作同B组。在桩周分层固化核树脂,用低速锯沿纤维桩外周平行片切,再垂直粘接面片切成横截面约0.9mm×0.9mm的长方柱状试件,每组15个,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法测试纤维桩与核树脂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体视显微镜观察断裂类型。结果:A组微拉伸粘接强度8.78±2.20MPa,B组9.35±1.92MPa,C组15.50±2.87MPa,D组22.98±3.24MPa,E组16.64±2.70MPa,F组24.88±3.9 0MPa。用氢氟酸酸蚀的C组和D组和用双氧水处理的E组和F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用氢氟酸酸蚀后再硅烷化处理的D组比C组、用双氧水处...  相似文献   
3.
Daxx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Daxx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蛳聚合酶链式反应(RT蛳PCR)技术检测了83例ALL患者(初治41例,复发42例)及36名正常对照Daxx基因的表达。结果41例初治和42例复发患者Daxx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61%及71.4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6.11%(P<0.01)。半定量分析结果示,ALL初治和复发组患者的Daxx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3±0.029和0.38±0.025,也高于正常对照组0.27±0.04(P<0.05)。结论Daxx基因在ALL患者中高表达,是否可能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有某种关系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纳米金刚石改性核树脂与牙本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纳米金刚石填料改性的自行合成的核树脂与牙本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方法 选择10颗因阻生拔除的健康第三磨牙,磨除牙合面釉质,形成牙本质平面.随机分成2组,每组5颗牙齿.采用自行合成的纳米金刚石填料改性的核树脂(UFD-C)和Luxa-Core(L-C)商品核树脂充填并分别粘结于牙本质面上,形成4mm~5mm高的树脂层.将牙齿及上方的粘结树脂样本平行于牙长轴片切成约0.9mm×0.9mm的柱状试件,每组共30个试件.用微拉伸测试仪检测其粘结强度,体视显微镜观察其断裂类型,用扫描电镜观察样本粘结界面和断面的超微形态.结果 UFD-C组与牙本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均值为:(36.03±9.25)MPa,L-C组与牙本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均值为:(36.80±10.56)MPa,两组的粘结强度差异无显著性.UFD-C组70%为粘结面断裂,L-C组80%为粘结面断裂.扫描电镜显示两种核树脂的粘结界面均有树脂突形成.结论 自行合成的纳米金刚石改性核树脂(UFD-C)与Luxa-Core核树脂(L-C)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差异无显著性,能达到牙体缺损粘结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试自行合成的纳米金刚石改性的核树脂(UFD-C)与三种材料纤维桩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方法:选择石英纤维桩、玻璃纤维桩、碳纤维桩各10个,每种随机分成2组.在桩周分别用UFD-C或Luxa-Core(L-C)商品核树脂充填,用低速锯沿纤维桩外周平行片切,再垂直粘结面片切成约0.9mm×0.9mm的长方形柱状试件,每组共15个试件.测试其粘结强度,并观察其断裂类型.结果:UFD-C与三种纤维桩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分别为20.08±2.79 MPa、17.78±5.70 MPa、20.12±3.78 MPa;L-C与三种纤维桩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分别为21.09±3.64 MPa、23.55±3.41 MPa、18.12±3.80 MPa.L-C与玻璃纤维桩的微拉伸粘结强度高于UFD-C与玻璃纤维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核树脂与石英纤维桩和碳纤维桩的粘结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体视显微镜观察92%试件是粘结界面的断裂.结论:纳米金刚石改性核树脂与石英纤维桩、碳纤维桩的微拉伸粘结强度与商品Luxa-Core核树脂相当,能满足牙体缺损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比E-max和IPS-EMPRESSS Ⅱ两种全瓷贴面对变色牙颜色改善的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36颗变色上前牙分别采用E-max和IPS—EMPRESS Ⅱ全瓷贴面修复。用Shade-Eye-NCC电脑比色仪分别测定修复前牙齿、贴面就位(无试色糊剂)和试粘接(分别用WOT和Tro试色糊剂)及最后粘接后两种修复体唇侧的中1/3处的L*、a*、b*值,根据色差公式△E=[(△L*)2+(△a*)2+(△b*)2]1/2,对比两种瓷贴面对变色牙的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结果:IPS-EMPRESSSⅡ全瓷贴面粘接后与牙体预备前的色差值为7.9960,粘接后与试戴(无试色糊剂)的色差值为2.3906,粘接后与试戴(有试色糊剂)的色差值为1.6578。E-max全瓷贴面粘接后与牙体预备前的色差值为8.2428,粘接后与试戴(无试色糊剂)的色差值为1.4638,粘接后与试戴(有试色糊剂)的色差值为1.2596。两组全瓷贴面试戴后(无试色糊剂)、试粘接(有试色糊剂)、粘接后与基牙牙体预备前△E*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全瓷贴面修复前后的的L*、a*、b*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修复后的L*增大,a*、b*值减少。试粘接后L*值和b*值增大,a*值减少。修复后的L*、a*、b*值与贴面自身相比存在差异,修复后的L*值偏小,a*、b*值偏大。两组瓷贴面在采用WOT糊剂粘接后L*值、b*值最大,与Trt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max全瓷贴面比IPS-EMPRESSSⅡ全瓷贴面更有效改善变色牙的颜色,IPS-EMPRESSSⅡ全瓷贴面粘接后较试戴(无试色糊剂)明亮度降低比E-max瓷贴面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自行合成的改性纳米金刚石核树脂(UFD-C)和商品Luxa-Core(L-C)核树脂与石英纤维桩、玻璃纤维桩、碳纤维桩进行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后试件的断裂类型,研究粘结界面和断裂面的超微形态特征,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UFD-C、L-C分别与石英纤维桩、玻璃纤维桩、碳纤维桩制作的微拉仲粘结试件各15个,用微拉仲仪进行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断裂类型,用环境扫描观察粘结界面和断裂面的超微形态特点。结果:UFD-C、L-C核树脂与3种材料纤维桩断裂类型92%为粘结界面断裂,2种核树脂与3种纤维桩粘结面超微形态无明显差异。结论:纳米金刚石改性的核树脂(UFD-C)、Luxa-Core(L-C)核树脂与3种纤维桩的粘结面粘结良好,核树脂和纤维桩类型对断裂模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冠状切口在面中部复杂性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经冠状切口行面中部复杂性骨折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方法:本组50例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行复杂性面中部骨折解剖复位,钛合金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结果:除4例出现暂时性神经损伤症状,2例出现头皮麻木和感觉异常,1例感染外,其余的病例均一期愈合,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X线片显示骨折处对位良好。结论:采用头皮冠状切口的坚强内固定技术,可在直视下开放复位,较好地暴露颧骨、颧弓、上颌骨连接处骨折,使面中部解剖结构得以重建,提高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种完全性斜折裂牙修复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对128例龈上冠折、齐龈冠折、龈下冠根折患牙,视牙体缺损分别行全冠、铸造桩核冠、预成桩核冠修复,观察3种折裂类型的修复效果。结果:龈上冠折修复成功率为96.7%,齐龈冠折成功率为90.5%,龈下冠根折为69.6%。对于龈下冠根折,用预成桩树脂核成功率为84.6%,铸造桩核成功率为57.1%。结论:龈上冠折和齐龈冠折修复效果优于龈下冠根折,对龈下冠根折用预成桩树脂核比铸造桩核成功率要高。全冠修复完全性斜折裂牙是保存牙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试不同的粘结剂类型对核树脂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粘结剂和核树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颗因阻生拔除的健康第三磨牙,磨除牙合面釉质,形成牙本质平面。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5颗牙齿。A组、B组所有牙本质粘结面涂布自酸蚀Contax粘结剂。C组和D组牙本质粘结面酸蚀剂处理后涂布SingleBond粘结剂,A组和C组用Luxa-Core核树脂,B组和D组用3MFiltekTMZ350纳米树脂进行分层固化粘结,切成约0.9mm×0.9mm的柱状试件,每组共30个试件。用微拉伸测试仪检测其粘接强度,用扫描电镜观察样本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结果 A组(36.03±9.25)MPa和B组(23.38±9.78)MPa与C组(14.27±8.63)MP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38.80±10.56)MPa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核树脂的粘结界面均可见牙本质小管有树脂突形成,SingleBond酸蚀组树脂突比Contax自酸蚀组分布密度较密,长度较长。结论不同的粘结剂类型对核材料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有影响,要选择核树脂配套的粘结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