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 研究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 (AS ODN)对体外培养人涎腺高肺转移性腺样囊性癌 (ACC M)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及PCR TRAP端粒酶活性检测法来观察其形态学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反义寡核苷酸在转染ACC M细胞后 72小时内 ,其形态学改变不明显 ,其端粒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 (P <0 .0 1)。结论 AS ODN可显著抑制ACC M的端粒酶活性 ,提示AS ODN可抑制ACC M细胞的生长 ,抑制效果可能与AS ODN的剂量、转染效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Beyond冷光美白与皓齿Boost诊室内美白治疗个别前牙黄色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40例个别前牙黄色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给予A组Beyond冷光美白治疗,给予B组皓齿Boost诊室内美白治疗。采用Vita比色板比色,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牙齿颜色,比较色阶,从而评价美白效果。记录患者术后即刻牙齿敏感情况。结果对于黄色变前牙,两组美白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即刻牙齿敏感发生率[55.0%(11/20)]高于A组[2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yond冷光美白与皓齿Boost诊室内美白漂白个别黄色变前牙效果均显著,皓齿Boost诊室内美白术后即刻牙齿敏感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2002年8月至2004年6月,作者用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平阳霉素(PYM)化疗方案对60例口腔鳞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涎腺粘液囊肿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上较为多见。 1996年 5月至 1999年 1月 ,作者采用电离子手术治疗仪治疗涎腺粘液囊肿 38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涎腺粘液囊肿 38例 ,其中粘液腺囊肿 3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17.8岁 (3~ 5 6岁 ) ;下唇 2 7例 ,舌尖腹部 3例 ,口底 2例 ;其中 8例曾接受过手术、药物注射或冷冻治疗。舌下腺囊肿 6例 ,男 3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19.7岁 (6~ 6 7岁 ) ;一侧口底粘膜与口底肌肉间 4例 ,延伸至对侧口底 1例 ,向颈部突出 1例。1.2 治疗方法 采用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SD大鼠颌下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探讨端粒酶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5 0只 ,麻醉后颈部切口暴露颌下腺 ,右侧腺体植入二甲基苯丙蒽 (DMBA)明胶海绵块 ,左侧为自身对照 ,每过 2周处死大鼠 2只 ,取颌下腺标本。用PCR TRAP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法分析PCR产物 ,检测颌下腺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共诱发肿瘤 2 1例 ,均为鳞状细胞癌 (早期 10例 ,晚期 11例 ) ,另有 3例导管上皮鳞状化生。 2 1例端粒酶活性均为阳性 ,实验侧明显高于自身对照侧 (P <0 .0 1)。鳞状上皮化生、鳞癌早期、鳞癌晚期 3组相比 ,端粒酶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升高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牙根发育完全的自体牙移植后根管治疗与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牙根发育完全的60例自体牙移植患者(60颗牙齿),术前X线检查供牙及受植区骨量,局麻下拔除受植区牙齿,修整牙槽窝,拔出供牙后立即植入预备好的牙槽窝。将60颗牙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根管治疗组和根管未治疗组。根管治疗组30颗,移植后2周行根管治疗;根管未治疗组30颗,移植后未行根管治疗。1 a后复查,进行X线检查。结果术后1 a复诊,根管治疗组成功28颗(93.33%),有效2颗(6.67%);未根管治疗组成功26颗(86.67%),有效4颗(13.3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根发育完全的牙自体移植后,根管治疗与根管未治疗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颌面部慢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C,局部注射强的松龙的治疗方法。结果 颌面部慢性血管神经性水肿临床表现为:病变区反复肿胀,间歇期不能恢复至正常,非压陷性肿胀,皮肤色泽基本正常。治疗后15例患者中6例痊愈,7例好转,无效2例。均随访2年,随访期间痊愈和好转患者均无明显复发,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掌握了颌面部慢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临床特征后,该病诊断容易,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自体牙移植于固有牙槽窝和人工牙槽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颌第一磨牙残根、残冠24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22例,用种植机修整固有牙槽窝或制备人工牙槽窝,拔出自体第三磨牙,植入预备好的牙槽窝内。夹板固定复合树脂粘结4周,根尖已形成者术后2周行根管治疗。结果除人工牙槽窝组1例因松动拔除外,其余随访3年,均稳固,咀嚼功能正常。X-线片示移植牙与牙槽骨紧密贴合,固有牙槽窝组牙周膜及牙根完整性优于人工牙槽窝组。结论自体牙移植于固有牙槽窝和人工牙槽窝均能获得很好的稳固性和咀嚼功能,但在牙周膜形成及保持牙根完整性方面移植于固有牙槽窝优于人工牙槽窝。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E琥珀酸酯诱导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VES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质量浓度VES处理后舌鳞癌细胞的凋亡率;Fas中和抗体进行阻断实验;以细胞免疫化学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VES处理后肿瘤细胞Fas蛋白水平和细胞表面Fas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VES处理后,舌鳞癌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呈现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Fas中和抗体进行阻断后,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VES处理后细胞Fas蛋白表达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Fas平均荧光强度也显著升高。结论VES对舌鳞癌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肿瘤细胞表面Fas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峰  高黎  张彦喜 《海南医学》2006,17(3):36-37
目的观察引流在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需切开粘膜或翻瓣去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拔出阻生牙后,实验组用橡皮条引流,对照组不用.结果只切开粘膜患者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出血,感染,局部疼痛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在局部肿胀、张口受限、发生干槽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翻瓣去骨患者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出血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在感染,局部疼痛,局部肿胀、张口受限、发生干槽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流能减少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