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带蒂颊脂垫即刻修复口腔肿瘤切除后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 2 0 0 0年~ 2 0 0 2年 ,应用带蒂颊脂垫移植即刻修复口腔肿瘤切除后缺损 6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4 0~ 79岁。术前活检诊断 :鳞状细胞癌 5例 ,粘液表皮样癌 1例。原发肿瘤位置 :上颌牙龈 2例 ,颊部 1例 ,下颌磨牙后垫区 2例 ,软腭部 1例。肿瘤临床分期 :T1N0 M0 3例 ,T1N1M0 2例 ,T2 N2 M0 1例。  原发肿瘤切除术后创腔经生理盐水冲洗 ,彻底止血。通过软组织及颌骨切除的创缘轻轻分离即可见颊脂垫膨隆突出 ;或术中暴露颊间隙 ,钝性向后外分离 ,此时颊脂垫易于突向切口处 ,用手指在…  相似文献   
2.
腮腺区手术是口腔颌面外科的经典手术,超声刀在其他临床科室已应用多年,优势明显.本综述从超声刀的工作原理谈起,着重介绍其临床应用特点,特别是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舌根部基底细胞腺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于舌根部的基底细胞腺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国内至今尚无报道,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长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双桥接组(Ⅰ组)、原位神经吻合组(Ⅱ组)、正常空白对照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15 mm缺损模型,采用双桥接和原位神经吻合进行修复。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以评价神经修复情况。结果12周时,Ⅰ组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吸收明显,且无异物反应,能抑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可为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Ⅱ组吻合口处膨大,周围有瘢痕样组织包绕。Ⅰ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与Ⅱ组相似(P>0.05),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结论双桥接技术修复长段神经缺损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生物相容性良好,适于体内植入修复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自行研制的弧线式牵引器修复下颌骨体部节段的可行性。方法:以犬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制造下颌骨体部约38mm的节段缺损,制作带有右侧第一磨牙拔牙创的传送盘,以自制弧线式骨牵引器行传送盘牵引成骨。固定期8周后组织学检查及X线观察。结果:2只犬实验内容按计划进入固定期,犬1在固定后期传送盘回缩。犬2成功修复约12mm骨缺损。固定8周的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证实牵张区新骨成熟,大体标本及X线显示传送盘明显外旋,后方新生骨组织与对侧下颌骨体相比更向颊侧扩展。结论:实验自行研制的弧线式牵引器虽然尚处于实验阶段,但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为临床运用及牵引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为正畸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锥形束CT扫描的2 376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65例成人患者进行上、下颌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样本人群中,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75.38%(49/65)和86.15%(56/65).在不同骨开窗类型中,小于等于根长1/3的骨开窗约占骨开窗总数的76.88%.在不同骨开裂类型中,范围在2~4 mm的最多,约占骨开裂总数的77.13%.在样本牙齿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的发生率为30.78%,以左上颌侧切牙最高(7.69%),右上颌侧切牙次之(6.92%),右上颌中切牙最低(1.15%);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的发生率为36.15%,右下颌中切牙最高(9.62%),左下颌中切牙次之(8.27%),下颌的发生率高于上颌.男性与女性切牙唇侧骨开窗与骨开裂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骨开窗范围小于等于根长1/3,骨开裂在2~4 mm之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长段缺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寻找一种适于广大基层医生应用的简单、有效修复长段神经缺损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15 mm缺损模型,分4组修复:双桥接小间隙组、双桥接无间隙组、原位神经吻合组、正常空白对照组·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吸收明显且无异物反应,能抑制神经纤维瘤形成,可为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2)双桥接修复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与原位神经吻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量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及颊腭向最大骨厚度,探查微种植钉合适的植入位点及植入角度范围,为正畸治疗在顴牙槽嵴处安全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来大连市口腔医院放射线科行锥形束CT扫描的40例成人患者,测量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顴牙槽嵴处距牙槽嵴顶6、8、10mm三水平,各水平微种植钉长轴与真性水平面呈45°、60°、70°角时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及颊腭向最大骨厚度。结果:3个水平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均随着植入角度的增大而增厚。在所有颊侧骨皮质厚度测量项目中以距牙槽嵴顶6mm点微种植钉长轴与真性水平面呈70°角时最厚。在距牙槽嵴顶8、10mm水平,微种植钉长轴与真性水平面呈60°角时顴牙槽嵴颊腭向最大骨厚度均较厚。在距牙槽嵴顶8、10mm水平,3个角度的颊侧骨皮质厚度男性均大于女性。40例中有4例(占10%)上颌窦底与上颌第一、二磨牙牙根紧邻。左右对称指标相互比较无差异。结论: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明确了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及颊腭向最大骨厚度,为正畸治疗安全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神经再生室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人们利用此再生室作为研究工具,了解神经再生的基本过程、揭示神经再生趋化性三大特征,同时发现了神经生长因子。几丁质神经再生室是一种新型的可吸收性再生室,与其它再生室相比,它自身卓越的促神经再生性能,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其发展过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翻转静脉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导管双桥接组(Ⅱ组)、翻转静脉双桥接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双桥接技术和原位神经吻合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象分析,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6周时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吸收明显且无异物反应,IOVG基本完全吸收形成类神经外膜样结构。3个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图象分析结果提示3个组轴突再生率相同,再生轴突成熟度Ⅰ组与Ⅲ组均高于Ⅱ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翻转静脉和双桥接技术联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方法简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