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运用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老年患者前牙缺失的可行性,并对修复的方法设计、修复体制作过程及适应证进行总结.方法 选择个别前牙缺失,存在不同程度邻牙松动、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等体征的老年患者24例,运用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缺失牙,并对完成修复的病例随访3~5年.结果 修复成功率为87.5%.24例患者有3例修复体脱落,需重新粘接;其余修复体未见明显松动.基牙无松动,桥体下方牙龈无明显红肿,患者对修复体的使用与外观效果均感满意.1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牙结石;2例患者存在舌侧轻度异物感,经过对症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老年前牙缺失具有磨牙少、效果美观,并能同时固定松动牙邻牙等优点,修复效果可靠.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可摘局部义齿进行咬合重建并结合复合树脂贴面恢复老年患者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操作特点及适应证。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5月肯氏1类牙列缺损的门诊患者16例,采用可摘局部义齿(RPD)修复并恢复垂直距离,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在此基础上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前牙区贴面修复,以恢复前牙区美观、高度并重建切导,部分病例同时应用复合树脂进行了松牙固定。于修复完成后3个月、2年、4年进行随访,树脂修复采用USPHS标准进行评价,RPD则通过问卷调查结合临床检查进行评价。结果临床观察4年,复合树脂修复效果可靠,易于修理调改,调简单方便,并能最大限度保存牙体组织;修复体经济、美观,4年树脂贴面的保存率为85.7%,基本能够满足临床的美观及功能要求;与可摘局部义齿配合使用,克服了后者外观欠佳的缺点。结论应用复合树脂结合可摘局部义齿进行咬合重建具有创伤小、经济、美观、有利于牙体组织保存的优点,易被老年牙列缺损患者所接受,值得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磨牙残根分离后的修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后牙分离残根的修复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寻求对这类残根进行固定修复的可能性。方法:收集了35例分离残根设计为固定修复的病例,对于修复体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跟踪随访,结合典型病例对于这类牙体缺损的修复设计及适应证选择,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分离牙根修复治疗经过2年以上的跟踪观察,发现基牙以及修复体情况基本满意。结论:分离残根可以通过合理的修复设计得以保留,可以选择的修复形式包括冠以及覆盖义齿。  相似文献   
4.
梁军  陈燕  宁江海  牛宇  邵龙泉  胡敏 《山东医药》2007,47(32):36-37
目的比较机用去冠器与手动去冠器在拆除固定烤瓷全冠、桥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需要拆除烤瓷全冠、桥的牙齿114颗,随机分为机动组和手动组,分别采用机用去冠器和手动去冠器拆冠,比较其拆除烤瓷全冠的成功率及拆除烤瓷全冠后对烤瓷冠颈缘的破坏率。结果机用组拆除烤瓷全冠的成功率高于手动组(P〈0.01),而且机用组对所拆烤瓷全冠颈缘的破坏率低于手动去冠器组(P〈0.01)。结论机用去冠器在拆除烤瓷全冠及保护烤瓷全冠颈缘方面优于手动去冠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瓷修复临床常见问题包括修复体崩瓷或折裂、修复体颜色不逼真、冠桥松动或脱落、基牙牙龈炎、牙龈变色、继发龋、牙髓炎、咬合痛及基牙松动、食物嵌塞,甚至基牙冠折、根折等.虽然各类瓷修复体出现上述问题时有所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现对瓷修复临床常见问题的原因及预防处理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细胞生态与下一代骨修复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修复材料包括种植材料和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目前,已经有40多种不同的陶瓷、金属和聚会物等用于骨组织的替代和修复.多数现有的骨修复材料仍然基于早期的观念:用于人体的材料最好是惰性的,产生的组织反应最小,这类种植材料一般10年成功率约80-90%,长期成功率(>10年)则明显降低.骨修复材料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成骨细胞在其表面增殖和分化,并迅速诱导胶原性骨基质在材料的表面沉积,在修复材料和骨组织之间产生生物结合,即植入材料的生物活性固定,形成稳定的高机械强度的界面,使骨修复材料能够最终为骨组织取代或形成稳定的骨/种植体界面.骨修复材料植入体内后,首先和血液成分相互作用,包括蛋白和血小板的吸附和红细胞和炎性细胞的粘附,材料的表面性质决定了何种分子被吸附到材料表面,这一吸附反应决定和影响了随后的细胞行为.了解骨损伤愈合过程中成骨细胞生态及其调控因素,有助于有目的的对材料的表面理化及生物学性质进行改造,影响并控制成骨细胞对于骨修复材料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7.
细胞外基质蛋白与骨损伤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外基质蛋白不仅为组织提供机械支撑作用,也是细胞附着和分化的底物,提供细胞附着的信号,并控制细胞的生存,与成骨细胞生长分化、骨细胞缺损修复和骨改建关系密切,本文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对于细胞外基质蛋白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erioGlas(bioaetive glass,BG)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e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在下颌骨侧嵴扩增的可行性。方法在免磨牙区唇侧骨皮质表面,球钻预备4~6个5mm的骨缺损,一侧骨皮质表面和骨缺损内放置BG/rhGBMP-2,另一侧作为空白对照。术后正常饮食,2、4、8周后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组织学测量。结果观测时间内所有植入体固住良好,没有炎性反应。下颌骨表面明显加厚。材料表面骨组织覆盖;组织学观察皮质骨表面和骨缺损内新骨形成,2周纤维组织分割BG颗粒,4周大量新生骨呈编织骨样结构,新骨与BG颗粒直接结合。8周部分BG颗粒已降解被新骨取代,并与植骨床骨皮质表面直接结合,极少量残留颗粒被新骨包围。rhBMP-2/BG的表面成骨作用比单一BG、rhBMP-2好,具有明显的骨诱导性和骨引导性。新骨形成百分比明显高于BG(P〈0.05)。临床操作性能佳,易于放置,有止血作用。结论rhBMP-2/13G可以用于下颌骨侧嵴扩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牙隐裂的磨牙及前磨牙的临床表现,探讨发病原因及不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8颗出现牙隐裂的磨牙及前磨牙行临床调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进行至少3年的随访。结果:牙隐裂发生频率为:下颌第一磨牙&;gt;上颌第一磨牙&;gt;上颌前磨牙&;gt;上颌第二磨牙&;gt;下颌第二磨牙&;gt;下颌前磨牙。调查发现患牙的同位牙中,对侧同位牙41颗牙,占16.5%,对颌同侧同位牙27颗牙。占10.1%,对颌对侧同位牙9颗牙,占3.6%有隐裂或因隐裂而发生的牙齿折裂。治疗方法中高嵌体对于有牙髓活力的隐裂牙,全冠对于无牙髓活力的隐裂牙治疗效果最佳,治愈率达93.1%。结论:牙隐裂的有较高的发病率,应针对引起牙隐裂的病因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人血清对氧磷酶的部分纯化及解毒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寻求对氧磷酶 (paraoxonase ,EC 3.1.8.1)作为外源性抗毒剂对抗G类有机磷毒剂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亲和凝胶柱层析进行了人血清对氧磷酶的部分纯化 ,测定了其对于不同底物的米氏常数 (Km)以及钙离子对于酶活性的影响 ,比较了不同种属的对氧磷酶活性 ,采用体外解毒 ,体内染毒的方法检测了对氧磷酶对于不同的底物的作用。结果部分纯化的对氧磷酶对于梭曼和对氧磷均有较好的催化水解作用。以对氧磷为底物时 ,Km 值为 0 .2 2mmol·L- 1,比活性为 375 μmol·min- 1·g- 1蛋白 ;以梭曼为底物时 ,Km 值为 0 .6 0mmol·L- 1,比活性为 4 34μmol·min- 1·g- 1蛋白。不同种属来源的血清对氧磷酶的活性差异较大 ,是造成不同种属动物对有机磷毒剂中毒敏感性差别的原因之一。部分纯化的对氧磷酶在含 1mmol·L- 1CaCl2 的缓冲液中活性良好 ,加入乙二胺四乙酸 (EDTA)后 ,无论以对氧磷或梭曼为底物 ,酶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 ,表明人血清对氧磷酶是钙离子依赖性酶。EDTA的pI50 约为 1.8mmol·L- 1。人血清对氧磷酶能有效地水解对氧磷、梭曼、沙林、塔崩及敌敌畏 ,但对VX及乐果无效 ,表明其对P F、P CN及P O键有选择性 ,对P S键无作用。结论 对氧磷酶可作为G类毒剂的抗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